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之所以考慮停止前進。除了其本身的因素之外,還有幾位複雜的外交局面。
戰國之所以能夠形成戰國,就是因為各國之間暫時能夠形成一種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關系不單單是實力那樣簡單的平衡。這中間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因素,比如,政治,軍事,以及外交。也正是這種多方面因素的存在才讓戰國這種局面暫時以一種平衡的姿態存在。但現在這種平衡的姿態需要繼續平衡。
田橫的想法是正確的,當前的局面地區需要繼續保持這種平衡。而且,齊國的單方面行動已經打破了這種平衡。特別是周邊關系的不平衡帶來的危機感。
如果齊國單方面佔領燕國成立的話,那麽從齊國的角度來看,給齊國帶來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不僅僅是版圖一下子擴大。就燕國而言,燕國的北部金礦。以及遼東遼西經濟帶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也會讓齊國成為一個強國的。
燕國的北部金礦提供了足夠的黃金。這些黃金可以支付齊國在對燕國戰爭中所有的戰爭開支和費用。不僅如此,齊國還可以得到齊國最想得到的東西。遼東遼西經濟帶。這個經濟帶有大量的煤礦和煉鐵廠。這些工廠設施可以大大增加齊國的冶鐵量。同時,齊國將得到豐富的冶鐵技術,特別是使用煤礦冶鐵的技術。
雖然鋼鐵是這個時期的重要衡量標準資源。但鐵資源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所以,鐵對齊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同時,齊國可以從冶鐵中獲得他最想要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支撐齊國新的發展機遇。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東西。比如一些輕型工廠。生產罐頭盒,造紙廠。以及簡單的報紙印刷廠等等。這些東西都對齊國的發展有重要的幫助。齊國想要引進這些技術,但秦國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他們想要從其他國家引進該技術,但周圍國家因為地緣關系的原因,采取了抵製和警覺態度。
這其中尤以趙國態度最為積極。趙國因為緊挨燕國。所以對鄰國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比較敏感,特別是秦國對燕國的經濟援助。讓燕國快速崛起,這種崛起表現在經濟方面。燕國的經濟發展要快於趙國。因為燕國是最早和秦國建立軍火貿易。同時,秦國處於在東方牽製趙國。對燕國進行了大量的援助。除了援助之外,還有大量的秦國租界出現。這些租界的出現,帶來了秦國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以及新的生產模式。這些新奇東西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燕國的經濟。
造紙,煤炭開采,出產黃金以及冶鐵等工業的出現。讓燕國經濟迅速的崛起。這些因素讓燕國一度在軍事方面超過趙國。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趙國才重新考慮對秦國的外交關系。同時接受了秦國的善意外交策略。
而秦國方面。因為燕國轉向打擊齊國。同時,為了瓦解鄰國趙事力量。計劃借助軍事力量整頓,以及地區平衡關系考慮。同意重新和趙國達成新的外交關系。
秦國不會讓一個地區出現一個地區霸主的,這也是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一個新變化。趙國的情況真是符合秦國目前的新情況。
如果單方面的支持燕國的話,燕國很有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地區霸主,因為趙國因為本國得不到新式技術,在武器方面落後於燕國。燕國在一次地區戰役中已經顯示出武器先進,即便是在缺乏優秀將領。只要他們的部隊在訓練方面堅持就可以打贏趙軍。這是事實。
但燕國如果一味的攻打趙國,並且把趙國拿下。事實上這種可能是存在的。燕國完全可以借助武器上的優勢發動對趙戰爭。趙國主力在秦國這面。無法面對一個腹背受敵的困境。而且當時最大威脅對手恰恰是秦國。如果按照當前的局面發展的話,趙國很有可能滅國。但秦國處於自身的考慮幫助了趙國。
秦國的軍事重心當時偏重於外部。特別是北方和西方的進攻。秦國也無力對趙國發動致命一擊。如果燕國攻佔趙國部分。很有可能讓燕國崛起。形成一個新的地區霸主。而且秦國一味的支援燕國,也會威脅到秦國的利益。燕國可以向北發展直接威脅秦國新建立的州。但是該州的戰略空間並不是很大。如果燕國發展過快的話,很有可能造成秦國丟失新建立的州。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秦國幫助了趙國。
這樣一來,趙國和燕國就可以製衡。同時,秦國也利用趙國這個新的外交棋子製衡了韓國的快速發展。韓國雖然從當前局面發展來看對秦國威脅不大。因為韓國喪失領土最大。最大的一個郡南陽郡已經並入秦國版圖。
而本國發展戰略空間狹窄。同時軍事力量需要長時間的整頓。這些因素讓韓國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戰略發展規劃。他們要以學習秦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事實上,韓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的確很快。韓國也是第一個大規模引進秦國技術。開辦工廠。興辦公共教育的國家。而且,本國民眾參與經濟活動熱情非常的高。韓國人充分的利用了他們在地理上的優勢。如果按照這種程度發展下去。再發展經濟,韓國很有可能會發展其軍事力量。
秦國的一份軍事情報顯示。韓國正在努力朝這方面前進。他們開始積極參與秦國所有的戰事,他們希望通過參加這些戰事來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韓國在購買軍備方面向來出手大方。雖然在數量規模方面不是很大。目前韓國最多兵力不超過兩個步兵師外加一個快速機動旅。但他們武器裝備精良。水冷式重機槍裝備的數量大大高於趙軍。火炮數量也迅速上升。加上本國較為發達的鐵路,公路網絡。這是一支不可小視的軍隊。
但如果趙國加入進來。韓國就要分兵考慮和趙國的態度。加上趙國本國依賴大量的礦產資源出口。主要是煤炭。他們佔據了現在的山西北部,那裡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韓國發展工業就需要這些煤炭資源。所以,趙國和韓國關系暫時處於關系良好的局面。只要煤炭價格不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
但雙方的這種關系恰恰操作在秦國手中,秦國利用銀行貸款控制了趙國的金融體系。同時。也利用發達的金融手段。秦國鹹陽商品期貨牢牢控制了煤炭價格。如果秦國想要動的話,可以操作市場價格來打擊韓國。而趙國和秦國的關系就維持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煤炭價格上。
趙國是煤炭最大的提供國,而秦國是最大的消費國。韓國是第二大煤炭消費國。火車依然使用的是煤炭。而且煤炭提供的動力。特別是鍋爐設備,韓國的各類工廠都需要這樣的煤炭提供動力。
也正是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存在。秦國,韓國,趙國,燕國才能保持一種盟友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基礎就是各國之間複雜的經濟關系基礎。
但現在,這種經濟關系基礎正在被打破。其中最先破壞的是燕國,這種破壞來自齊國。
齊國如果佔據燕國的話,那麽趙國就要面臨一個強勁的對手。齊國能夠戰勝燕國。說明本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容小視。因為,在這個冷兵器和熱兵器重要的變換時候。齊國能夠正面戰勝對手。說明在武器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先進程度。
如果齊國佔領燕國。那麽趙國就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周邊了。兩個強大的國家讓趙國夾在中間。東線的齊國和西線的秦國。這樣一來趙國就要面臨東西兩線作戰。
外交關系隨時都有變化。 而且趙國無法守住其國土。特別是東線的齊國。東線沒有任何地理障礙物幫助他們防守。同時他們也沒有那麽多兵力,武器資源來防守。
所以,趙國不希望他們的東邊出現這種劇烈的變化。他們希望回復原來的樣子。最好什麽都不要動。
除了趙國之外。還有韓國。韓國戰略空間狹窄。本事力量本身就薄弱。他的西邊就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存在。如果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對手。齊國。那麽韓國的壓力也非常的大。特別是齊國的出現。齊國很有可能會避開趙國。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韓國處於國土防禦戰略需要。積極派出志願軍參與燕國戰事。名義上是鍛煉自己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是為了達成某種戰略目標而盡的最大努力。
這些潛在的因素。都是田橫要好好考慮的。所以,他提出,不要過分的前進。而是停下來。看看各方的態度然後再繼續前進。這種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外交關系隨時都有可能影響前線的戰事。即便是打贏。迫於外交形勢也要撤退。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