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唐》第454章:老翁直諫言
所謂天子車駕,自然不再是長安城中那般華貴堂皇,前呼後擁,十幾輛普通軺車在崎嶇的田間路上搖搖晃晃的前進著。作為前導的騎兵亦是無精打采,馬蹄節奏散亂的一下下叩在泥濘的路面上。

 如果不是楊國忠事先知道內情,恐怕會以為這是哪個地方官在出巡,反正絕不可能與大唐的天子聯系在一起。

 其實李隆基下令趕路的決定也算正確,過了埡口之後,風雪驟然變小,如果還在原地等候,此時多數皇子皇孫們還要在那吃雪喝風呢。

 “臣買了幾張胡餅,聖人請先墊一墊饑。”

 一竹筐的胡餅被遞在了李隆基的面前,裡面只有十幾張,他看了看眼中神色暗淡,雖然不滿卻並沒有責備楊國忠的意思,但就這點食物,又怎麽夠隨行之人果腹的呢?且不說跟隨逃難的妃嬪、皇子、皇孫、公主,就連扈從的禁軍也是自營嘯嘩變開始一整日水米未進了。

 讓李隆基不顧這些在嘩變後還一直追隨自己的禁軍們,先吃這些胡餅充饑果腹,他絕然做不到,也不能做。

 “將士們尚且餓著肚子,朕,朕如何能吃得下這些胡餅?”

 話音未落之際,卻聽稚嫩的童音響起。

 “有餅吃了,有餅吃了……”

 一陣風,小小的身子邊已經奔到了筐前,一雙小手迫不及待的掀開了胡餅上蓋著的抹布……“啪!”的響聲極為清脆,小童大哭不止。原來是李隆基一巴掌拍在了小童的手上。

 眾臣見狀齊齊跪倒,有甚者已經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

 “聖人,皇孫年幼,經不起餓……”

 此時楊國忠也顧不得地上滿是雪水泥漿,跪在地上悲戚苦勸著李隆基。

 李隆基卻將灰白下垂的眉毛一揚。

 “眾將士滴水未進,此等小兒豈能先吃?傳令下去,所有食物優先供給將士和大臣,所有人都吃過了,朕和皇子皇孫們再吃…….”

 “陛下……”

 此言一出,隨扈左右的禁軍也為之動容,紛紛跪倒在地,大呼陛下,聲音亦是透著哽咽。

 正所謂主憂臣辱,天子餓肚子,做臣下的已然無地自容。

 這些能夠跟隨李隆基“西狩”的人除了禁軍以為都是他平素裡最信重的人,忠誠度自然也比旁的官員高出了不少,一個個都涕泣不止。

 正君臣悲戚間,忽聞村中傳出陣陣騷亂之聲,兵馬使成如璆警覺心起,舉頭望去,卻見不斷有村民湧了出來,擠擠挨挨的靠近著天子車架。

 經過營嘯嘩變之後,成如璆早就成了驚弓之鳥,哪裡再敢猶豫,當即下令道:

 “眾軍士護駕,護駕!”

 一聲呼喝把所有人都驚呆了,大臣們驚慌失措的望過去,卻見滿眼都是亂哄哄擠過來的百姓,百姓們衣衫襤褸,骨瘦如柴,怎麽看都像是來者不善。

 禁軍們盡管又累有餓,在得到了兵馬使的軍令後,紛紛強打精神準備抽刀應戰。

 “且慢,都退回去!”

 蒼老的聲音,格外高亢,甚至高到破了音。李隆基呼罷一聲之後,滿臉漲紅,五官也不知是因為憤怒抑或是激動、恐懼而扭曲的變了形。不過接下來的一句話,所有人卻也聽的清清楚楚。

 “無傷我百姓!”

 禁軍們隻得放棄了衝上去的打算,但仍舊虎視眈眈的瞪著擠過來的成百上千的百姓。

 “前面,前面可是大唐皇帝陛下?……”

 有村民壯著膽子,怯生生問了一句。

 禁軍同聲回應:

 “大唐皇帝陛下在此!”

 聲勢卻也響徹田間山邊。

 頃刻的功夫,百姓們竟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至於都說些什麽,卻是因為各人一詞而顯得亂而嘈雜。楊國忠從驚慌中緩過來之後,這才注意到百姓們每人身前都放著籮筐,裡面滿滿的都是糧食。

 瞬間的功夫,楊國忠竟熱淚盈眶了,百姓們那一筐筐的糧食,不但是雪中送炭,還捂熱了他冰冷的心臟。如果在一日之前,楊國忠對這種粗糧連一眼都不會看一下,現在卻覺得彌足珍貴。

 果然,一名老者顫巍巍的向前走了幾步。

 “百姓們聽聞皇帝陛下駕臨,願獻出家中存糧……”

 豈止楊國忠,就連李隆基都眼熱鼻酸,渾濁的老淚自眼眶內大顆大顆的滾落。從宦官到沿途縣令都逃跑了,自過便橋以後,當地官府無一處接待他這個落難的天子,反而是在這鄉野之間得到了百姓們的進獻,這種感動即或是臣下進獻百萬金銀也難以企及的。

 李隆基再也顧不得什麽天子的矜持,三兩步就衝出了禁軍圍成的保護網,來到那老者面前將其扶起。然後他想要說點什麽以示獎勵,然則嘴巴翕動了一陣,竟一個字都說不出口,隻緊緊雙手握著老者粗糙的大手,用力再用力。

 百姓們進獻的糧食比之胡餅還不如,都是些粗麥與豆子混合後蒸煮而成的粗飯,即便如此,整支隊伍從上到下都吃的香甜無比。

 當然,由於飯食的數量有限,數百人的隊伍,每個人僅僅能分到一團粗糧飯,皇子公主皇孫們吃起來仿佛山珍海味一般狼吞虎咽,吃完了分到手中的飯團,再想吃卻沒有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其他未及吃完的人大口吞咽。

 至此,李隆基終於吃了兩口胡餅,但他心事太多,根本就不知道饑渴,幾口胡餅亂塞到了肚裡,便將僅有的幾張胡餅掰成了數塊,分給那些年幼的皇孫們。雖然口中說的決絕,但這些皇孫畢竟都是他的心頭肉,現在禁軍們有粗糧吃了,自然便想著多給這幾個娃娃吃上一點。

 看著皇孫如狼似虎爭食著又冷又硬的胡餅,李隆基鼻子一酸,好懸又掉下淚來。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一直要坐漢武帝般的一代君王,可以名垂千古,何成想過會落得今日這般田地?幾乎連親孫子都難以保護。

 李隆基終是再忍不住,以袖子拭去眼角淚水。然後他才看著一直再自己身邊的老者,問道:

 “敢問老翁高名大姓?”

 老翁連連擺手。

 “陛下面前,有甚高名大姓了,俺叫郭從謹,當年在哥舒老相公麾下殺過羌狗哩……”

 言語之間滿滿的都是自豪之情。原本哥舒翰被殺之後,此人就是天子面前的禁忌,凡是有眼色的人都不會在李隆基左右提及,這老翁忽然就說起了哥舒翰,楊國忠心中不禁一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隆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拍著郭從謹的肩膀讚道:

 “百姓忠勇,朕心甚慰,甚慰!”

 這當然是一句空話,可郭從謹的自豪言語卻讓李隆基的思緒躍回了二十年前,開元年間名臣名將如雲,姚崇、宋景、張九齡、乃至張說的面孔都一一在眼前閃過,大將王忠嗣威震四夷,倘若此人不死,安祿山又豈敢作亂造反?

 可惜俱往矣,這些人都被他一手或貶逐,或逼死,到頭來要用人時,才驟然警覺,自己真真正正的成了孤家寡人。

 心念至此,李隆基眼前靈光乍閃,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潼關被攻陷,不知此人現在又在何處呢?想到此人,李隆基隻覺悔恨像潮水一樣衝擊著自己的胸膛。如果當初沒有將此人留在長安,如果將此人派往河北,如果將此人派往山東。也許,會出現更多的奇跡,潼關也許就不會有今日之陷落了吧。

 然而,木已成舟,再多的假設也只會讓李隆基更加的難受,心如刀割。

 “陛下,俺有句話不中聽,卻憋在肚子裡很久了,如果不是安賊造反,恐怕這輩子也無緣說出來。”

 李隆基驚訝的看了眼郭從謹,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安祿山早有反象,有人道朝廷去告狀,陛下卻將那些人都殺掉,如果當初聽了那些人的諫言,陛下又何至於有今日出逃的窘境呢?”

 郭從謹說話毫不留情,直指李隆基的痛處,連楊國忠都聽的心驚肉跳,而這個老翁雖然略顯拘謹,卻毫無懼色。

 李隆基羞愧悔恨五味雜陳,他想辯解,當初殺掉那些人自有自己的道理,但現在此時一切的辯白都只能成為笑話,所以僅點頭表示同意。

 “俺雖然沒讀過多少書, 卻聽過不少古時帝王的故事,尋訪忠良才智之士,廣開言路,這樣才不會被奸佞堵塞了視聽。當年宋景做宰相的時候,敢於直言犯諫,天下得以平安無事。後來陛下隻喜歡聽阿諛諂媚的話,就再沒人敢說真話了。陛下久居深宮,又怎麽能知道宮外的疾苦與亂象呢?”

 郭從謹一句緊似一句,把李隆基批的體無完膚。

 久久之後,李隆基才長歎一聲。

 “罪在朕躬,卻悔之晚矣!”

 郭從謹聽了李隆基的歎息後,竟嚎啕大哭,哭的傷心至極,聞者無不跟著戚然落淚。

 久久,君臣哭罷,李隆基又對郭從謹道:

 “今日的飯食都是父老家中糊口的糧食,朕不會白吃,當以金銀交換。”

 郭從謹也不推卻,隻淚眼連連看著李隆基吩咐臣下取出攜帶的金銀放在一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