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大明做翻譯》第51章 蓄勢待發
  永樂三年,四月,京城。

  此時的大明王朝雖然前幾年才經歷了一場內亂,而且北有蒙元殘余,西有帖木兒帝國虎視眈眈,南面交趾(越南北部)也不省心,但是好在帝國仍然煥發著活力。

  畢竟對於勤勞富有智慧的中國人來說,只要自己內部不出問題,這些外敵威脅其實都是紙老虎。

  如果以一個人來做對比,永樂三年的大明帝國仍是個青壯年,還是砥礪奮進的在走上坡路。

  計言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年多了,早就習慣了這裡的一切。

  雖然目前還沒實現他一開始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多娶媳婦多賺錢。

  不過好歹也是混上了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女朋友,還是個貴族,比起他在現代的時候,強到不知哪裡去了。

  正所謂,妻不在多,胸大就行,錢不在豐,敢花才行。

  梅雨寧這一年已經快要十八歲了,越長越開,各方面都長大了不少。

  計言看著她的變化,自忖要是去年兩人剛認識的時候她就這麽大,就算自己再傻,也不可能同屋睡了好幾天都沒發現對方是女的。

  於是更加期待鄭和趕緊下西洋,讓自己有機會帶著梅雨寧去熱帶,去東南亞,一起撒歡一起浪。

  從永樂二年到永樂三年,計言忙忙活活的沒閑著,不是當差,就是吃吃喝喝的。

  與此同時,大明王朝的皇帝大臣們也沒閑著。

  先是朱棣痛罵了內閣大學士解縉一頓,說他辦事不利。

  讓解縉主持修書,結果呈交上來的《文獻集成》,完全沒有領會領導的意圖,沒有展現皇帝的宏圖大志。

  解縉這才意識到修書這事兒不是朱棣心血來潮玩玩的,是要來真的。

  誠惶誠恐之下,解縉立刻組織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修書活動,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將永遠跟這本他修成的書綁定在一起。

  還有一件也是影響了大明王朝國運的事,而且也還是繞不開這位解才子,他用三個字“好聖孫。”說服了朱棣立太子。

  沒有成功當上太子的朱高煦,按照明朝制度,要去封地當藩王去了,可是他拒不就藩,天天賴在京城裡,朱棣竟然也拿他沒轍。

  不過這些目前都是身居高位者們操心的事兒,計言也就是看邸報的時候,或者是跟同僚們八卦的時候,才知道了這些。

  對於計言來說,除了自己和梅雨寧,最親近的人就是阮小義了。

  這孩子成親了。

  是的。

  成親了。

  計言還保持著兩世處男之身,他的這個小弟已經成親了。

  你敢信?

  那是春節的時候,阮小義離鄉半年,回山東過年,然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最後好說歹說,終於父子達成了一致,繼續在京城可以,把婚結了,然後帶著宋青青一起在京城。

  要不就在家裡待著,什麽時候他爹抱上了孫子,什麽時候他能回京。

  真是典型的封建家長作風。

  不得已,阮小義只能成了親,帶著宋青青一起住在了京城,好在他之前找的住處夠大,所以加上宋青青帶來的七八口子,那房子仍顯寬敞。

  不過從那之後,阮小義每天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天禧寺裡,能晚回家就晚回家。

  天禧寺這破工程,一年前什麽樣,現在也只有看得見的幾處小變化。

  鄭和從泉州回來之後,就只有一部分時間還在這個工程上了。

  有人推還推不動呢,沒人推,也就更沒進展了。

  好像皇帝也給忘了這茬,沒再繼續提。

  不過皇帝忘不忘的,計言一點不關心,他每天只要混混日子,不要少了他的俸祿就行。

  他隻一心等著鄭和下西洋。

  四月底,天氣已經熱起來了,這天鄭和在天禧寺召開了一個會議,計言也被邀請參加。

  參會的人不少,計言掃了一周,看到參會的都是鄭和去日本的老部下,沒有工部的人,便心下暗喜,看來這會跟天禧寺沒啥關系,那就應該是要準備下西洋了。

  鄭和情緒飽滿,意氣風發,對著眾人宣布道:皇上已經下旨,著他領正使之職,即刻開始選編人員,往太倉劉家港集合,然後待集合完畢,啟程遠渡西洋。

  計言心道: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會議上,鄭和顯然情緒不錯,還跟眾人分享了一個趣事。

  鄭和說,皇上在召見自己商議出使西洋之事的時候,還給自己說了個故事。

  大明剛立朝之時,江山不穩,當時還尚未統一全國,那時就有倭寇來騷擾明朝沿海,地方官上了個折子給太祖朱元璋,問:“皇帝,怎麽辦啊?”

  太祖皇帝朱元璋思索一陣,大筆一揮,直接發了一道聖旨。

  那聖旨上寫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說完故事,鄭和接著對眾人說道:“倭寇擾我數年,經去年我等出使日本,迄今已約一年。這一年來,我海疆平靜,東海之上,熙熙攘攘。未再聽聞有倭寇出沒,這是我大明之福,也是爾等之功。此天時地利之際,不知爾等是否願意隨我遠赴西洋,再立不世之功?”

  自然是山呼海嘯一般的回應“下官願意!”

  計言當然也在這呼喊的人群之中, 不過他可能比其他人更激動一些,因為他比起在場的所有人,甚至包括鄭和本人在內,都更清楚這場航海運動的偉大。

  散會之後,就是各人回家,該告別的告別,該收拾東西的收拾東西。

  計言沒啥可收拾的,他其實早就準備好了南洋度假套裝。

  找人做了幾件到膝蓋的短褲,還有幾身特別定製的類似於T恤的上衣,又買了好幾把湘妃竹扇,隻待鄭和一聲令下。

  他沒回家,而是直接跑去了南鎮撫司衙門,悄悄找到了梅雨寧,向她透露了這個消息。

  梅雨寧聽完略微有些吃驚,看來他們家現在真的是與外界隔絕了,要是按照以前,估計梅駙馬早就打聽到消息了。

  自從去年刑部的李大人被抄家之後,梅駙馬府一直保持著閉門謝客的態勢,直到今天也沒有松懈。

  梅雨寧跟計言道:“我目前還沒接到差遣,不過父親是肯定希望我也一起去的,畢竟之前我得到消息,允炆哥哥確實就在南洋。”

  計言道:“這事兒也許不需要你父親幫你打點,我這就回天禧寺一趟,找副使王景弘說一下。”

  梅雨寧欣喜道:“這敢情好,父親現在的情況也確實不宜再出來走動。”

  計言看了一下四下無人,向梅雨寧使了個眼色,道:“放心,你男人還是靠得住的。”

  梅雨寧默默笑了笑,沒再說話。

  事不宜遲,計言便忙不迭的又趕回了天禧寺,找到了正在整理人員花名冊的王景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