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689章:廷議決生死
距離秦晉大婚之期只剩下了七日的功夫,但朝局動蕩紛紛,以至於神武軍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幾乎給忘記了,現在三人忽然提及,又是覺得陣陣頭疼。

 李萼有感於局勢的惡化,不禁嗟歎了一聲。

 “在下倒記起了一件事,兩位接觸大夫日短,恐怕還不知道……”

 話到此處,他頓了一頓,又似自言自語道:

 “現在果然就想得通了!”

 這反而把皇甫恪與清虛子二人弄糊塗了,清虛子不是個沉得住氣的人,便瞪著眼睛催問:

 “別打啞謎,有話就痛快的說,吊著人胃口算怎麽一回事?”

 李萼這才換上了一副頗為玩味的表情,只不過又反問了一句:

 “兩位可知當初秦大夫是如何出京到馮翊任太守的?”

 清虛子那時還隱居在終南山裡,許多事都是道聽途說,知道自己聽到的那點風聲已經不知過了幾道手,又被多少人精細的加工過,於是也不獻醜,隻耐心的等著李萼說出真正的答案。皇甫恪則不同,那時的他剛剛因為楊國忠的陷害而舉兵造反,對長安城的一舉一動都格外在意,因而秦晉離開長安到馮翊郡做太守的因由也是知之甚詳。

 “聽說是被楊國忠與魚朝恩聯手擠出了長安,不過從後來的態勢看,離開長安到地方上去,反而因禍得福,成了遊龍入大海!”

 李萼搖搖頭,道:

 “事實全然不是如此,我與當時的長史陳千裡有舊,他說過,秦大夫乃是主動自請外出,否則又有誰能將之擠走呢?”

 此言一出,皇甫恪與清虛子都愣住了,如果此話出自旁人之口,他們只會以為這是胡說八道,但李萼是個行事謹慎的人,絕不會信口胡說。

 如果李萼所言為真,那麽秦晉的所作所為就處處透著與時人的不同。時人都寧可在長安做低職小官,也不願意到地方上做大吏。他又為什麽主動要求外出呢?難道在一早就規劃了到馮翊以後的方略麽?還是早就料到了馮翊、河東以及關中的形勢會有急劇的變化?

 清虛子臉上的笑意僵住了,皇甫恪也凝眉沉思起來,假如秦晉當真在兩年前就定下了今日所要走的路,那就真真太不可思議了。良久之後,清虛子才舔了舔嘴唇,又清了清嗓子。

 “貧道一直以為能堪透天機,原來竟是班門弄斧了!”

 這時,皇甫恪則道:

 “真人所堪天機,神武軍以及秦大夫又當作何命數呢?”

 平素裡最愛嘮叨的清虛子此時卻緘口不言,一臉肅容的說道:

 “天機不可泄露,天機不可泄露,貧道還要多活幾年呢,可不想遭了雷劈!”

 皇甫恪與李萼都篤信道教,對清虛子的態度與秦晉有著本質的不同。

 “真人難道是說……”

 如此諱莫如深,就算傻子也能猜的出來,清虛子口中的天機一定不簡單,否則用的著遭雷劈嗎!

 李萼的話也隻說了半截,後半截話則被他藏在了肚子裡。

 神武軍有著天然的庇護,因此神武軍一系的官員竟在這場紛紛亂亂的風潮裡都沒有遭受衝擊,似乎風向也知道哪些人好惹,哪些人不好惹。

 太上皇李隆基很快便在天子李亨探視的時候主動要求其盡快平息風潮,否則波及朝政,影響到領兵在外的房琯就不好了。

 李亨一口答應下來,卻也是無可奈何,朝廷的人心最是難以把握,悠悠眾口又怎麽能輕易堵得住呢?更何況,這種時候堵不如疏,只有善加引導,使之戾氣發泄出去,才能得以安然度過這次難關,

 面對李亨的困難,李隆基則從旁提點,盡快殺掉那些聚眾鬧事的宦官,以一場大刑殺,勢必可以有效的加速這種風潮的進程。

 李亨回到太極宮後,便在甘露殿召見了宰相崔渙與廣平王李豫。

 他的臉色陰沉至極,以至於崔渙和李豫都覺察出了其反常之處。

 “太上皇又再催促朕盡快殺掉那些鬧事的宦官,細細想來這些宦官也不過是無辜受累之人,如果讓他們用性命來換取官憤民怨的平息,實在於心不忍!”

 李亨這不是做作,宦官雖然低賤,但也是活生生的人命,將他們像螻蟻一樣悉數碾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很難過去心裡那道坎。

 崔渙則不以為然,假如當真能用五十條宦官的性命換取朝局的穩定,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將這些統統殺掉,哪怕這個數字以十倍計也不會皺一下眉頭。但怕只怕,人殺了,風潮不但沒能止息,反會愈演愈烈,那就得不償失了。

 崔渙的本意也不想殺這麽多人,只要從中揪出幾個領頭的正法就可以起到足夠的震懾與警示作用,完全沒有必要全部殺掉,大規模的殺人除了泄憤以外,他看到的只有殘忍。

 但是,崔渙畢竟宦海浮沉了半生,看問題又豈能這麽膚淺?這次風潮的根本之所在,仍舊如永王叛亂一樣,乃是當今天子與太上皇的權力之爭,只不過暗中較力的場所由江南轉到了朝堂上惡容易。

 他覺得,殺掉那五十多個宦官或許是太上皇開出的條件,雙方都有了台階可下,風潮自然就有了平息下去的借口。也許,事態進展到這一步也並非太上皇所樂於見到的,畢竟這種近乎於沒有底線的朝爭對朝廷的影響是具有毀滅性的,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大禍。

 為了朝廷,為了天子,崔渙都認為有必要賭一把,但是這許多話又不能和天子明言,他抬起眼皮,渾濁的老眼看向面色陰沉如烏雲密布的天子,心中暗暗想著:難道以天子的心智就看不透此中的關竅所在嗎?

 試問一個做了十幾年太子的人,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境地,怎麽可能後知後覺到這種地步呢?

 崔渙相信,李亨一定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有著難言之隱而已,因此在這個時候更加需要做臣下的給予支持。

 一念及此,他再不猶豫,堅定的說道:

 “陛下,宦官聚眾鬧事雖然其情可憫,但畢竟是壞了戰亂後制定的治安要則,以情形計也當從眾論處,既然已經不能法外開恩,便只能秉公處置此事!朝廷法度所在,即便陛下心存著仁慈悲憫之心,怕是也難加乾預!”

 李亨眉頭擰的更緊了,仍舊一言不發,只有廣平王李豫看了看心情敗壞沉重的天子,又看向忽然發生態度轉變的宰相崔渙。

 就在昨天,他和崔渙交換意見之時,崔渙還口口聲聲堅持著,不能平白的一次殺掉如此多人,可今日到了甘露殿上,這態度怎麽說變就變了呢?

 但是,李豫又素來敬重崔渙這個宰相,是以心中雖然不以為然但也不會貿然的開口質疑,隻屏息靜氣看著君臣二人如何最終處置此事。

 長久之後,李亨的歎息聲竟仿佛是從另外一個空間傳來,透著重重的虛幻感。

 “就按照崔卿的建議去辦吧,朕乏了……”

 崔渙與李豫一前一後退出了甘露殿,李豫追上了心事重重,腳步沉重的崔渙。

 “崔相公留步……”

 一連喊了幾聲,崔渙竟沒聽到,最後還是經過一同隨行的宦官內侍提醒,才恍然警覺。

 “老夫失神了,廣平王勿怪,勿怪!”

 李豫豈會在意這等細枝末節的小事,只等兩人周遭十步之內再無旁人時,急不可耐的問道:

 “崔相公因何一力主張殺掉那些無辜的宦官?”

 崔渙先是一愣,繼而又冷冷的反問:

 “老夫建言句句有法可依,那些宦官聚眾鬧事,形成規模達萬人的騷亂,險些釀成難以挽回大錯,又何談無辜呢?”

 李豫一時無言以對,知道崔渙所言不錯,但又不甘心就此放棄,分辨道:

 “昨日崔相公還說他們罪不至死,如何一日間竟態度判若兩人,請恕李豫不服!”

 崔渙正了正身子,道:

 “廣平王此言差矣,律令並非為了使人服氣,即便不服也必須認下,否則人人皆可法外施恩,這天下還不亂套了?”

 同樣一件事竟反正都能說出理來, 李豫也是鬱悶,他在口舌上與崔渙相對完全出於下風,眼見著無法阻止,便口不擇言的說道:

 “既然崔相公不肯施恩,李豫去求秦大夫,讓秦大夫來找相公說理!”

 說罷,便一甩袖子,頭也不回的急急離去。

 崔渙看著氣衝衝而走的廣平王,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繼而又暗歎道:

 廣平王生性仁厚,一如當今天子,卻沒有當今天子的隱忍性子,遇事好急於求成,遭到挫折就喜怒於色,這也都是年輕人身上的通病。可廣平王畢竟不是一般人,將來是要做太子的,在皇帝百年之後還要承繼整個江山社稷,如此沉不住氣怎麽能成呢?

 恐怕他現在去找秦晉也只能碰到一鼻子灰吧!

 崔渙如此暗暗想著,他雖然與秦晉相交日淺,可對秦晉的了解卻遠勝於一般人,如果此人欲乾預此事早就有所動作了,又何必默不作聲到現在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