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34章:沙場同生死
是同羅部的騎兵,與皂河谷地中突圍出來的殘兵相比,他們的實力保存相對完好,三五百戰馬緊叩冰面的聲勢很是駭人。

新安團結兵與同羅部的騎兵交手數次,最為痛恨的也就是他們,登時便一片轟然。已經有人準備回身迎戰,但沒有秦晉的軍令,又不能貿然動作。

瞬息之間,卻見同羅部的蕃兵在河面上劃出了一道弧線由側翼包抄過去,兵鋒竟直指崔乾佑部叛軍。

秦晉頓時松了一口氣,看來這些同羅部的潰兵也被崔乾佑部欺侮的慘了,才有今日的反戈一擊。

身份認同感真是個奇怪的東西,讓幾股原本互不統屬的人馬竟擰成了一股繩。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秦晉不會放過,“蹶張弩,齊射!”

箭雨如簧,劃破北風淒厲的砸向迎面而來的崔乾佑部叛軍。

臨時拚湊的聯軍佔據突然性的優勢,一開始的確將崔乾佑部的留守步卒打的措手不及,但在對方主將的指揮調度下,這種局面很快就被扭轉。同羅部的騎兵兵鋒看似鋒利,實則早就士氣盡喪,在崔乾佑部弓弩的威脅下,出現了不小的傷亡,立時就士氣頓挫。另一部三四百規模的步卒,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相比較反而是秦晉一部頂住了強大的攻勢,他們憑借蹶張弩和陌刀手的配合,成功壓製住了崔乾佑部的反擊。防守戰已經成為新安團結兵所最擅長的,數次以少勝多已經使他們在心理上不畏懼任何強敵的進攻。

很快,正面的進攻停止了,兩部虎視眈眈對峙著,反而是側翼打的熱火朝天。

秦晉一直位於軍陣之後,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落在了同羅部與孫孝哲部的殘兵身上。很顯然,他們在崔乾佑部的打擊下戰線開始逐漸崩潰,騎兵失去了衝擊力連步卒都不如,亂哄哄的擠成一團,你擁我擠。

這且不算,秦晉發現一部大約數百人的步卒正在遠處鴻臚水的冰面上疾奔而來,很顯然這些人打算繞到他們背後,做前後夾擊。

“揮旗,讓兩部人馬收縮戰線,與我部合在一處!”秦晉當機立斷,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掌旗兵手中令旗再次揮動,牛角隨之嗚嗚響起。

*於戰陣中的通訊之法,此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崔乾佑部的步卒,他們當即聚在一起,步步為營向秦晉所部的右後翼靠攏。

反應相對慢了一步的同羅部就十分倒霉,崔乾佑部叛軍立即填補了戰場的空隙,將同羅部蕃兵團團圍住,意欲將其斬殺。

雙方雖然同為安祿山的部下,但卻一點都不念及香火之情,下起殺手來眉頭都不皺一下。

秦晉大感頭疼,整個鴻臚水東岸的戰場上,總共也不過兩千多人混戰在一起,一時間分出勝負未必容易,就因為雙方勢均力敵。可現在同羅部的蕃兵突然陷入重圍之中,這個脆弱的平衡頃刻間就有被打破的危險。

可他們無能為力,如果冒然有所動作,只會加劇局面的惡化。

現在擺在秦晉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所有人上馬迅速脫離戰場,二是集中精力擊敗面前的敵人,再從容脫離戰場。很明顯,兩者都有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前者在未擊退圍攻之敵的情形下,倉促上馬脫離,很容易像同羅部的蕃兵一樣,被敵兵黏住,陷入重圍之中。而若選擇後者,一旦敵兵以優勢兵力合圍,便只剩下死戰一條路,如果不能將敵兵擊退,等待他們的便只有死路一條。

突然一陣暴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見陷入重圍的同羅部中,一員身量壯碩的蕃將,以手中的鐵戟戳中了鐵甲敵兵,竟又將其生生挑起,繼而甩了出去。一連數次如此,連番炮製,崔乾佑部的一名校尉不及躲閃之下,被鐵戟戳中,若非他的部下死死將其拽了回來,恐怕也已經被生生挑死

個人勇武在危急時刻,震懾住了他們面前原本並不佔人數優勢的崔乾佑部。

“射他,射死他!”

立即有人高喝,然後冷箭嗖嗖的射了過去,那同羅部蕃將並不閃躲,兩石弓的羽箭射在鐵架上,十有七八劈裡啪啦跌落在地,僅有少數鑽入夾縫釘入皮肉中,可此人卻巋然不動,仿佛是被蚊子叮了一般。

一支長箭沒入戰馬前頸,只聽希律律一陣慘叫,戰馬轟然倒地。蕃將猝不及防滾落在雪地上,崔乾佑部的步卒瞧準了機會,呼呼啦啦一擁而上,準備將這煞神亂刀剁死。哪料到對方手中鐵戟卻未撒手,猛的揮出去立時就掃到了一片。

秦晉暗暗咂舌,想不到古時戰陣果然有如此驍勇的猛將。隨即又長歎一聲,只可惜,這種憑借個人勇武的混戰,在協作如一的團結兵槍陣面前,毫無用武之地。

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毫無章法,雙方明明都是冠絕天下的范陽鐵騎精銳,但看上去卻向鄉裡間在為了爭奪灌溉水源,扛著鋤頭鐮刀亂鬥在一起。

秦晉又發覺這是個一舉扭轉局面的機會,當即就領著一整隊團結兵共計五十人上馬,直奔數百步開外的混戰場地而去。

誰都沒想到秦晉竟會帶著數十騎兵衝了過去,三四百步的距離,戰馬四蹄刨開,很快就達到了極速。先是迎頭一陣弩箭胡亂射了出去,然後便是憑借著強大的衝擊力轟然撞了上去。

頓時,崔乾佑部便被撞的混亂四散。包圍同羅部的步卒雖多,但貪圖圍而殲之,將人都分部在四面八方,這就導致了每個方向的縱深都不大,因此僅僅一次衝擊就將之衝垮。

秦晉也不管那些同羅部的蕃兵能否聽懂漢話,自顧自喊了一句:“別戀戰,都讓戰馬跑起來,跟著我衝,衝出去!”

一匹、兩匹、三匹……越來越多的同羅部蕃兵驅馬往秦晉率部撞出的口子湧去。那蕃將死了戰馬,又在亂軍中尋了一匹無主的戰馬,翻身上去直衝秦晉而來。

“救命之恩,烏護懷忠記下了!”

戰陣倉促,秦晉哪有功夫和對方廢話,“快走!”僅以區區五十騎兵衝陣,失去了衝擊力以後,無非是又給他們填了肉而已。與之相比,秦晉更怕團結兵正面對峙的敵兵趁機發動突擊。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混戰之中,對方無法有效阻止進擊,只要瞅準了時機,便可從容進退。

……

“報!李萬忠遣人求援!孫孝哲部的幾支殘兵都造反了!”

崔乾佑的眼中騰起一股怒意,又轉瞬而逝。

他知道李萬忠的部下沒少勒索欺侮這些殘兵,比如前日還強奪了同羅部數百匹戰馬,在衝突中同羅部首領咄默的胞弟一命嗚呼。但這都是在他的默許下進行的,殘兵敗將能苟活性命就已經是上天的恩賜,戰馬、女人和財富本就該是勝利者所擁有的。

崔乾佑只是料不到,這支殘兵竟還能讓一向驍勇的李萬忠吃了虧。

他看了一眼虢州城,“鳴金收兵,暫緩攻城!”

大軍並未揮師到鴻臚水以東,而是在距離虢州城一箭之地的位置就地休整。崔乾佑領一千親衛趕赴鴻臚水東岸平亂。原本這等事用不到他這一軍主帥出馬,但他想看看“駢婦子”的部下究竟何德何能,打的擁有優勢兵力的李萬忠無可奈何。

抵達鴻臚水西岸,崔乾佑勒馬駐足,觀望。

只見重圍之中,三部殘兵曾品字形,相互依托應戰。

崔乾佑眨了一下眼睛,難以置信,那根本就不是應戰,品字形的戰陣分明在左衝又突,卻讓李萬忠的部下疲於應付。

隨即,崔乾佑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因由。 李萬忠的困厄之因在於他想合圍對方,可是他僅有三千左右的人馬,想要圍殲一支指揮得當的軍陣,必然捉襟見肘。

如果李萬忠能集中全力於一點做奮力一擊,對方勢必無法阻擋,定會一戰而敗。但如此一來,這股作亂的殘兵也正好一哄而散,別說李萬忠不甘心,就是他崔乾佑也不甘心。

三支殘兵能夠遙相呼應互為犄角,一定有位極厲害的角色在充當指揮者。想到這些,崔乾佑突然改了主意,“告訴李萬忠,只要那些殘兵肯於罷兵,本帥可以既往不咎!”

……

“一定是詭計,少府君不能輕信!”

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對方竟突然喊話,只要罷兵就可以既往不咎,試問誰能相信這不是對方在華農詭計呢?

秦晉忽然注意到了鴻臚水方向忽然出現的纛旗,鬥大的崔字格外醒目。一個想法頓時在他的腦中生了出來,想必衝突已經引起了崔乾佑的注意。他為何不派大兵直接碾壓過來?反而要罷兵言和,要知道僅憑區區千人,絕難擋得住崔乾佑大軍傾力一擊。

正思量間,對面突然喊話:“哪位是主將?崔將軍有意傳見……”

隨著話音落地,圍在四周的步卒散開了一道口子,只見一名鐵甲虯髯的主將在眾軍拱衛下堪堪停在一箭之地外。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