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唐》第39章:雪夜行軍急
邊令誠的眼睛裡散發著幽幽的光輝,他的表現時而膽小如鼠,又突然異常的大膽冒進,在沒有任何把握的情形下,僅憑隻言片語就敢做下招安叛軍的決定。秦晉本以為把握住了這個閹宦的脾氣秉性,可看他此刻的表現,又不由得糊塗了。

“如何,秦少府還有甚遲疑的?如能招安這個烏護懷忠,叛軍去一臂,*增一臂,此消彼長,何愁叛軍不靖?襲擊峴山糧倉不也有了現成的助力?”

秦晉不得不承認,這個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邊令誠的確有些魄力,成就他的不是靠算無遺策,而是那種富於冒險的賭徒性格,但性格因素使然,又使他大戰臨頭時,不敢孤注一擲。總之,這閹宦就是一個矛盾而又反覆無常的人。

“實不相瞞,同羅部與我新安團結兵曾有殊死大戰,他們的首領咄默被斬首於新安。胡人沒有忠於國家公器的習慣,但極重私恩,烏護懷忠以前不知下走的真實身份,或許對下走還有些好感,一旦得知真相,豈會善罷甘休?”

林地外的呼喚聲在繼續著,那些同羅部的人沒有得到回應,仍不甘心。

“瞧瞧,那些胡兒還不肯走,明顯有求於足下。新安的事,索性就瞞到底,等到奇襲峴山之戰成功,讓他知道真相又能如何?大勢已成,還怕他們翻臉?”

邊令誠嘿嘿笑著,似乎在為秦晉打氣,“蕃兵人數比咱們沒多幾個,就算他們懷有異心,相信以新安軍的戰力,將其擊退也沒問題……”

眼見邊令誠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秦晉已無話可說,便派人出去與那烏護懷忠聯絡。還是鄭顯禮多了個心眼,又暗暗囑咐了那出去聯絡的探馬幾句。

過了大約一刻鍾的功夫,眾人驚訝的瞧見,烏護懷忠竟然隻身一人隨著探馬軍卒往林中而來。

“秦兄弟,總算尋著了你,俺是來借兵的。”

剛一見面,這位出身自同羅部的蕃將,便直言道明了來意。而後,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秦晉身側的紫袍人身上。烏護懷忠當然知道,唐朝三品以上官員方可穿紫袍,便不由一愣。

有精兵強將在側,邊令誠的氣場十足,沒等秦晉答話便率先道:“某乃大唐天子駕下監門將軍,”說著又一指秦晉,“這位是弘農郡長史,不知足下欲借兵何為啊?”

烏護懷忠的表情並沒有秦晉想象中那麽驚訝,而是從容說道:“早就覺得秦兄弟應與*有關聯,隻想不到竟是弘農郡長史,既然如此,俺就送秦兄弟一樁大功勞!”

烏護懷忠早在與秦晉分道揚鑣時,就已經對他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因為按照常理,他們應當向東南或者向東而走。秦晉所部卻反其道行之,在短暫的向南行進之後,又驟然改變了行軍方向,一路向西急馳而去。

秦晉又詢問烏護懷忠,究竟發生了設麽讓他冒險趕來向*借兵。

烏護懷忠歎了口氣:“崔乾佑殺我吐迷度兄弟,不報此仇誓不為人。”吐迷度是同羅部首領咄默的幼弟,此前曾在新安一戰時負傷,不想最後竟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其實早在鴻臚水畔的戰鬥中,同羅部的表現就很奇怪,他們明明有機會逃走,但還是選擇了加入戰團,其中竟還有這一層因由。

烏護懷忠簡單的講述了一遍經過,吐迷度如何在李萬忠部奪馬時被流矢射中而亡。

“足下當真無雙義士!”邊令誠適時的讚了一句。但烏護懷忠似乎對這位紫袍宦官興趣寥寥,始終不拿正眼看他一下,隻期待的盯著秦晉。

“俺本來打算翻過峴山,到澠池去,不想卻偶然發現了崔乾佑於峴山中設置的糧草集散地。但礙於有數千兵馬把守,一時不得法,隻好往西來尋秦兄弟幫忙。”然後又像想起什麽似的,補充道:“崔乾佑好像志不在虢州,陝郡方向當有一支伏兵,不知意欲何為。”

秦晉則一字一頓道:“既然烏護兄弟已經猜到秦某是大唐命官,何不就此反正歸附大唐,由此兩家合在一處,才名正言順。否則有監門將軍在此,即便你我有私交在先,只怕……”

雖然這麽做有些趁人之危要挾的意思,但秦晉還是表明了他的態度,只有先歸附,才能談合兵。

烏護懷忠爽快利落,“只要能為吐迷度兄弟報仇,俺麾下的部族勇士現在就重歸大唐!”

“好!請監門將軍為證!”烏護懷忠的爽利態度讓秦晉心頭頓時一松,又將邊令誠抬了出來。

雙方一拍即合,邊令誠自覺大事成了一半,聲音中透露著不加掩飾的興奮,要求立即趕往峴山糧倉,秦晉尋著一個機會,與鄭顯禮碰了個頭,“陣戰之時,尋可靠的人以重弩射殺這個閹豎!”

秦晉之所以不用團結兵,而用鄭顯禮,全是因為鄭顯禮的部下均為安西老軍,在臨戰時失手的幾率要更小。

一支臨時拚湊的奇襲人馬沿著山垣又轉向東,直往峴山而去。秦晉與鄭顯禮麾下合計有將近二百人,邊令誠所領的殘兵也有百十人,再加上烏護懷忠麾下的三百多人,這支人馬共計六百多人。

經過半夜急行軍,又避開虢州,在子正時分,抵達峴山山谷外圍。

這時,邊令誠叫住了秦晉,“奇襲至關重要,一點疏忽都要不得,某決意親領百人在此斷後,秦少府與那蕃將盡管去,一旦火起某便提兵接應!”

秦晉愣住了,想不到邊令誠竟如此狡猾,他哪裡是等待火起時斷後接應,分明打算見勢不妙就要開溜。但秦晉沒有任何立場可以強行命令邊令誠行軍作戰,現在奇襲峴山糧倉又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就算想對這閹豎用強也已經來不及了。

“一切依將軍所言就是!”

……

李萬忠剛剛發落了幾名敢於頂撞的漢將,由於鴻臚水之戰的失敗,他被崔乾佑打發到峴山中守糧倉。到這裡就等於再與戰功無緣,守糧倉的差事做好了沒有功勞,做不好一旦出了丁點紕漏,等著他的都將是難以接受的處罰。

從崔乾佑的心腹愛將,突然變成了無足輕重的人物,李萬忠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轉變和落差。

“鎮將何須沮喪,行軍打仗都是糧草為重,崔將軍如此安排,表明他仍舊信任和看重將軍,否則又怎麽可能將決定大軍命脈的糧草交給將軍來看管呢?”

盡管部下的說法句句在理,但就是心裡不舒服,憑什麽其他人都能夠在陣前斬敵立功,他卻只能窩在山溝溝裡吃雪喝風?但李萬忠也隻敢牢騷幾句,不敢再有放肆行動。

李萬忠清楚,崔乾佑將糧倉設置在這個山坳裡自有他的用處,圍住虢州不過是以此做誘餌,真正的目的是將坐守陝州太原倉的二十萬*一一引出,在路上將其分批消滅掉。只要擊敗了高仙芝的二十萬*,太原倉的物資糧食,便足夠再組建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大軍。

眼看著安大夫在元日之後就要登基,立大燕國,這份賀禮有多重,用腳趾頭都能想的明白。

糧倉設在此處,圖的就是距離虢州與陝郡的伏兵距離相當,以使本就緊張的糧草減少損耗。

實際上,安祿山在進入洛陽之後,並不急於進攻關中,洛陽城中的黨羽親信又都在張羅著新帝登基,求爵求官,根本就沒人顧得上其他事情。因此,同羅部在新安城下吃了大虧,洛陽城的反應一慢再慢,最後連孫孝哲都在新安城下慘敗。

崔乾佑的進軍實際上也失去了洛陽方向強有力的支持,對他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由洛陽方向運送來的糧草時有供應不足,否則此次奇襲也不至於如此精打細算。

“鎮將,谷外來了一隊人,是陝郡方面提糧的。”有親衛在帳外稟報。

李萬忠正心緒不佳,便不耐煩的道:“軍中規矩,天黑後之後不開轅門,讓他們在外面等著吧!”

但那親衛卻遲疑著沒走,“回稟鎮將,這些人有崔將軍的金令牌,說是,說是軍中急務,必須連夜起運!”

“他娘的,伺候人的活計真不好乾!”李萬忠罵了一句,他無意難為對方,萬一誤了大事,最後不還是要著落在自己頭上?隻交代著:“告訴書吏,將金令牌堪和仔細了,否則出了問題就別想見到明天的太陽!”

警告幾句,打發走了親衛,李萬忠大剌剌躺在榻上,這等雞毛蒜皮的瑣事他才懶得去親力親為,否則養了那麽多書吏、佐任都是吃白飯的嗎?

陝郡方面子夜來提調糧草,很可能是那裡即將有大戰發生,想到這些李萬忠心裡就忍不住犯癢,恨不得插翅飛過去,殺個痛痛快快!

胡亂想著,睡意陣陣襲來,李萬忠的眼皮越發沉重,他十分羨慕那些可以持金令牌行事的人,至今為止能夠手持金令牌的人也屈指可數,只要是崔乾佑的部眾莫敢不從。

陡然間,李萬忠一骨碌起身,他忽然想到,那豎子手中也有崔乾佑親送的金令牌!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