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明做翻譯》第12章 日本國王
  日本有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名曰俳句,是一種短詩,發源於中國古代詩詞中的絕句。

  很多日本的文人墨客都熱衷於使用這種俳句來抒情詠物。

  俳句裡面較多的是癡文怨語,描寫男女之間的思念愛恨,再有就是描寫景色,四季、山河、櫻花等為主題,少有的幾個描寫人民生活和褒貶時政的作品,便有一篇佳作是描述大阪和京都一帶繁華的商業景象的。

  文曰:

  深宮荒草沒,戰亂頻仍過。回念舊繁華,太息不能絕。

  這句“回念舊繁花,太息不能絕。”就是在描寫戰亂過後的荒涼景象,引發了俳句作者的感慨,讓他回憶起了以前大阪一帶的繁榮。

  此刻的大阪,雖然還沒有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修建大阪城時候發達,但也已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商業貿易中心,因此是商鋪林立,熙熙攘攘。

  大阪地處日本四島之本州島的中心腹部,乃是這個島嶼國家內部交通的中樞所在,不管是走陸路還是海路要貫穿日本南北,都基本要經過這裡,更因為這裡距離日本古代首都平安京不過百裡,因此各國使臣要想面見日本天皇或者國王,也都要從此地登陸。

  日本天皇在其國家歷史上大部分時候都是“吉祥物”一樣的存在,此時的日本實權人物乃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滿。

  這個足利義滿十分心儀推崇中國文化,在他剛剛接任父親的北將軍職位的時候,就曾遣使臣前往明朝,自稱“日本征夷將軍”,希望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認可,然而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大明認為南朝才是正統,因此拒絕了足利義滿的要求。

  之後足利義滿勵精圖治,終於結束了日本南北朝時代,成為日本的“天下人”。

  隨後他又遣商人和僧侶作為使臣前往明朝,自稱“日本國王”,希望得到中國的承認。

  這次一切很順利,皇帝接見了恭順的日本使臣,表示很滿意他們主動向大明朝貢,遂認可了足利義滿“日本國王”的稱號,給予了明確的封賞。

  這就算是有名有份了。

  日本的使臣們圓滿完成了任務,順便在南京與朝廷和民間進行了一些貿易和采買,就在他們志得意滿準備離京之時,聽說了一個不起眼的消息。

  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謀反了。

  足利義滿拿著剛到手的“日本國王”詔書和印璽,真是哭笑不得。

  笑的是努力了好多年,終於得到了這個夢寐已久的名分,哭的是,費了半天勁得到的詔書,還沒過幾天,禦筆封賞他“國王”之位的人自己都已失了皇位,不知所蹤了。

  所以他決定先等等,等明朝局勢穩定了再做打算。

  可新皇帝明成祖朱棣並非一個優柔寡斷的主,他得位之後,立刻向四方遣使,要求各藩屬國開始朝貢。這置於為什麽這麽雷厲風行嘛,自然是急著告知四海,大明朝換了新君,你們速來認認新主,拜拜碼頭。

  琉球諸國,日本,東南亞的暹羅等國馬上予以了熱烈的響應,紛紛遣使來朝。

  明朝與各國之間的貿易也因此發展的更繁榮興盛了。

  此時距離明成祖登基已有兩年,明日貿易發展勢頭不錯,可也有些雜音亂入,因此朱棣這次又遣鄭和出使東洋,就是要清理一下這些雜音,確立更為牢固的明日關系,為他下一步更宏偉的目標打下基礎。

  日本國王的事暫且就先說到這裡,此刻計言等人的兩艘商船,

已離大阪碼頭不遠。  他們遠遠的就能眺望到一隻龐大的船隊正停泊在一個遠離碼頭的山海交接之處,計言、梅雨寧、林安和三人乃是從寧波出發,臨行前就對這隻船隊已經有所了解,因此看到鄭和的船隊雖然是高興激動,但是也無甚新奇的。

  不過阮忠就不一樣了,他平日裡往來的是山東、朝鮮和琉球,從來沒見過這麽數目龐大的船隊,尤其是其中幾艘最為壯觀的大明寶船。其船身體積之大,設計之精巧,裝飾之豪華,饒是他見多識廣,也是歎為觀止,嘖嘖稱奇。因此他此刻特別興奮,親自爬上了船頂的t望台,說是要好好的從天上看看這船隊。

  由於鄭和的船隊數量實在過於龐大,隻怕佔滿整個大阪碼頭也停泊不下,因此他們隻能停靠在離大阪碼頭十幾裡外一個荒無人煙的月牙形港灣之中,此地三面環山一面向海,船隊就停在這月牙灣的中間,並在狹長的砂石海灘上安營扎寨。海灘上皆是碎石,穿過海灘有一條崎嶇山路可以通往大阪城區。

  計言等人此刻乃是客商的身份,因此不便直接與鄭和船隊直接匯合,他們的停靠碼頭是大阪碼頭。

  當計言等人的船從船隊旁邊駛過,只見鄭和船隊的船上錦旗招展,軍容齊整,很是威風,船上同時還有一些壯漢勞力正在忙碌的搬運著貨物,運到岸邊的營地。

  眾人在琉球島經歷了這一番磨難,現在重新看到了同胞,真是高興得不行,尤其是阮忠,更是不停的向著船隊招手大喊。

  船剛一在大阪碼頭停好,計言和梅雨寧沒有猶豫,就立刻登陸,出發前往鄭和船隊所駐扎的營地去了。

  而阮忠和林安和等人則繼續留在船上,除了做一些補給之外,嚴加看守著他們船上的俘虜。

  一路上計言幾次三番想繼續問一下南鎮撫司相關的話題,不過都被梅雨寧或者轉移話題,或者乾脆就假裝沒聽見給回避過去了。

  一個月牙形的港灣,兩頭尖尖的部分乃是一個模子刻出來一般的光禿禿陡峭懸崖,梅雨寧跟計言在路上就遠遠的看到兩處陡壁之上,各有一些人在密切的關注著整個港灣之內鄭和船隊的動靜。

  計言不禁心下暗笑:這些日本人也真是小肚雞腸,兩國互訪使團還天天派人嚴密監視著。

  其實也不怪日本國這麽大驚小怪,乃是這船隊實在規模龐大,而且是兵強馬壯。據史料記載,此次出使日本,鄭和船隊有大小接近兩百艘船隻,共計近三萬余人,而且基本都是軍隊。這些人馬,說是能統一日本全國可能誇張了一點,但是從大阪城殺進去,一直到攻破佔領平安京,估計也就三兩日的時間。所以這厲兵秣馬的三萬人就駐扎在距離日本首都百余裡的地方,日本人天天擔驚受怕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山路陡峭難行,兩人徒步走了半天多才抵達鄭和的營地。

  營地門口,守衛通報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回應,一個小太監捂著帽子一路小跑著就出來了,帶領二人去面見鄭和。兩人一邊往營地裡面走著,一邊聽著這個小太監給他們更新一下當前情況。

  此刻鄭和正在帳中,根據小太監所說,他們是於昨日抵達的此地,隨後安營扎寨,不過這海灘面積太小,因此隻有部分人馬和使臣相關人員登陸,剩下的大隊人馬都仍是居住在船上。

  鄭和昨日與前來迎接的日本官員面談一番,之後已派遣船隊副使王景弘與那些日本官員一道先行一步,去往平安京商議此次出使具體安排等細節。

  說完這些情況,計言感覺好像認識這個小太監,問道:

  “公公好生眼熟,下官是不是在哪見過公公?”

  那小太監忙滿臉笑著回答道:

  “計大人自然是見過奴婢的,當日裡你與其他通譯在那寧波府桃花渡碼頭鄭大人麾下當差,有天晚上鄭大人要召見諸位通譯大人,就是奴婢去向諸位大人傳命的。”

  “哦……難怪如此……”

  計言正想多跟這個傳令太監寒暄幾句問問他的姓名,但是此時他們已走到了鄭和的營帳跟前,因此他與梅雨寧就隻能等在營帳入口處,讓這個小太監進去通報。

  那小太監基本上是進去之後馬上就出來。

  正使大人有請。

  此地不比寧波桃花渡,他們是駐扎在一片砂石灘上,因此營帳也修的極為簡陋,鄭和此刻正坐在大帳中央,整個營帳中,除了掛著一張簡單的日本地圖和一個案台以及上面的紙筆,其余的什麽都沒有。

  鄭和看到計言和梅雨寧走入帳中,很是激動,起身上前,親自迎接二人。

  他領二人入帳後,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隨後關切的問道:

  “我聽稟報說是你們二人在琉球大破那裡的倭寇,還把那夥賊人全部生擒帶來了大阪,此事當真?”

  計言與梅雨寧一個作揖,一個抱拳,異口同聲向著鄭和說道:

  “不敢欺瞞大人!”

  鄭和拍了一下大腿,一邊來回踱著步,一邊說道:

  “此次出使日本之成敗,竟是全仰仗你們這趟琉球之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