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唐》第887章:太子岌可危
崔渙離開京兆府官署時,腳步有些蹣跚,一名隨從機靈的扶上來,卻被他猛的一甩臂膀推了開去。

 “老夫還走得動,不須扶!”

 大門吱呀呀緩緩關閉,將這位宰相的身影也一並關在了外面。當兩扇黑漆木門重重的合在一起,京兆尹崔光遠的臉色立時變了,原本掛在嘴角的笑容也消失無蹤。

 這時一名青袍人從廊下現身,雖然無聲無息,崔光遠卻敏銳的察覺到了扭頭看向他。

 “秦大夫既然已經決定向太子攤牌,又何故讓崔某答應了崔相公的相請,保太子不失呢?”

 青袍人卻冷然道:

 “在下隻負責與大尹通報音訊,余者事體一概不知!”

 崔光遠又笑道:

 “不說,不說就以為崔某猜不透大夫的心事嗎?太子若有閃失,朝局頃刻就有傾覆的危險,屆時長安就成了閹宦和外戚的角鬥場,到頭來還不是便宜了那些叛軍亂黨?”

 這些話說完,崔光遠長長的呼了一口氣,他也是不吐不快。自從秦晉率軍出征以後,他便時時感覺像坐在了火山口一樣,那種無時不刻的危機感令其整夜整夜的難以入眠。人人都道當京官好,尤其像京兆尹這種事權極重的官員,可又有誰了解他此時的心思?哪怕遠遠的外放當個太守也是心滿意足的,只要能遠離這處處漩渦的是非之地,保得族人平安就是最大的奢望。

 安賊作亂的短短數年以來,崔光遠見過了太多的百年家族頃刻間毀滅於一旦,尤其這些慘劇還多是發生在故人同僚的身上,真不知道這種厄運幾時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建寧王之死不單單是死了個郡王,而是預示著自從秦晉離開以後,長安朝局那微妙的平衡已經宣告瓦解。接下來也許就是狂風驟雨,但好在秦大夫的密使來的及時,這也說明了秦晉雖然身在洛陽,但仍舊時時關心著長安的局面,這讓他心裡多少還有些安穩。

 崔光遠本不是個懦弱的人,讓他上陣殺敵,肅清叛亂,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可這種愈演愈烈的政治鬥爭卻讓他畏之如虎,殺敵平亂的危險也只在陣戰上,而這政治鬥爭的殘酷之處在於,稍不留神就有破家滅族的風險。

 看著崔渙步履蹣跚又強做堅持的狀態,崔光遠更是從心底裡感到悲涼。時局如此不靖,當權的卻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奸佞之徒,李輔國不過是個幸進的閹人,而端坐皇后之位的張氏,更是個心思狠毒的婦人,有這兩個人禍亂朝政,崔渙的宰相之位就永遠都是名不副實的。

 說到底,現在的朝廷一切都已經亂了,沒有任何體統可言,唯一可以決定一切的就是哪一方兵強馬壯。

 李輔國手握左武衛兵權,而張皇后又借著宦官魚朝恩之手控制著神策軍。這兩支兵馬既拱衛著京畿之地的安危,反過來也成了雙方勢力爭權的籌碼。相較之下,規模不過數千的東宮六率則顯得渺小的多,太子李豫的尷尬就在於此。

 太子手裡沒有現成可用的兵馬,也就只能仰仗於在外征戰的神武軍。正是因為有著神武軍這個強大的奧援,李輔國和張皇后任何一方都不敢明目張膽的與其翻臉。其中,李輔國甚至還在明面上屢屢與太子走的極近。

 不過,這種微妙的平衡在建寧王自盡之後已經再也沒有維持的基礎,張皇后派了他的同族兄弟趕來遊說,就是明證之一。

 張皇后要對太子動手了。

 “大尹在擔心什麽?”

 青袍人忽然發問,崔光遠一愣,馬上又覺得有些尷尬,因為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心思被對方識破了。原本他也無意隱瞞自己的心思,索性就和盤托出:

 “咱們在長安勢弱,能,能是他們的對手嗎?”

 “大尹請放心,裴將軍已經在潼關厲兵秣馬,一旦他們敢明火執仗的作亂,大軍一日間就可以抵達長安城下。所以,只要大尹能保得太子平安,長安就絕亂不了。”

 聞言,崔光遠點了點頭,得到保證如此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

 密室之中,尖利暗啞如鴨叫的聲音從一個面白無須的中年人口中頻頻噴出,引得與之對面而坐的虯髯之任皺眉不已。

 “某的左武衛已經調集完畢,只要皇后殿下一聲令下,頃刻間就能把秦晉小兒的那些蝦兵蟹將一並擒殺了!”

 虯髯之人是張皇后的族兄張安,尤其是在秦晉率領神武軍離開長安以後,在其族姐的大力支持下逐漸掌握了神策軍的主導權,隱隱然成為了取秦晉以代之的另一號人物。

 李輔國倒向了張安也是看明白了長安各方力量對比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張安在心裡恨透了李輔國這個兩面三刀的閹宦,天子康健時他還有強大的靠山,現在天子中風臥床,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哪裡還有能力庇護這個殘缺不全的閹人呢?

 他暗想著,只要李輔國乖乖與之配合,誅殺了秦晉於城中的黨羽,便立即以清剿叛逆的名義將此寮誅殺掉,由此徹底掌握長安朝局。

 心裡打的好主意,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流露,張安抬手虛按了一下。

 “大將軍這調門可是不低,俺雙耳可被震得嗡嗡作響,不過聲若驚雷必不是尋常之人,家姐看中的正是大將軍這一點。”

 說著話,張安裂開嘴笑了,露出一口參差不齊的大黃牙,繼而問道:

 “聽說東宮六率已經在暗暗集結?大將軍可要盡快行事。”

 “集結又如何?某這就令左武衛將這些雜魚一網打盡!”

 李輔國這番話可不是誇海口,左武衛的底子是有一部分是曾經參加過長安守衛戰的民兵,還有一部分是從投降的叛軍中挑選而來的精銳,可說都是上陣見過血,甚至殺人無數的精兵。而太子的東宮六率則是在長安守衛戰之後招募的良家子,而且這些良家子多數都沒有陣戰經驗。

 如此一來,雙方的實力自然高下立判。

 “如此甚好!”

 張安的臉上露出陣陣冷笑,他的眼線耳目遍布東宮,崔渙和太子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自然,崔渙給太子李豫的那三點建議也一字不差的清楚知道。李輔國在得知建寧王自盡的消息以後,主動請纓,欲以擒殺秦晉的黨羽作為投名狀,張安當然樂觀其成。

 子正初刻,宵禁的長安城本該是一片漆黑,但忽然間,團團火光由城北方向暗暗翻騰,片刻功夫,火勢就衝天而起,照亮了大半個長安城。隨著火光大盛,整座長安城似乎都陷入了惶恐與不安當中。

 “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左武衛強攻,東宮六率不敵……”

 事到臨頭,李豫反而不再慌張,他看似穩穩的端坐在書案之後,極力的控制著發抖的身體。

 “東宮六率都是千挑萬選的勇士,怎麽連半個時辰都不到就,就……”

 話才打了結,便又有人慌張飛奔來報:

 “殿下,左武衛軍破宮了……”

 與此同時,六率左監門渾身浴血,奪門而入。

 “宮門失守,東宮眼看不保,殿下快隨末將離開!”

 李豫卻不願離開,他雖然害怕,但身為皇子卻有著最基本的自尊,假如當真敗了,就算逃出東宮也逃不出巍巍長安城,與其向老鼠一樣東躲西藏,不如坦蕩就戮,至少後世史家會給他寫上慨然就義的一筆。

 “我不走,哪裡都不去,我要親眼看著這些亂賊是如何弑殺大唐太子的!”

 耳聽得外面殺聲越來越近,又見太子如此倔強,左監門急壞了,忽然靈機一動。

 “殿下可入太極宮,太上皇尚在宮中,說不定,說不定還能拖上一時半刻!”

 這句話正中李豫下懷,又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相信崔渙一定會阻止人馬反撲,只要自己堅持得住,便未必不能有轉機。

 “既如此,也只能驚擾皇祖父了!走,進太極宮!”

 東宮與太極宮本為一體,兩者間有宮門相連,李豫在六率軍士的護持下出了順義門, 直奔武德門而去。好在太極宮的守衛極是稀松,東宮六率的軍士們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就輕而易舉的進了太極宮。

 太極宮初建時本是皇帝起居辦公之所,但自打大明宮興建以後,就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地位,成為事實上的冷宮。李亨繼位後,將李隆基從蜀中迎回長安,又怕已經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危及自己的地位,便強行將其遷入宮牆深重的太極宮幽禁。由此而後,這位禦極天下四十余載的太平天子就成了諾大宮城中唯一的囚徒。

 剛剛入秋,夏季悶熱如火爐的甘露殿便已經陰冷入骨。臥榻上,李隆基的身上緊緊裹著一層錦被,起起伏伏的鼾聲陡而停止,乾枯如樹枝的手從被子裡伸出來,半邊老臉上的溝壑內滿是口水,他擦了一把,卻覺得總也擦不完一般。

 隱隱間,殿外似有異響傳來,李隆基顫巍巍坐起,撥開披散在面前的花白亂發,努力睜開乾枯渾濁的眼睛,諾大殿內隻點著盞如豆的油燈,昏暗的火苗只能照亮尺把方寸之地,余者虛空之處盡是黑暗,疊影重重,仿佛有著數不清的怪物就隱匿在這黑暗中,張牙舞爪……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