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447章:天子逃長安
秦晉率兵過了涇水,前面遙遙在望的就是鹹陽城。此時的鹹陽城自然早就不是秦朝國都時的規模,其規製頂多也就是個上縣,與此城隔了一條渭水遙相對望的則是唐朝西京長安。

 頓馬駐足望去,卻見鹹陽城城門緊閉,一派肅殺之氣。

 “使君,以末將之見,鹹陽當還在朝廷控制之內。”

 秦晉歎了口氣,鹹陽控制在朝廷手中有什麽用呢,假如此時長安已經丟了,這座渭水北岸的小城也早晚會落入安史叛軍之手。

 只是這樣泄氣的話他不願當眾說出來,是以只看了看身旁一派慶幸之色的清虛子說道:

 “長安此時未必會輕易陷落,咱們現在趕過去,還來得及!”

 清虛子一路上沒少和秦晉聒噪,現在聽秦晉說要渡過渭水到長安去,不禁大為興奮,然而卻又勸阻他此時渡過渭水。

 “使君不可現在就去!”

 “何以如此說?”

 “此時長安為陷,天子尚在宮中,使君此時去了,豈非還要受製於人?不如等長安失陷,天子遁逃之後,再從容出手,到時候就算天王老子都要對使君言聽計從呢!”

 秦晉隻覺得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這個牛鼻子老道自從露出了狐狸尾巴之後,每每勸說自己都極為露骨,難道他就真不怕死嗎?

 然則,秦晉縱使認為清虛子的建議有道理,卻也不會采納。因為在長安城中,除了天子以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只不過按照時間推算,加入李隆基沒有讓自己失望的話,此時怕是已經偷偷潛出長安了。

 剛低頭沉吟了一陣,卻聽遠遠有探馬來報。

 “報!渭水北岸發現大批百姓,正往馮翊郡方向去!”

 什麽?逃難的百姓?秦晉心中不由得一緊,莫非此時長安城已經失陷了?

 “速去向百姓打探情況,長安究竟情況如何!”

 得令之後,探馬又飛速離去,不一會就帶回來幾個衣衫頗為華貴的中年男人。

 秦晉親自詢問之下,這才發現那些逃難的人多是出自長安富貴之家,而且有不少人還有爵位在身。

 被“請來”的幾位得知面前這個胡子拉碴的年輕將軍竟是震動京師內外的神武大將軍秦晉,立時肅然起敬。

 “原來是大將軍,大將軍因何此時才來啊?”

 一句話問出口去,幾個人嚎啕大哭。時長安之人多知道秦晉就任神武大將軍,是以這幾個富貴之家的子弟仍舊稱其為大將軍

 秦晉被哭的陣陣心煩,都是男人,動不動就嚎啕大哭,實在讓人無法忍受。但又不好對這些人發作,是以隻得耐著性子勸了幾句才問道:

 “諸位何故如此傷心?”

 幾個人這才說起正題,其中一個年齡稍長的以一種極為神秘的口吻低聲說道:

 ‘一早上就聽到宮中傳言,天子已經趁夜逃離長安,長就要守不住了。’

 另一個人緊跟著附和道:

 “如果秦大將軍能早一日抵達長安,天子未必會信心盡失而逃走啊……”

 這幾個人也不等秦晉說話,就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了長安城內的各種流言蜚語。

 秦晉暗暗苦笑,李隆基還真是沒能讓自己失望,果然在某個夜晚瞞著所有的大臣,偷偷的逃離了長安。既然如此,他便再不能耽擱,必須立即南渡渭水,到長安去。

 “請恕在下多嘴,大將軍此時到長安已經來不及了,我們幾家是因為先一步得到了內情,所以逃出來的早。此時天子逃走的消息怕是早就傳遍了京師內外,一鍋爛粥就算天神下凡也難有回天之力。”

 這些富貴之家的子弟顯然見多識廣並不懼怕手握重兵重權的秦晉,非但如此還不斷的向他提建議。

 “陳兄所言極是,方聞大將軍在河東用兵複土,又為馮翊郡牧守,何不據地而守,靜待時機力圖恢復呢?”

 秦晉心中又是一陣苦笑,看來這些富貴之家的子弟居然也對朝廷不報任何信心。說好聽的是據地而守,靜待時機,究其竟不過是建議秦晉割據自保,他們也好大樹底下乘涼。

 “實不相瞞,諸位兄弟都是衝著大將軍的名聲,這才結伴去馮翊投靠,假若大將軍守住馮翊,依托河東與朔方河套之地,未必不能撐起大唐的半壁江山啊!”

 此時秦晉已經插不上話了,卻聽又有人道:

 “此話說的過滿,馮翊郡為三輔之一,又距離長安過近,無險可守,怕是難以堅守。若想長久堅持,當務之急乃是撤往延綏等地,憑借錯綜複雜的地形抵禦叛軍狗賊的兵鋒……”

 將這幾個人的建議匯總一下,就是讓神武軍憑借朔方河套之地與河東部分底盤和安史叛軍做持久戰。說實話,僅憑幾句七嘴八舌的建議,到也看得出來這幾個逃難的富貴之地絕非庸碌之輩。

 一念及此,秦晉不由得怦然心動。當然,令他心動的並非是據地而守,行割據之實的建議,實在是他又想到了另一處關鍵之所在,那就是人心,尤其是長安世族的人心。

 長安的世家大族子弟不計其數,其中的人才自也不在話下,所以秦晉覺得有必要在安史叛軍進入長安之前,將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搶出來,安置到馮翊或者河東的安全地帶。

 掌握了這些唐朝的精英人物,還愁大事不成嗎?

 反觀,李隆基帶著太子和屈指可數的幾個親信,狼狽逃離了長安,至此以後,這位禦極天下四十余載的天子威望盡失,再也沒有能力呼風喚雨了。

 看著面前的渾濁渭水,秦晉湧起無限的感慨唏噓,李隆基雖然並未退位,可他的時代在這一刻起,終究是結束了。

 由於大旱的緣故,滔滔的渭水最深處卻沒不過人的腰間,秦晉一聲令下,烏護懷忠麾下的同羅部騎兵紛紛下水渡河。

 那幾個勸秦晉不要渡河的富貴子弟見狀如此,不禁紛紛目瞪口呆,看來他們剛剛那一頓唇舌是白費了,此時僅憑區區數千人就想渡河力挽狂瀾,不是癡人說夢,以卵擊石嗎?

 秦晉扭頭看了看幾個傻眼的家夥,笑道:

 “你們自去馮翊,那裡自有官員接待。秦某此去並非以卵擊石,實在是還有更多的人要安全撤出來,如果在這渭水岸邊頓足不前,何異於將他們留給了安史叛軍?”

 一乾人聞言之後,立時都神色複雜,繼而又齊齊長身而揖。

 “大將軍高義!”

 秦晉再不與之廢話,催馬也隨著大隊人馬進入渭水之中。

 渡過渭水之後,還距離長安有數十裡地,所有騎兵也不再限制馬力,沒命的向東南方向狂奔。

 只是在渭水之南沿途又是另一番光景,道路兩旁所見衣衫襤褸之人比比皆是,若在去歲之時,說此地乃大唐首善之地的長安,打死秦晉他也不肯相信。

 初時百姓們見著黃土漫天,騎兵疾馳,紛紛驚恐的爭相逃命,口中均大呼著:

 “胡狗來了,胡狗來了……”

 但有人逃了一陣,終於發現這股風馳電掣而來的人馬並非安史叛軍,有見多識廣的人認得這些騎兵身上的禁軍衣甲,而且旗幟上的“神武”與“秦”字都表明了騎兵的身份。

 逃難的百姓中畢竟有識字的,認出了旗幟上的字以後,便欣喜的大聲呼喊:

 “不是胡狗,是神武軍!”

 神武軍之名在長安左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聽說來的竟是神武軍,百姓們一改逃命姿態,竟紛紛聚攏在官道上,並且越聚越多,生生將神武軍的前路給擋住了。

 秦晉見大軍受阻,不免有心著急,便親自出面勸說攔住去路的百姓。

 “諸位父老,秦某趕著勤王,還望讓出一條路來,萬勿耽擱了軍機!”

 這當然是秦晉勸說百姓的借口,只是勤王之語不說還好,剛說了出來便有膽大的直吐口水,又罵聲紛紛。

 “天子早就帶著貴妃逃了,長安城已經自己人燒殺搶作一團,還勤個鳥王?”

 長安城中百姓相互燒殺搶掠這個新情況讓秦晉暗暗吃驚,他原本以為就算天子跑了,也必會有留下來的官員主持大局,但以現有的情況推斷,只怕城中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啊……

 想到唐朝養了那麽多的京官,可到頭來卻連一個敢於擔責的人都沒有,也真實可悲到了極點呢!

 豈料清虛子卻不知何時湊到了秦晉身旁, 從馬上側傾過身子低聲道: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城內群龍無首,以使君的威望,如若振臂一呼,必會有人響應!”

 秦晉暗暗點頭,清虛子終於說了一句比較中肯的建議,不過須得在安史叛軍之前至少一天抵達長安,否則一樣有可能弄巧成拙,反倒成了入彀待宰的牛羊。

 正思忖間,卻聽有人在奮力大呼:

 “別攔著老夫,老夫乃是當朝宰相,老夫要見秦晉……”

 這時一名親隨催馬而來。

 “有老翁自稱是宰相,要面見使君,是否驅散了事?”

 秦晉急著到長安去,剛想答應,但話到嘴邊,不免又心中一動。

 “慢著,將那老翁帶來見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