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橫掃晚清的無敵艦隊》第190章 訪問英法(1)
當然奧斯曼帝國也明白,國家之間沒有道義可言,華東也未必就能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什麽幫助,但這總是多了一條路?

 對奧斯曼帝國的主動拉隴,李三傑也十分積極的回應,表示華東也願意和奧斯曼帝國建交,並且向奧斯曼帝國詳細介紹了華東來的來歷,以及登陸中國之後的發展經歷。

 其實奧斯曼帝國是在遠東戰爭之後才開始關注華東的,不過關於華東的所有資料,基本都是從歐洲國家獲取,這裡面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間流傳的小道消息,因此也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再加上奧斯曼帝國有些人自己揣摩,而現在李三傑向奧斯曼帝國詳細而系統的介紹華東的來歷、發展經歷,取得的成就、制度等等,這才使奧斯曼帝國對華東有了一個全面而詳細的了解。

 當然華東這種傳奇般的經歷,也引起了許多土耳其人的興趣,因此也向李三傑提出了許多問題,而李三傑也都一一認真的進行了解答。

 不過有一個年輕軍官向李三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華東在統一了中國之後,會采取什麽樣的國家制度,是沿用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還是仿照歐洲國家的制度。

 這個問題讓李三傑有些意外,不過他還是十分認真的回復,在統一了中國之後,華東肯定不用沿用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因為這60余年的經歷己經證明,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己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能讓中國走向富強,只會阻礙中國的發展,必須被遺棄。但也不會仿照歐洲國家的制度,這是由於東西方的文化、傳統、歷史、國情等情況都不同,但會吸收歐洲國家制度中的優秀部份,然後再根據中國的國情、文化、傳統、歷史等各方面因素,制定華東的國家制度,總之現在華東也在摸索階段,但一定能夠摸索出一套既適合中國國情,也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的國家制度。

 那名軍官聽了之後,也若有所思,隨後又問李三傑,如果有一種很普及廣泛的歷史傳統或習俗,但會阻礙國家的發展進步,那麽國家應該怎麽辦?

 李三傑覺得這個問題頗有意思,但還是回答他,如果阻礙國家的發展進步,無論是什麽傳統或習俗,都應該被遺棄,在個必要的時候,甚致可以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強製。

 那名軍官聽了點了點頭,才向李三傑道謝。李三傑覺得這個軍官有些意思,本想問問他的姓名,但提問的人太多,被其他人一打岔,就給忘了。

 在李三傑結束訪問時,奧斯曼帝國也承若,會盡快組織使團,訪問華東,正式協商雙方的建交事宜,而在建交之前,雙方可以通過駐德國的外交人員進行聯絡。

 而就在李三傑在奧斯曼帝國訪問的時候,徐濟超也完成了對意大利的訪問,回到德國。剛剛回到公寓,留守人員就向徐濟超報告,英法兩國在昨天,通過兩國駐德國的大使館,終於正式向華東的訪問團發出了邀請。

 這時華東在德國的訪問己有1個多月的時間了,也對外公平了許多訪問成果,如雙方達成了新的貿易協議,華東向德國派遣留學生,以及軍事合作,當然軍事合作的細節是不會公布的。不過英法兩國都在德國有大量的情報人員,當然德國在英法也有情報人員,多少也打聽到一些消息,如德國向華東購買軍事技術,並請華東制定海軍發展規劃等等。

 一般來說,兩個國家如果進入較深的軍事合作,證明兩國的關系進入一個十分近密的階段,就算還沒有結盟,但離結盟也不太遠了,而且十有八九都會走向同盟的。這個結果也讓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英法俄三國簽訂協約,在戰略上形成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包圍局面,而且三國還在極力的拉隴意大利,企圖徹底堵死了德國和奧匈帝國。

 但如果華東加入同盟國,將打破協約國對同盟國的戰略包圍,一但發生戰爭,華東可以從東方進攻俄國的遠東地區,牽製俄國的力量,那麽德國和奧匈帝國就可以全力在西線對付英法兩國,而英國的軍事力量主要在海上,因此在陸上主要是靠法國抵抗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進攻;而在海上,華東的海軍可以直接切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甚致是進攻英國在亞洲地區的殖民地,削弱英國的戰爭能力。

 在這種局面下,意大利有極大的可能倒向同盟國的一方,那麽法國將面臨德奧意三國的軍事壓力,法國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而一但法國戰敗,就算英國可以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保證本土不受侵佔,但也沒有能力影響歐洲大陸的局勢,而且如果德意奧中四國集中海軍力量,也完全可以和英國一戰。

 雖然英法兩國可以扶植日本對抗華東,但日本的體量太小,最多只能牽製華東,但根本無力阻止華東在未來的戰爭中支援同盟國,因此可以說一但華東加入同盟國,協約國在未來的戰爭中幾乎毫無勝算,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美國拉進協約國來,但這需要向美國讓出多少利益才行。

 不過英法兩國畢竟是老牌帝國,無論是經驗、閱歷、見識都不是德日這樣的新人可比,在冷靜下來之後,兩國的精英們也開始認真分柝目前的局面。前面的那一番假設,都是建立在華東加入同盟國的基礎之上的,但現在華東並沒有加入同盟國,盡管說兩個國家如果進入較深的軍事合作,十有八九都會走向同盟,但也還是有十之一二的例外不是。

 何況從德國的立場來說,當然是希望盡快和華東締結同盟,但到現在為止,兩國已經進行了互訪,但還只是夥伴關系,並沒有真正結成同盟,這說明要麽是華東對締結同盟沒有興趣,要麽是德國開出的條件不能讓華東滿意,既然是這樣,就說明英法兩國還是有機會的,就算不能將華東拉隴過來,至少可以穩住華東,讓華東在未來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於是英法兩國在協商之後,終於決定向華東的訪問團發出了邀請意向,這即是做出善意的第一步,也是試探華東的態度,如果華東接受了邀請,就說明華東也有意改善和英法兩國的關系,那麽意就還有機會挽回;反之,如果華東拒絕了邀請,則表示危機真的來臨,英法兩國就必須要早做準備才行。

 當然這樣做讓兩國前很失顏面,畢竟英法兩國都在遠東戰爭中被華東擊敗,被華東逼得割地賠款,對英法兩國來說都是巨大的恥辱,現在英法兩國還要主動邀請華東去訪問,顯然是自認落入了下風,而且這次華東原是訪問德國的,根本就沒有訪問英法兩國的計劃,而英法兩國邀請華東在訪德之余來訪問本國,不僅是明顯有求於華東之意,而且也將自己置於德國之後了。不過相比於國家利益,丟點面子也就算不了什麽了。

 而同時英法兩國也做出另一個決定,就是積極的拉隴美國,以防不測,畢競現在兩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穩住華東,必須做好兩手準備。盡管拉隴美國,需要向美國讓出大量的利益,但總要比輸掉未來的戰爭要好。

 收到了英法兩國的邀請意向,徐濟超也有些意外,沒想到兩國到真的能夠放下身段來邀請自己去訪問,不過這也說明華東和德國的關系加強,確實給英法二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華東釋放出改善關系的善意。不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國內,於是徐濟超也立刻向國內進行報告。

 在一天之後,徐濟超收到了國內的回復,可以接受英法兩國的邀請,但必須排在荷蘭、比利時兩國之後。這到不是華東有意慢怠或輕視英法兩國,而且在出訪奧匈帝國之前,華東就己經接了荷蘭、比利時的訪問邀請,在訪問完意大利之後,徐濟超將出訪荷蘭、比利時,盡管英法二國的國力、地位都要遠大於荷蘭、比利時,但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總不能讓英法二國插隊吧,這是一個基本的外交原則。別說華東和英法二國沒有什麽交情,就算是有交情也不能這麽做。

 如果英法二國因為這個就撤回了訪問邀請,那麽說明兩國根本沒有邀請華東的誠意,或者是還沒有認清局面,因為現在華東並不是一定要和英法二國改善關系,而是英法二國急需求改善與華東的關系,以求穩住華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