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大明做翻譯》第5章 啟程東渡
  距離鄭和給大家定好的出征集合之時-午時還早得很,計言在大帳門口簽過名,扭身進入大帳,一進到帳中,看到裡面目前還沒有其他人,隻有鄭和的副使,太監王景弘正伏案在一個冊子上書寫。

  王景弘跟鄭和差不多年紀,除了個子略比鄭和矮小一些外,還有就是他之前隻有很短的從軍經歷,這點與鄭和大不相同,因此他少了很多軍人的鋒利和威嚴的氣質,待人親切和藹,像是整個船隊的一個管家。

  王景弘抬頭看見計言來了,沒有起身,仍坐在案前,微笑道:“計通譯,我記得你,你來的夠早的,鄭大人和其他人都還沒到呢。”

  停頓了一下,王景弘繼續說道:

  “你可以先把行李放到一旁,我這邊正好在給你們安排同行之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你要是有熟識的名字在列,可以告訴我。”

  計言依命把行李放在一邊,走上前去,站在王景弘身側。

  王景弘右手拿著筆,筆尖離紙兩寸有余,一邊在一排的人名上快速掃了一遍,一邊給計言解釋道:“鄭大人已經安排好了去日本的通譯們所去之地,因此結伴的客商也已經同步定好了,現在唯一需要我這個副使來點一下鴛鴦譜的,是每個隊伍的隨行武功人員。”

  說到這兒,王景弘抬起頭來,微笑著看著計言說道:

  “我記得你是從錦衣衛經歷司來的,看看這裡有沒有認識的錦衣衛校尉,若是有的話,我可以給你們劃為一組,這樣搭檔更容易一些。”

  王景弘說完將冊子翻了幾頁,翻到了全部都寫著錦衣衛人員名字的地方,停了一下來。

  王景弘說話語氣平緩、輕柔、親切,再配上本身作為宦官的特有嗓音,讓計言感覺到非常的溫暖。也許這就是一個優秀的大管家所應該具備的特質吧。

  他說話的語氣讓計言覺得輕松了許多,也就沒有那麽拘謹了。

  說到錦衣衛裡認識的校尉,計言也還真認得有一位,就是那位梅公子,他沒多做推托,按照名單上的名字順序挨個的看了下去。

  錦衣衛南鎮撫司校尉梅雨寧

  這幾個字出現的時候,計言內心一陣暗喜,有種“看你怎麽逃得出我的五指山”那種得意。

  便把手指向梅雨寧的名字,說道:

  “這位南鎮撫司梅校尉,與下官有過一面之緣,下官知道他功夫了得,為人機敏,甚是契合此次出行之所需。因此若是大人願意成全,下官在此先行謝過。”

  不卑不亢,計言不想表現的過於想跟梅雨寧組隊,以防止王景弘察覺到異樣。

  好在王景弘並沒有讓計言失望,直接大筆一揮,說道:“好,那麽就這麽安排了。”

  說罷在梅雨寧的名字邊上寫了一個“琉”字。

  計言看到這個“琉”字略微有些不解,正打算接著問王景弘到底自己要去日本哪個地方的時候。

  隻聽見有人說著笑著就走入帳中,來人是馮澈和其他幾位通譯,他們正邊高談闊論著什麽邊進入大帳之中。

  王景弘給諸位通譯招呼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麽。

  計言看眾人來了,知道不再方便繼續問下去了,便離了王景弘的案前,回到大家站著的地方,與其他人寒暄起來。

  王景弘並沒有叫其他通譯也上來每個人給自己來一番選角,決定自己給他們“拉郎配”。

  估計是那天見識到了這群書生的厲害,想著要是讓他們一窩蜂的湧上來自己選擇結隊之人,

還不一定鬧出什麽亂子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此計言離開案台後,王景弘則繼續低頭伏案書寫,自己來完成最後的這部分工作。

  大帳正中,通譯們聚在一起,話題自然少不了馬上出行的任務和目的地日本。

  不過計言聽了一會,沒什麽新鮮的,基本就是“日本人只會些雞鳴狗盜之事”或者“倭寇們騷擾我國隻是因為中華大陸前些年一直不太平,當下天下已定,海內拜服,日本國王和臣民隻有拜服。”

  雖然說出的話林林總總,各有不同,但是基本論調都不離其宗。

  計言明白了,通譯們都是馮澈的擁護者,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別說通譯們,當時的大明子民從內心裡,壓根不認為日本對大明有什麽威脅。

  日本從秦漢時期為中國所知,到唐宋之時對中國幾近頂禮膜拜,全面的學習和效仿,時至今日,除了偶有一些倭寇騷擾事件成為兩國關系中的不和諧因素之外,整體上中國人並不把他們放在眼裡,普遍覺得隻待大明天子向詔諭日本,他們一定會臣服。

  他們很難想象這個國家在後世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多少災難。

  當日計言聽到馮澈的發言,雖然很解氣,但是他覺得馮澈未免太輕敵和書生意氣了,當然他在自己發言的時候並沒有沒提這茬。

  因為當時的情形是“出戰派”和“置身事外派”之間的爭鬥,他自然要站在出戰派一方,自己毛遂自薦不說,也鼓勵大家為國領命。

  而今時不同於往日,

  計言強忍住一股衝動,他是真的很想告訴這些人,千萬不要輕視這個東方島國,然而又深知不可能說的太過於直白,因為那只會讓眾人覺得是自己是臨戰的膽怯,要臨陣脫逃,因此此時他隻感到深深的無奈和一種無人可訴說衷腸的寂寞。

  計言就這麽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其他通譯們聊著,日頭已臨近午時,此時參加行動的通譯們都已陸陸續續趕到了,隻待鄭和。

  鄭和沒有讓大家失望,準時準點出現在大帳門口。

  他徑直走向大帳中央,王景弘也忙起身上前迎接,將已整理好的寫有人員名單的書信遞給了他。

  鄭和先草草的過了一遍名單,看來沒有什麽意見,隨後抬起頭來。

  此時他已走到帳中央,轉身面向著已經在下方站成一排的通譯們,說道:

  “今日國家之計,就多仰仗諸位了。本官雖讀過幾本書,但無甚文采,也就不在諸位博學之士面前班門弄斧了。隻待大家大功告成之日,我定會奏明聖上,給大家慶功領賞。”

  隨即鄭和打開名單,開始一一念著每個通譯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具體目的地。

  讓計言有些失望。

  鄭和給他安排的目的地是琉球,他此刻也明白了王景弘寫的那個“琉”字的含義。

  琉球,對計言來說很陌生,在他僅有的那點現代知識體系裡,並沒有這個名字相關的信息。

  不過他來桃花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裡也有一些往來的琉球客商和使臣,所以他也大概知道琉球是浙江出海向東航線上的一個海島國家,過了琉球再往東北就是日本,算是兩國之間的中轉站。

  太祖洪武年間琉球正式向中國朝貢,成為明朝的一個藩屬國。

  為什麽要去那?

  那裡不是明朝的屬國之一麽?

  計言此刻滿肚子的疑問。

  鄭和給眾人分配完了所去之地,計言光顧著琢磨為什麽自己是去琉球這件事了,隻似乎聽到了馮澈是去的日本的薩摩藩,那裡也是據傳是很多倭寇團夥的大本營。

  還有去一支島的,對馬島的,雖然計言對這些名字不太熟悉,不過也還知道這些都是日本的領地,為什麽自己是被安排去了明朝的屬國?

  鄭和念完通譯們的安排表,沒有停頓,一揮手,邊往帳外走著邊說道:“諸位通譯們請隨我來。”

  眾人和王景弘都立刻隨著鄭和出到了帳外,一隊人馬正列陣在側,他們雖都身著便裝,但是整齊劃一的站姿和臉上的嚴肅的神情,一股威嚴的氣息油然而生。

  這些應該就是鄭和給通譯們配備的“保鏢”了。

  眾軍士見鄭和出帳,立刻向著鄭和行禮,異口同聲地喊道:“參見正使大人!”

  鄭和面向著對他行禮的軍士們,眼神裡立刻少了很多跟通譯們交談時的柔和,而多了些肅殺。

  鄭和道:

  “眾將士聽令,本官已將諸位統一大人的身家性命交付於爾等,此次東渡,爾等務必保得大人們的周全,若有怠慢,休怪軍法無情!”

  這時王景弘上前,又把寫有人員名單的紙從鄭和手裡接了回來,面向著軍士們,開始一一念著每個人所要跟隨的通譯的名字以及目的地。

  王景弘每念完一個名字和目的地,就立刻有一人邊行禮邊大聲道:“末將領命!”

  待王景弘念完名單,將士們也逐一領命之後,他又將名單雙手遞給了鄭和,隨後站在鄭和身側。

  鄭和收起名單,對著所有人說道:“本官就不再送大家登船了,在此預祝各位為國建功!大家請立刻前往碼頭處, 各位所搭乘之商船早已在那等候。本官在寧波的船隊準備也已完成,不日將啟程回京面聖,待皇上聖旨一下,本官將回到這裡,帶領水師人馬出使日本。”

  說完這些,他停頓了一下,拱手做了個揖,說道:“此次出使日本成功與否,全仰仗諸位了!”

  通譯們立刻回禮道:“下官萬死不辭!”,而另一側的軍士也也是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末將萬死不辭!”

  計言老早就看到了隊列中的梅雨寧,看到他,讓因為被分配去琉球而產生的抑鬱少許有了些寬慰。

  此刻梅雨寧正與其他軍士站在一起向著鄭和行禮,他身材雖然比其他人略微矮小一些,但英姿颯爽之氣補足了身材上的短板,除了眉目俊朗外與其他將士並無二致。

  計言對梅雨寧的興趣,除了有過一面之緣之外,其實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梅雨寧南鎮撫司校尉的身份。

  計言此時已基本確認讓他來臥底的人是錦衣衛的高官,那麽南鎮撫司就是首當其衝的懷疑對象,因為秘密查探信息乃是南鎮撫司之職。

  鄭和發完言,揮了揮手,便轉身回他的營帳去了。

  王景弘則留在原地,目送各路人馬出營帳。

  眾人紛紛帶上行囊,前往碼頭,鄭和的軍營距離碼頭並不太遠,而計言在去碼頭的路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馮澈。

  計言一直對馮澈的過分輕敵感覺到不太放心,因此想著去囑咐他幾句。

  一路小跑著計言終於找到了馮澈,趕忙對他道:“馮兄,小弟有一句話,還望馮兄放在心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