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105章:使君心頭怒
陳千裡等人對秦晉的判斷開始還不以為然,但很快宮中就傳出了消息,天子令宰相楊國忠親自領銜徹查此案,並嚴令必須將凶手揪出來繩之以法。

據宮中的內侍宦官傳言,天子在召見楊國忠時,臉色很差,態度也很不好,更有不能查出凶手便讓其回家賦閑之語。看來天子這次是動了真怒。

想想也是,南內興慶宮失火在先,親手提拔的大臣又遭人暗殺在後,這等接二連三的壞事,擱在誰身上都要發一通脾氣的。但更深層的原因卻在於,由於外患的加劇,使得天子對權力的掌控已經出現了許多明顯的裂縫。

長安城中一群不甘寂寞的魑魅魍魎便在此時跳出來,興風作浪。

陳千裡聽到這個消息後反而松了一口氣。

“最初還懷疑此事背後沒準與楊相公有瓜葛,現在天子既然將此案發落到他身上,當是嫌疑不大。”

言下之意,現在嫌疑最大的當屬尚書左仆射哥舒翰莫屬。

然而,秦晉卻大多數人的看法不同。在他的記憶中,哥舒翰後來雖然被俘而投降了安祿山,但在後世的名聲卻並不壞,而且唐朝對其身後也沒有落井下石。由此看來,此人就算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總不至於是個卑鄙下作不則手段的小人。

從京兆府方面無法得到有用的消息,秦晉便又決定從當夜南衙巡防宵禁的當值將佐查起。這一點並不難,陳千裡在北衙中日漸受陳玄禮看重,很快他就通過軍中同僚得到了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上詳細記載了昨夜長安城中各坊區域間巡防的各衛將軍。

一個十分眼熟的名字陡然躍入了秦晉的視線之中。

“陳四,你且來看,此人名字可是面熟?”

“崔安國……”

陳千裡跟著念了出來,臉色同時也變了。崔安國不正是新安縣令崔安世的同產兄弟嗎!難道是他?崔安國於南衙進軍中為千牛衛中郎將,品秩並不比秦晉低。

看其巡防的區域則在東市以南的安邑坊與宣平坊一帶,距離遇襲的永昌坊與來庭坊一帶很遠。而南衙禁軍巡防向來規矩甚嚴,更不會有越軌的行徑,誰都不會冒著殺頭的乾系成全別人。所以,陳千裡隨即否定了崔安國的嫌疑。

不過,秦晉卻暗暗覺得,萬事不會有巧合,而那些所謂的巧合,百分之九十九最後都被證明了並不存在。

有了這個計較,秦晉招來了契苾賀面授機宜一番,令他去查一查,昨夜崔安國究竟有沒有和其他人換防。

神武軍中的權貴子弟此時便起到了作用,裴敬等人沒到太陽落山便打探到了確實的消息。崔安國昨夜的確和人換防了,而且負責的正是北城一代,大明宮南牆等地的宵禁治安。這與秦晉遇襲之地高度重合。

陳千裡得知之後當即又驚又怒,想不到崔安國竟敢為了一己私怨公然就敢行刺朝廷大臣,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晉卻一陣冷笑,“焉知崔安國背後就沒有人了?”

那一夜鬧出的動靜不小,各區域的巡防禁軍不可能一點都沒有察覺,他們逃命時也繞了小半個長安城,卻不見有人出來盤查或是救援……諸多蹊蹺之事,當夜不及細想,現在秦晉躺在榻上養傷,細細思量便覺得自己一腳踏入了長安權力鬥爭的渾濁漩渦之中。

秦晉從來都不是個怕事的人,既然被惹到了頭上便要加倍奉還出去。他忽然想到了裴敬楊行本他們處置營嘯禁軍的法子。

“契苾兄弟,楊行本可一並來了?”

“都在,可是要傳見?”

秦晉點點頭,不一會功夫,裴敬和楊行本畢恭畢敬的走了進來,簡單行禮之後便坐在一角靜靜的等候差遣。秦晉忍不住暗讚了契苾賀一番,這貨不知使了什麽手段,竟將這些桀驁不馴的權貴紈絝子弟訓得服服帖帖。

然後,秦晉先是盛讚了一陣裴敬等人處置營嘯的手段得當,出奇製勝,繼而又話鋒一轉,將目光轉向了楊行本。

“那些積年的案卷中可有此人名目?”

說著,秦晉將那份名單推了出去,其中一處人名圈了個醒目的黑圈。

楊行本看到那個名字,眉頭不禁跳了兩跳,繼而拱手正色答道:“回稟中郎將,確有此人。”停頓了一下後又緊接著補充,“不但有,而且還多不勝數!”

次日一早,京兆少尹王壽剛剛在京兆府署中坐定,署外登聞鼓便被敲的咚咚直響。

其實那面鼓多少年來都不過是個擺設,今日陡然敲響,王壽一時間還很不適應,下意識的詢問左右。

“何處敲鼓?”

幾名佐吏小心翼翼答道:“回少尹,是府署外的登聞鼓。”

王壽這才省悟,鼓響必有百姓喊冤,如何就忘了這一條。他恍然拍了拍腦袋, 自嘲道:“太平盛世過久了,已經不知登聞鼓聲……”

說實話,天子沒有領京兆府徹查前夜的神武軍中郎將遇刺案,王壽暗暗慶幸了許久。這件事,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裡面的水又深又渾,豈是他這個小小的京兆少尹能夠插足的?

京兆府的長官在朝中身居高位,京兆尹不過是兼領的差事,況且平日裡京兆尹也不到府署中辦公。所以京兆府的日常庶務便都落在了京兆少尹的頭上,京兆尹以下又有兩個名尹,除王壽外的另外一位雖然排名在王壽之前,但此人與京兆尹關系匪淺是以平日裡也不甚理事。

如此一來,京兆府的日常庶務便都壓在了王壽的肩膀上。

閑來無事,查一查百姓的冤案再好不過。於是,王壽當即命佐吏將鳴冤百姓帶至府署大堂,豈料經過一番審訊下來,他額頭兩頰上的冷汗立時又淌了下來。

來此鳴冤的百姓一日間竟達百人之多,而且所告之人無不是長安城中數得著的權貴,哪一個也不是王壽能得罪起的。

經過歸總之後,王壽兩手一攤面如土灰,所訴之狀大致有半數以上均指向同一人。

這個人也是王壽萬萬得罪不起的,然則百姓一日鳴登聞鼓數百次,只怕連大明宮內都聽得清清楚楚,他又豈敢將這些案件全部壓下去?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