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唐》第1074章:河北事難決
不消片刻功夫,清虛子就已經和張三郎等人打成了一片,吐蕃降卒鬧事有驚無險,居然就這麽戲劇性的解決了。回到長安城已經接近日落時分,鼓樓九聲鼓響便意味著長安各門即將落鎖,秦晉覺得饑腸轆轆,便後悔沒在家中吃上幾口飯。不過,今日左右沒有什麽大事件,不如便回家去,還能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

 不過,剛過了大寧坊大街,便有神武軍的騎卒一路疾馳過來,見此情形他便知道今日回家享用豐盛晚餐的想法怕是要泡湯了。長安城內大街非緊急軍務不得縱馬疾馳,否則是要當眾接受鞭笞之刑的。尤其是神武軍內,明知故犯者要加倍接受懲罰。

 果然,那騎卒在秦晉的馬隊前停住了。

 “秦大夫可在?”

 只見那騎卒頓馬高聲發問。秦晉的扈從都認得這騎卒是神武軍帥堂的傳令兵,便徑自將他帶到了秦晉的面前。

 騎卒從腰間皮囊內取出了羊皮油紙密封的公文,上面有鮮紅的火漆,顯然是剛剛送來的軍報。

 秦晉心頭登時就是一緊,現在的軍報如此之急,不是河北便是安西,急急撕開封口,將裡面的公文取出。果然沒有料錯,是河北的軍報。

 不過這封軍報並非來自洛陽的楊行本大營,也不是來自河東的盧杞大營,而是一直堅守在平原郡的郡太守顏真卿。

 軍報中的內容隻簡略的介紹了一下史賊的動向,絕大多數筆墨竟是用在描述河北今年的大災荒上,餓殍遍地、千裡浮屍,其慘狀百年不得一遇。末了,顏真卿幾乎是泣血和淚,懇請朝廷發糧賑災。

 實際上,河北的大災荒早在去歲就已經初見端倪,再加上連年戰亂,安賊、史賊對河北人力的損耗過甚,以至於耕地拋荒,無人耕種,再加上百年不得一遇的天災,整整一個冬天,沒下片雪,整整一個春天有沒落滴雨。田地裡旱得板結乾硬,河道乾涸,湖泊見底。

 不過,無論洛陽方面還是太原方面送來的軍報大都隻側重於軍事,匯報的也是史賊叛軍的動向,以及他們的糧草情況。直到顏真卿送來了這封軍報,秦晉才算知道,河北正面臨著自漢朝以來,前所未見過的*。

 回到帥堂,老邁的夏元吉已經等待多時,見到秦晉便趕忙起身,但由於久坐,雙腿已經有些發麻,不聽使喚,差點歪倒在地。還是他身旁的侍從見機的快,一把扶住了他。

 “大夫可接到了河南的公文?”

 “河南的公文?河北的軍報倒是接了一封,夏相公且看一看。”

 夏元吉從秦晉的扈從軍吏手中接過了那封來自顏真卿的軍報,同時口中略有些急促的說道:

 “剛剛接到了洛陽等地的公文,今歲天象異常,黃河沿途居然有多處斷流,從入了春就開始準備應對桃花汛,現在看來是白準備了,眼下的情形實在讓人擔心的很啊,還不如決幾個口子,淹幾處麥田……”

 黃河自打開元年間就開始頻頻出現問題,每年春夏,動輒發水絕口,春夏之際朝廷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應對。然則,今歲黃河的狀況卻一反常態,忽然就斷流了。時人講究天人感應,黃河的異常斷流在朝野官民的眼中,怕是已經成了災禍將至的不祥之兆。

 不過,秦晉卻並沒有將黃河斷流太當回事,畢竟他的思維與現如今的農業社會完全不同,並沒有意識到黃河斷流會對黃河沿岸的農業生產造成多麽大的打擊,又會帶來多麽嚴重的惡果。

 直到這時,秦晉才發現夏元吉的臉色有異,一片慘白不說,身子還在不由自主微微的抖著。

 “夏相公身體可是有恙?”

 夏元吉這才收回了有些渙散的目光看向秦晉,搖著頭歎息說道:

 “老夫的身體入春以來還算恢復的不錯,老夫焦慮的是這異常天象啊,難免會有人扯著這件事大做文章!到那時,又不知道會有多少魑魅魍魎跳出來!”

 這提醒了秦晉,異常的天象從來都是蠱惑人心的不二法寶,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機會呢?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則以悲,另一則卻很可能則是喜。

 河北大旱,餓殍遍地,不但百姓倒了霉,就連那些依靠盤剝百姓,敲骨吸髓的史賊叛軍,也會因為征不到糧食而面臨斷糧的絕地。從前,河北的糧食不夠,朝廷可以從各道的糧倉不計成本的調撥。

 現在,朝廷既然要剿賊,自不會以糧食資敵。

 如此,關於顏真卿那封軍報的矛盾問題也就生了出來。顏真卿不忍看著河北百姓受惡而死,希望朝廷從糧倉裡拿出糧食賑濟災民,可眼下河北的災民卻是要向史思明納稅和征丁的,朝廷如果賑濟了河北的災民,就等於間接的接濟了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

 對此,夏元吉看罷了顏真卿的軍報以後,堅決不同意向河北運送糧食賑災。

 夏元吉正抗聲的說著他的理由,第五琦與韋見素先後也到了。

 這是自打去歲長安克複以來,政事堂的宰相們第一次齊聚在秦晉的帥堂。

 宰相們齊聚在一起,也是為了討論河北災慌與黃河斷流的主要問題。

 對於處理民政,秦晉並沒有經驗,這一點顯然是三位宰相有著極豐富的經驗,他們不但有著豐富的地方官經驗,還都在中樞多年,深諳處置災荒的流程。

 所以,秦晉隻做了總結性的問題闡述,便讓三位宰相各抒己見。夏元吉剛剛說話時情緒有些激動,此時便有點精神不濟,秦晉又命人抬來了軟靠,讓他靠在上面。

 韋見素還是一貫的風格,微笑著請夏元吉和第五琦發表看法。夏元吉該說的剛才已經和秦晉說過,再加上他剛剛情緒頗為激動,第五琦便當仁不讓的抒發己見。

 看過顏真卿的軍報以後,第五琦同樣讚成夏元吉的意見,既然河北百姓向史賊叛軍繳納租庸調,朝廷還有什麽理由賑濟他們呢?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不方便放在明面上的理由,那就是要用河北的災荒與饑民徹底拖垮史賊叛軍。如果史思明放任災民不理,那必然會失卻人心,饑民活不下去揭竿而反只是遲早。如果開倉放糧,河北道的糧倉對於河北道的災民而言卻是杯水車薪,用不上幾個月就會徹底斷糧。

 “如此不會超過半年,至多在歲尾之前,史賊叛軍必定土崩瓦解,屆時朝廷不戰而屈人之兵,一舉收復河北,徹底平定叛亂。”

 說到最後,第五琦的聲音不由自主高亢起來,很顯然他為自己所提出的這個設想而情緒激動。

 直到此時,韋見素才不緊不慢的說道:

 “按照第五相公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叛亂雖定,但河北民心卻也盡失,損失的人口怕三五十年也難恢復,其中利弊也很難衡量是功是過了!將來史家若不曲筆,便要指秦大夫包藏禍心……”

 雖然他說的不緊不慢,語氣也十分緩和,但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否定第五琦與夏元吉的策略。

 第五琦的臉上有點掛不住,他實在沒想到,韋見素居然會在此處提出反對意見,難道非要派出大軍征討,靡費糧食與人口才算是堂堂正正的嗎?

 “請恕某直言,韋相公未免有些迂闊,難道朝廷當真要應了顏真卿所請,向災民發放糧食?這些糧食豈非送入虎口資敵了?一旦史賊叛軍緩過這口氣,朝廷再想剿滅他們,又不知要死多少人,耗費多少軍糧……”

 自始至終,韋見素的臉上都掛著微笑,也不與第五琦激辯。

 “老夫只是指出其中存在的利弊,至於如何決斷,想必秦大夫也早就有了定計!”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便將球踢給了秦晉,而秦晉此時卻並沒有定計,他的內心是矛盾的,第五琦與夏元吉說的有道理,韋見素說的也有道理。

 思忖良久仍舊一籌莫展,他就隻得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我現在又有什麽定計和決斷了?諸位相公還當好好籌謀籌謀,力求將此事兩全其美!”

 第五琦口快, 當即便道:

 “世間事哪有兩全其美呢?成大事者歷來不拘小節,倘若平叛成功,付出的代價也算有所得,如果無限期的遷延下去,對河北對朝廷帶來的後果,恐怕未必就輕了……取舍之間能使天下重新恢復太平,世人又怎麽會不記得秦大夫的功勞和恩德呢?”

 說實話,秦晉對後世人於自己的評價並不甚在意,他在意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平叛的勝利,因而才在一時間難下決斷。

 第五琦又將韋見素的話逐字逐句反駁回去,眼看著就要爭執不下,秦晉又覺得饑腸轆轆,腹中咕咕直叫,便道:

 “諸位相公一定還沒用晚飯,不如咱們邊吃邊說!”

 廚下早就準備好了吃食,大盆的烤餅、羊肉、醃製的乾菜端了上來,除此之外每人還有一碗濃香粘稠的粟米粥,隻聞起來就已經令人垂涎三尺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