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明做翻譯》第33章 青海會館
  計言、阮小義二人頂著六月當午的太陽,走了半柱香功夫,終於來到了青海會館門口,好在兩個人都是大老爺們,曬點就曬點,也沒那麽多講究。

  這青海會館從老遠看過來就氣派的很,三層的青磚綠瓦閣樓,外面牆面上的漆刷的是晶瑩透亮,正門上當一個碩大的匾額掛著,上面不知是找的哪位大家給題寫的“青海會館”四個大字,蒼勁有力。

  看來這些年這些海商的生意還不錯,也難怪,山東的海商主要跑朝鮮,明太祖時期的海禁,還開了幾個例外,其中就有馬屁拍的賊溜的朝鮮李氏王朝,因此他們這些人的生意估計都做了不止一兩代人了。

  二人剛走進門,便有幾人圍攏上來,計言就認得其中一人,阮忠。他走在人堆前頭,跟身後的眾人介紹道:“這位就是在琉球立了大功的計通譯。”

  阮忠接著轉過臉來,對著計言熱情的說道:“計通譯你怎麽來之前也不招呼一聲,我們好多做些準備。”

  計言對於阮忠沒有把自己在琉球的耀眼奪目表達清楚,有些不滿,所以隻略微笑了笑,道:“我這次是帶著公差來的,也是剛到青州府。”

  阮忠仍是熱情不減,笑著道:“來了就好,這是自己地方,我先給你介紹一下今天來歡迎的各位。”

  說罷,阮忠一一向計言介紹了歡迎團隊的成員,不是姓阮的就是姓宋的,看來這兩家關系確實很好。

  計言一一拱手作揖,有一個四十來歲中年,看見了計言身後的阮小義,便嗔怒道:“小義,別打擾計通譯了,快回學堂上課去吧。”

  緊接著,這中年人還熱情的招呼著,說讓會館裡趕緊從井裡撈幾個西瓜上來,切了端上來,給計通譯解解暑。

  計言猜此人應該就是阮小義的父親了,便主動將他拉到一邊,悄聲說道:“您就是阮小義的父親吧,我正有事要跟您商量一下,小義這小兄弟,我看忠厚老實,又通武藝和航海,是個難得的人才,鄭和鄭大人此次遣我來青州,有一個差事就是看有可造之材,願意的話,跟我一起回京,去鄭大人麾下當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不管什麽時代,也不管父母跟子女關系如何,對著父母誇孩子,總是不會錯的,那中年人聽了計言這麽一番話,心裡自然是美的很,但是計言提到的要帶小義去京城當差,他肯定不會應承的這麽爽快,便對著計言笑嘻嘻的說道:“在下阮信,小義確實是在下不成器的兒子,承蒙誇獎,不過計通譯所提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計言自然知道這事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就笑笑,沒再言語。

  這會兒功夫,一個掌櫃的模樣的人湊過來說道:“計通譯,要不咱們雅間裡聊?”

  計言便被這群人眾星捧月一樣,進了二樓雅間。

  二樓雅間,倒是也名副其實,空間不小,涼爽通透,一個十幾人座的圓桌,邊上還有茶座,可辦酒宴,也可品茶,靠邊的兩個大窗戶能俯瞰青海會館後院的一個小花園,那花園之中還有幾間小屋,估計是天氣合適的時候,搞農家樂之類的。

  剛進屋落了座,幾大盤西瓜就先端上來了。大家一讓,計言對吃的基本也是來者不拒。一口沁人心肺的冰涼西瓜進了嘴,計言才終於又找到了夏天應該有的感覺,除了沒有大白腿可以看,他覺得自己在明朝的生活品質總算接近了現代社會一些。

  西瓜吃著,計言看旁人都在看自己但又不好發問,

估計是都在猜自己來這具體幹什麽了。他摸了摸嘴,擦了擦手,站直了說道:“在下此行來青州,乃是領了鄭和鄭大人的命令,他現在正在京城修葺一座古寺,名曰天禧寺,寺中有一七層寶塔,工部給了了方案是修成琉璃塔。因此我特意前來拜訪各位琉璃大家,商議一下。”  阮小義的父親,阮信看似是這一大群人的頭領,他走向前一步,道:“計通譯可帶了什麽圖紙一類?可否拿出來,讓我等先瞧瞧?”

  計言便從懷中掏出一個紙包,在飯桌上攤鋪開來,裡面是四五張工部給繪製的方案圖紙,那些客商們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開始議論起來。

  阮小義怯生生的站在角落裡,計言看在眼裡,便招呼小義道:“我聽說你平日裡經常出入作坊裡,不如過去跟這些長輩們一起看看,說說你的看法。”

  阮小義有點戰戰兢兢的走近了邊,但是當他看到圖紙的時候,眼神立刻變了,原來那個遲鈍的少年不見了。現在的阮小義,神情專注,雙目有神,精神煥發,這才是他應該有的樣子吧。

  計言自然注意到了阮小義的變化,心下一笑:自己果然沒看錯人。

  這群人圍著圖紙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著,計言其實聽不太懂,便自顧自的走到窗邊,一邊繼續吃他的西瓜,一邊隨便朝著窗外小院看了看,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圍觀中的吃瓜群眾。

  過了一會兒,他們似乎得出了什麽結論,還是阮信,走上前來,向著計言道:“計通譯,實不相瞞,這個活我們可能接不了。”

  他這麽一說,倒是大大的出乎計言的預料,只聽阮信接著說道:“這個圖紙上,寶塔所需琉璃瓦,大概是要5分厚,這個比我們現在作坊裡能做出來的最薄的,還要薄一半,我們目前只能燒製出來10分也就是一寸厚的,這個圖紙上的要求,恐怕我們是無能為力啊。”

  這倒是難辦了,計言緊蹙著眉頭,又看了看阮信身後的這群客商們,包括阮忠,也都是搖頭無言,顯然這是他們一致的結論。

  計言又看了看阮小義,他緊咬著嘴唇,似是有話要講,他便鼓勵了一下,道:“小義,你有何話要說?”

  阮小義看著計言的眼神,下定了決心一般,堅定的說道:“這種琉璃瓦,我能燒出來。”

  阮小義的話還沒落地,阮信就粗暴的打斷了他:“胡說什麽,計通譯在這,我們大人討論事情,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這話擱在現代的話,問題不大,但是在古代,其實是有些問題的,阮小義已經十五六了,這個年齡在古代其實早已算成年人。計言也不過二十歲上下,梅雨寧生於洪武二十年,應該也隻比阮小義大一兩歲。

  阮小義聽完父親的這頓訓斥,人立刻蔫兒了,立刻恢復了平常的狀態,計言看在眼裡,便向著阮信道:“我看小義不是信口開河,常言道,青出藍而勝於藍,一代總比一代強,不如讓小義說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