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還看今朝》後記(一十四)
第1462章 後記(14)

 創新上保持戰略優勢?呂宗平咀嚼著這句話的豐富含義,眼中卻多了幾分欣賞和豔羨。

 這就是深川的特殊地位優勢所在,制度創新如果沒有中央的支持,你根本想都別想,而科技創新則需要雄厚財力來保障,而深川的財力自然不缺,至於說產業創新,結合了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之後,新的產業,新的業態,也許就真的能在深川生根發芽,而沙正陽提出的那個科研合作試驗區明顯就是衝著這個新產業新業態而去的。

 “正陽,你的這個構想很宏大啊,讓人羨慕啊。”呂宗平不無感慨。

 “宗平書記,這也是被逼出來的,我們深川沒有多少縱深,幅員面積也不大,如何在有效的資源范圍裡激發起最大的能量,我想也就只有在創新上做文章了,創新說來也很容易,但是要真正最好不簡單,最根本的制度創新,體系創新,涉及到方方面面,或者說稍微一觸碰就要牽扯到很多既得利益,特別是在政府這一塊裡,固有的格局模式要打破,要調整,都要牽扯到很多部門單位利益,改革,從來都是改革自己最困難,但是你不該改革,不創新,你就會像是泥潭中的大象,只有慢慢沉下去,慢慢泯然眾人。”

 沙正陽的話讓呂宗平的觸動更甚,誰都知道改革就是要動原有格局,就要動既得利益,尤其是改革到政府自己身上,那就更痛,更難受,但你不改革不行啊,不改革不創新就要落後,你要想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那麽就必須要這麽做。

 “正陽,你說得好啊,不改革不創新,那就要落後,就要被淘汰,深川如此,漢都何嘗不是如此?平原何嘗不是如此?”呂宗平喟然道:“但說易行難,真正要改革改到自己頭上,又有幾個人能真的心悅誠服的接受?”

 “這就需要我們的黨組織有足夠的定力和執行力,如果一級黨組織都不能指揮和命令我們的下級組織和黨員,那麽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執政能力出了問題,就目前來說,中央在黨的建設方面還是十分重視的,一直抓得很緊,所以都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產黨的認真二字。”

 沙正陽對這一點很有體會,在中州擔任書記的後兩年,他更多的是抓了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大路線已經確定,微觀層面和具體層面的工作,都交給了陳漢生,他更多的通過抓組織建設來確保市政府的諸多具體工作上能夠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唔,近兩年來中央在這方面的確日益重視,抓執政能力,抓組織建設,抓紀律作風,抓素質教育,就是要充分提升黨組織的能力建設,一個地方能不能把工作抓起來,很大程度取決於幹部群體的思想作風和能力養成,最後落到實處就是執行力貫徹力的問題。”

 呂宗平也很有感受,擔任漢都市高官這幾年,漢都的發展很快,但是越是到後面,就越是感受到在基層執行力的重要性。

 中央日益重視黨的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幹部隊伍培養,這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變化,經濟搞起來了,但是幹部隊伍的思想素質和作風能力卻變得庸俗化了,散漫了,那麽這種趨勢和局面就難以維系長久,中央敏銳的看到了這一點,開始著手抓作風抓隊伍建設,應該說是抓到了要害。

 和呂宗平談話的確要比與宋雲培幾人談話更輕松,更對等,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同,話題也就更具有共進性,也更能有許多觸及點。

 *

 汪亞光是在機場見到沙正陽的。

 他得到消息比較晚了,加上昨天單位上有事走不了,所以才今天趕來。

 沙正陽是下午四點鍾的飛機回南粵,汪亞光聯系上沙正陽時,沙正陽都要準備前往機場了。

 所以汪亞光也就趕到了機場,見了沙正陽一面,有四十分鍾的談話時間。

 從公河鎮鎮長到現在的秦都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主任,汪亞光用了八年時間,可謂順風順水。

 他在公河鎮鎮長位置上幹了兩年便接任鎮黨高官,2005年升任清河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2007年調任秦都市委辦副主任,2008年任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主任。

 “哦,亞光,你要下去?”沙正陽頗為驚訝,“到哪裡?”

 對這位小師弟,沙正陽是一直很關注和關心的,無論是胡成峰也好,蘇倫康也好,雖然都是平輩相交,但是年齡都要比沙正陽大一截,唯獨汪亞光是真的比自己小兩歲,是真正的小師弟。

 “可能是到安谷擔任縣委I書記。”汪亞光對沙正陽自然沒有什麽隱瞞,坦然道。

 “安谷?”沙正陽吃了一驚, 揚起眉毛,“亞光,那你這一個挑戰有些艱巨啊。”

 秦都的情況屬於兩極分化,一半區縣因為有煤炭石油資源,經濟發展也較好,比如清河就屬於其中之一,北部的幾個縣份則是典型的黃土高坡,溝壑縱橫,各類資源缺乏,水土流失嚴重,國家級的貧困縣,所以很多南部區縣幹部寧肯不提拔都不願意去北部縣份任職。

 “嗯,有點兒,領導和我談話時,我也很有壓力,不過我覺得我還年輕,可以下去做點兒事情,未必能做到多麽好,但是總能乾點兒事情,您不也說過越是有挑戰性的任務,完成起來才有意義嘛。”汪亞光笑了笑道。

 沙正陽倒還真有些佩服汪亞光的勇氣了,對於秦都的情況他還是比較了解的,朱鳳厚和蘇倫康都沒少在如何把秦都的平衡發展上下功夫,但是南北的條件的確相差太大,哪怕是在一些政策上扶持,但是收效都不大,現在汪亞光下去,恐怕真的要吃幾年苦了。

 “那你有沒有一些想法呢?”沙正陽還是很願意幫這位敢於勇挑重擔的小師弟一把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