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還看今朝》第8卷 第97節 孤注1擲
沙正陽現在其實不太願意介入東方紅集團的具體業務了。

 東方紅集團那邊做出各種決定,肯定都有其專業團隊做出評估,外人很難乾預了,但是郭業山開了口,他不好拒絕。

 “郭專員,您沒和大寧總說過?”沙正陽遲疑了一下。

 “寧月嬋經常不在,我去過東方紅集團總部兩次,她一次在燕京,一次在機場,都沒遇上,電話裡這種事情一兩句話也說不清,而且似乎集團也不太願意乾預趣味飲品那邊的事情,這是我的感覺。”

 郭業山倒沒有太多的情緒,在商言商,趣味飲品那邊也有他們自己的安排,當然不可能完全按照巫陵這邊黨委政府的意圖來。

 “嗯,那這樣,後天,東方紅集團內部可能有一個小規模的聚會,我到時候邀請您來出席,畢竟您也是老領導,當初東方紅集團的建立也離不開您的支持,找個合適的機會您在和大寧總、小寧總以及焦總談一談,寧月鳳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寧月嬋和焦虹您就熟悉吧,那樣也比較好說話。”

 沙正陽思考了一下,覺得這個事情他還是要出一把力,郭業山難得開一次口,而且也是為了工作。

 沙正陽的邀請反而讓郭業山有些猶豫了。

 他當然清楚沙正陽在東方紅集團裡邊的關系地位和自己不一樣,但他也知道如果能夠借此機會拉近雙方的關系對未來自己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只不過他不確定這幫人對自己的態度如何,如果去了反而尷尬,那就沒必要了。

 “業山,去一趟也好,畢竟你原來和企業有些淵源嘛。”葉和泰插話了,“趣味飲品原來的提的一些規劃可能是考慮到了我們巫陵地區的具體情況,但是他們可能忽略了我們地方上對這個項目的熱情,除了原來的一些固有果園果林外,我們一些縣份還有相當多的荒坡荒山,很適合種植果樹,只不過原來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罷了,既然有這樣一股東風,我們地方黨委政府當然願意支持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這樣對老百姓來說也多了一份收入渠道。”

 葉和泰發話了,郭業山自然只能答應。

 他也越發意識到了這份工作的挑戰性。

 之前到巫陵地區他還覺得起點低,那麽只要略微做出一些成績來,就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但是殘酷的現實讓他才發現,現實比他預料最糟糕的還要惡劣。

 而招商引資也遠非像他在華陽工作期間那麽得心應手,他甚至也主動接觸過原來在華陽工作期間建立起來的一些人脈關系,但是私人關系歸私人關系,要讓人家到巫陵來投資那就免談了,誰也不願意把錢砸在水裡連泡兒都不鼓一個。

 巫陵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惡劣的交通困境也讓願意來投資的方向就限制在了那麽幾方面,所以原來覺得很容易實現的目標現在看起來也有些艱難了。

 對於葉和泰和郭業山的難處,沙正陽也無能為力。

 他甚至也想過如果自己到巫陵或者蒲池這樣的地區去主政,自己該如何做?

 恐怕結果也未必能比眼下葉和泰和郭業山的表現強多少。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更開放的力度來推動發展,不要糾結於眼前利益的得失,你只有讓人家能夠在你這裡賺大錢,人家才願意在你的條件不夠好的情況下來投資。

 風險和利益從來都是成正比的,你在漢都可以討價還價,因為漢都的條件足夠好,你不來,有的是人願意來,而在巫陵,你的條件不夠好,那麽你就只能舍棄部分本該屬於政府的利益,讓人家看在這部分利益的份兒上進來,只有讓人家覺得有足夠的利益,人家才願意來冒這份風險。

 事情就是這麽殘酷而簡單。

 *

 一開年,高新區和經開區招商引資就呈現出了井噴的勢頭。

 2月28日,華為正式和漢都市政府簽約,將在漢都高新區投資1.8億元建立華為西部製造基地,比預期的1.5億元更高出了3000萬元來。

 3月12日,富士康和漢都市政府草簽協議,準備在華為緊鄰的經開區征地500畝,總投資超過3.5億元,建立富士康西部製造中心。

 作為條件,漢都市政府和漢都市高新區、漢都市經開區將在半年內為兩家企業招募並培訓8000名員工,並在一年內為兩家企業提供2000套工人宿舍。

 如果沒有後面的這兩個條件,或許華為問題不大,但是富士康恐怕不會如此輕易就作出決定要在漢都投資建廠。

 3月16日,廣達集團和漢都市經開區簽約,準備投資6000萬元在漢都市經開區成立一家電腦組裝生產基地,佔地240畝,這也是繼富士康之後第二家大型台資企業進入漢都市,應該說是富士康的簽約最終幫助一直在蘇州和漢都之間難以抉擇的廣達集團做出了決定,這種示范效應終於開始顯現出來了。

 剛剛出席完漢都市政府和廣達集團方面舉辦的簽約酒會,沙正陽就接到了郭真的電話,她已經飛抵漢都東升機場,要和沙正陽緊急見面。

 沙正陽也吃了一驚,郭真那邊能有啥事兒?除了半導體項目也就沒別的了,可如此心急火燎而來,肯定是特別的事情。

 “張如京認為我們的格局太小,沒有成功的希望,他聽出要做就做最好的,否則寧肯不做。”郭真一見面就直接了當。

 沙正陽苦笑,還是來了。

 前世中張如京也是如此態度,從世大半導體出走,就抱定了復仇台積電的決心,不過前世中他時通過各方渠道從海外募集到了各種資本,而今世情況已經有一些不一樣了,漢海高科作為國內最大的IC芯片設計企業和最具盛名的高科技企業,儼然已經成為扛鼎旗手,而邀請張如京來負責半導體生產項目,也讓張如京頗為振奮。

 但是漢海高科的規劃仍然讓張如京不太滿意,這也在沙正陽預料之中。

 前世中張如京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中芯國際裡也只是幹了兩三年就在和台積電的專利之爭中被迫隱退,沙正陽認為對方犯了幾個錯誤,一方面是低估了台積電的攻擊性,小瞧了台積電的處心積慮的訴訟準備,導致準備不足,輸了官司;二是募集資金大多來自海外,這些私募資本完全是以利益為先,一旦覺得張如京因為訴訟原因而可能影響到公司短期利益時,就立即翻臉不認人;三是技術儲備不足,所以被迫在很多技術上借用了台積電的專利,而自身有沒有在技術專利訴訟上作充分準備。

 但對於漢海高科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了,從漢海高科進入半導體和芯片設計領域開始,沙正陽就屢次三番的強調無比要從最基礎的技術領域做起來,不要怕在技術研發和人才招募上投入,哪怕把漢海高科在前期盈利上的積累花光都值得。

 正因為沙正陽這種近乎敗家的觀點態度,使得漢海高科從一開始就提出了技術至上的宗旨,漢海半導體,也就是未來將會由張如京掌舵的這家將要和台積電打擂台的企業,從一年前就已經開始從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台灣,當然還包括國內大量招募技術人才開始為創業做準備。

 在張如京尚未接手時,漢海半導體已經擁有了接近五百人的技術研發團隊,而這一年對來,這五百多人的技術團隊光是薪資就已經燒掉了漢海高科將近3個億。

 如果沒有沙正陽近乎宗教狂熱般的支持態度,無論是東方紅方面還是段庸銘方面,都不敢放任還沒有開張的漢海半導體就如此“奢侈”的操作。

 而張如京的加入漢海半導體,又帶來了他原來的老部下團隊三百多人,加起來高達八百多的技術和管理團隊人員薪資一年就有可能要突破6個億。

 但沙正陽認為值得。

 因為張如京是一個真正懂半導體制造的人, 也是能看清楚未來半導體發展趨勢並把握住發展脈搏的人。

 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也是沙正陽信奉的觀點,前世中證明過自己的人,今世更應該給他機會讓他去施展才華。

 “郭總,他覺得要做到最好,要讓成功幾率最大,需要多少投入?”沙正陽也沒有繞圈子,徑直問道。

 “他原本考慮是聽過渠道購買二手設備先上兩條8英寸的生產線,但是在獲知我們這邊的技術儲備和資本儲備之後,他希望可以同時上馬一條12英寸生產線,他認為目前12英寸的晶圓更具競爭力,也有利於漢海半導體迅速站穩腳跟。”郭真介紹道。

 “那需要多少投入?”

 “總預計在15到18億美金左右。”郭真一咬牙,實際上她也認同張如京的觀點,但是這個投入太大了,即便是張如京再三保證他可以通過他的渠道募集到大部分資金,但是風險還是相當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