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入侵三國帶上我》第23章兵進隆興
  “蛇鼠兩端?呵呵,早晚必讓其悔不當初!”

  劉琮冷哼一聲,笑道,“徐先生,依你之見,當今局勢,該如何破局呀?”

  “如何破局,主公已然成竹在胸,何須元直多言。”徐庶笑道。

  劉琮大笑:“好,那就集合狂戰軍、止戈軍,兵進隆興!”

  看似多方膠著,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破綻之處,其實清晰可見。

  那就是隆興!

  呼呼特木耳統帥的這十幾萬元兵,是元庭鎮壓南方義軍的最後力量,也是懸掛在所有南方義軍頭上的一柄利劍。

  誰能除掉這把利劍,不但可以解除南方所有義軍的危及,更可立威天下,令所有人心生畏懼。

  尤其對於劉琮而言,他明尊的名聲傳揚出去,但明教高層卻裝作不知,意圖用這種莫須有的方式,讓劉琮替他們承擔元軍壓力。

  但他們卻不知道,很多時候莫須有與默認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對於明教大量的底層教眾而言,既然明教高層沒有立刻反駁劉琮明尊的名號,那就等於默認,這就在明教底層教眾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有了這顆種子,等到劉琮打破元軍壓製,立威天下,就算明教高層反悔不承認也來不及了,那時攜大勝之威,就是正式接手明教之時!

  至於是否能夠打敗隆興元軍,劉琮卻從來沒有懷疑過。

  來自高階世界,全部有後天五重強者組成的軍隊,這是倚天世界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軍隊。

  面對這樣的軍隊,就是當年成吉思汗橫掃天下的怯薛軍也要退避三舍。

  何況是如今這些土雞瓦狗?

  胡人無百年國運,元庭建立百年,當年橫掃天下的精銳部隊早已經腐化了。

  此時駐守隆興的元兵,實力最多與止戈軍相同,也就是仗著元軍以往打下的名聲才能令南方義軍心生忌憚,若不然,南方百萬義軍聯手,這十幾萬元兵早被生吞活剝了!

  “主公英明,元直佩服!不過元直還有一言獻上,請主公斟酌。”徐庶道。

  劉琮立刻誠懇道:“徐先生請講,琮洗耳恭聽。”

  “常將軍之事,宜乘早解決,庶建議,主公即刻將其契約為輪回者。”徐庶道。

  劉琮眉頭微皺,道:“何以如此之急?”

  “主公既有心重用常將軍,便應厚賞收起心,況且這三月,狂戰軍、止戈軍訓練之事均仰仗常將軍,此時大戰在即,若不將常將軍收為輪回者,庶擔心生出變故。”徐庶道。

  劉琮想了想,不得不承認,徐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雖然常遇春是明尊信徒,但單純的依靠信仰,到底能堅持多久實在難說。

  再說,當原本虛無的神靈真的進入現實後,世人,尤其是與他日常接觸的世人,還能保持幾分信仰實在難說。

  世間最穩固的同盟唯有利益。

  將常遇春契約成輪回者,便是建立利益同盟的最佳手段。

  “既然如此,那便讓常遇春過來吧。”劉琮淡然說道。

  ……

  隆興,寓“繁隆興盛”之意。

  此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

  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但今日的隆興,卻籠罩在一片戰火陰雲中,一場決定整個南方形勢的大戰,

即將在這裡展開。  隆興城主府,收到劉琮出兵消息的呼呼特木耳從床上一躍而起,揮刀將兩個瑟瑟發抖的漢女斬殺,然後面容亢奮的吼道:“這個縮頭烏龜終於出兵了!來人,給我集合大軍,我要出城決戰,要讓那些賤民們好好見識一下,什麽叫天兵無敵,什麽叫朝廷威嚴!”

  作為元庭大將,呼呼特木耳有理由興奮,他來到隆興城已經三個月了,他本以為可以迅速消滅那些廢物一樣的義軍,然後班師回朝,享受大都貴女們的歡呼。

  但沒想到,到達這裡的第一戰便碰到了硬骨頭。

  這裡的硬骨頭並不是指對方戰力強,而是對方夠能忍!

  整整三個月,他攻打袁州城不下十次,有時大隊壓上,有時小股偷襲,但哪怕是只有一個人攻城,那袁州城內的亂民都絕不出城應戰,簡直萎縮到了一種境界。

  對於這種情況,呼呼特木耳也是無從下手,袁州城城高水深,易守難攻,絕非短時間內能夠攻克。

  於是在十多次無功而返後,他只能悶著頭的在隆興生悶氣,順便掠奪一些漢女盡興了。

  可沒想到,那些縮頭烏龜今日竟然露頭了,這真是蒼天有眼,我呼呼特木耳建功的時候到了!

  在呼呼特木耳帶著大軍出城的時候,劉琮也帶著大軍在趕來的路上。

  他拒絕了徐庶以止戈軍為誘餌,然後狂戰軍半路出擊,偷襲對方的建議。

  誠然,這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容易取勝的辦法。

  呼呼特木耳不會想到狂戰軍的實力能強到這個程度,驟然遇襲,必死無疑!

  但在劉琮看來,這麽乾,卻有失正道。

  夫戰,臨之以堂堂正正之師!

  在地球時,劉琮看過一篇文章,說朱元璋與朱棣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朱棣沒有朱元璋那種臨之以堂堂正正之師的氣魄。

  姑且不論這個觀點的正確,但劉琮對這個臨之以堂堂正正之師的說法卻非常讚同。

  劉琮殲滅兩萬元軍精騎,奪取袁州,這場大勝說不上震動天下,但遍數江南義軍戰役,也是少有人及。

  但為什麽明教還是敢不在意他,甚至利用他來分擔元軍壓力?

  歸根結底,便是這場戰役是取巧獲得。

  劉琮於山谷設伏,借助元軍追擊義軍的機會,將元軍一舉殲滅。

  這樣的戰役,交到他人手中同樣可以完成,而作為劉琮自己,也很難繼續複製這種戰役。

  所以在那些明教高層,義軍統領眼中,他不過是黃口小兒,有些才略,貪天之功,僥幸得手,無非詭計爾!

  行軍作戰,陰謀詭計自然不可少,但那更多的是在戰略層次,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或者是最底層的遊擊戰與騷擾戰。

  但作為王者,在正面戰場上,必須有一隻敢打硬仗,敢打正面戰的部隊!

  袁紹的大戟士、先登營,曹操的虎豹騎、虎衛軍,劉備的白耳精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呂布的並州狼騎等等都屬於這樣的部隊。

  為什麽要建立這種部隊?

  因為只有這種部隊才能威震天下,一掃環宇,為王者帶來無上的聲望!

  聲望這個東西,玄之又玄。說他不可見,但他真實存在。說他可見,卻有看不見摸不著!

  但在劉琮看來,這聲望說的就是人心,聲望高低,關系著人心向背。

  所以,王者,四方來投,天下景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