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861章:語出驚眾人
在等著李寶臣來覲見的當口,安慶緒又見縫插針的詢問安守忠:

 “這個李寶臣可有什麽來歷?”

 盡管安守忠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爽,但還是如實答道:

 “此人當年名叫安忠志,曾率十八騎遠赴太原,劫持了太原尹楊光翽,如此才解了我大軍南渡黃河的後顧之憂啊!”

 聞言,安慶緒連連點頭,心中煞是驚喜,當年十八騎闖太原的事,他當然聽說過,想不到竟是此番來投的主將。

 剛剛抵達鄴城,原本還驚魂未定的安慶緒在得到了地方武將的支持以後,第一次覺得自己未必隻可依賴安守忠一人。

 不過,他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思忖一陣又猛拍了一下光禿禿的腦門。

 “對啊,此人既是大行皇帝養子,因何又改姓了李呢?”

 安守忠腹中冷笑,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一幕,臉上卻不動聲色,然後又一攤手。

 “老臣也不知何故,不如陛下當面親自相問!”

 誰料安慶緒卻已經為人家找好了理由。

 “畢竟胡人改姓李是個時興的潮流,多少人在歸順唐朝以後為了能改姓李而窮盡所能,這都是有目共睹的,父皇既然已經不在人世,想來他心中也是有著這個執念的!”

 這等自欺欺人的說法讓安守忠禁不住氣息一滯,差點氣冒了煙,擅自改掉國姓,這就是明目張膽的露出了反意,安慶緒偏偏還替人找出了萬般理由解釋。

 昏君,昏君!他在心裡將這“昏君”二字罵了不知多少遍,隻覺得安祿山英雄了得,怎麽就生出了蠢如狗熊的兒子呢?

 馬蹄聲陡起,一騎飛奔而至,安慶緒等人翹首望去,果見一名胡將端坐在疾馳的戰馬上由遠而近。

 就在愣怔的當口,只見這盔明甲亮的胡將已經飛身下馬,單膝跪在安慶緒的面前。

 “臣李寶臣救駕來遲,請陛下治罪!”

 見到李寶臣如此赳赳而有勢,安慶緒心情大好,哪裡會治什麽罪?高興還來不及呢!幾乎在同時,他就一個箭步衝了過去,雙手結結實實的把這位剛剛來投的勇悍大將扶起來。

 “李將軍雪中送炭,何罪之有?不但無罪,而且還有功……”

 安慶緒做天子日短,一旦興奮就有些忘形,拉著李寶臣的手大大的封官許願了一番,看得左右臣工包括安守忠在內都大搖其頭。似他這麽搞,早晚會養出一批驕兵悍將的白眼狼。

 還是安守忠問出了一個頗為關鍵的問題。

 “李將軍手下控弦之士幾何啊?”

 李寶臣先是向安守忠大禮一揖,然後不假思索的答道:

 “末將頓兵在魏博兩州,甲士不多,僅有三萬余騎,卻都是從幽州帶下來的精銳老卒。”

 卻聽安守忠陰惻惻的發問:

 “既然李將軍手中握有重兵,洛陽城陷之時因何又作壁上觀呢?”

 這麽問幾乎已經等同於撕破臉皮,可李寶臣卻依舊面不改色。

 “末將承認,在這件事上錯判了形勢,以為洛陽城高池深糧草充足,又有魯地、淮西兩部兵馬在側,就算不能盡快解圍,自保也當綽綽有余!”

 安守忠又豈是那麽好糊弄的?當即目光一寒,提高了調門。

 “這就是你不出兵相救的理由?”

 李寶臣先是一愣,繼而又從容答道:

 “末將承認,在出兵一事上猶豫,卻不是因為此,而是得到了密報,史思明已經引兵南下,欲與聖上爭位,末將防備的乃是此人啊!”

 這個回答不但超出了安守忠的預料,甚至也超出了安慶緒等一乾人的意料。想不到史思明已經反了,那麽這也就意味著阿史那承慶北上范陽的任務失敗了。安慶緒終於忍不住當眾失態,踉蹌著又抓住了李寶臣的手,顫聲問道:

 “依將軍所言,所言,阿史那承慶豈非,豈非……”

 後面身殆之語卻是無論如何都出不了口,隻急得腦門上大顆大顆的冒著汗珠。對於他而言,范陽的局勢迫在眉睫,甚至要遠甚於洛陽神武軍所造成的威脅。前者是近憂,後者則是遠慮。

 雖然遠慮更加的致命,但畢竟還有可緩衝的時間,而史思明所帶來的近憂則是危機立現啊。

 一時之間,原本還氣定神閑的大燕天子馬上變得六神無主,甚至於急得就要掉下眼淚來。他在心裡已經後悔了一萬遍,不應該草率的派阿史那承慶北上,不但激怒了史思明,還失去了一位可以依靠的股肱重臣。

 “陛下勿憂,史思明雖然勇悍,卻未必能一擊得手,他騎兵造反已經不得人心,若咱們可引外援相助,此人必敗無疑!”

 這番話一出口,就連安守忠都不由得對李寶臣刮目相看。他自問也沒有辦法同時面對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威脅,可到了李寶臣的口中居然如此輕描淡寫。

 因此,他也來了興趣,便問道:

 “李將軍有何妙策可以定亂退敵?所指外援又在哪裡?”

 李寶臣依舊是波瀾不驚的表情,一字一頓的說了三個字:

 “契丹人!”

 在場眾人俱是一愣,內心都頗為複雜。

 契丹乃是唐朝中期北方的頭等胡患,李隆基為了對付契丹人甚至將十鎮節度使近半數的兵力都交在了安祿山的手中。因此,在場的人都是和契丹常年打仗的,早就打出了解不開的仇疙瘩,同理契丹人也恨安祿山入骨。

 雙方的關系如此敗壞,契丹人在這個時候不落井下石就已經算本份的了,怎麽可能還雪中送炭,出手相救呢?

 “無稽之談!契丹人與咱大燕是累世之仇,怎麽可能出兵助陛下平亂?”

 李寶成突然大笑:

 “安相公大謬,若無利可圖契丹人字不會出兵相救,然若有利可圖呢?”

 安守忠步步緊逼。

 “有何利可圖?”

 李寶臣又淡淡的說了兩個字:

 “遼東!”

 聞言,安守忠大怒,罵道:

 “遼東乃太宗高總兩朝靡費巨萬所開拓之疆土,焉能如此輕易的就拱手送給了契丹人?”

 安守忠也是氣昏了頭,居然搬出了唐朝的太宗和高宗,話一出口他就意識到犯了大忌,大燕朝現在只有一位太祖,那就是已經龍歸上天的安祿山,又何來太宗、高宗呢?

 不過,安慶緒卻在此時表現出了極高的容忍力,猶豫著說道:

 “安卿所言有些道理,遼東得來不易,若輕易的許給契丹人,豈非讓人看的輕了?”

 李寶臣搖頭道:

 “陛下此言差矣,我大燕兵強馬壯,兵精將猛,只要史賊亂平,奪回遼東也不過在彈指一揮之間!”

 安慶緒好像被說服了,又猶豫著點頭道:

 “倒也有些道理,契丹人雖然凶悍,卻也不是咱大燕精兵的敵手,若果真能奪回來,現在許給他們也未嘗不可!”

 “陛下萬萬不可,契丹人如果得了遼東就等於如虎添翼,幽州范陽將直面契丹賊人兵鋒,將來若要奪回恐怕千難萬難!”

 安守忠堅決反對,李寶臣則堅持己見。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陛下若要解這燃眉致命的危機,恐怕也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否則……”

 到此處,李寶臣不再說下去,可誰都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麽。

 盡管李寶臣的遣詞用句不倫不類,可還是讓安慶緒陷入了兩難的選擇境地。

 這時,何繼忠清了清嗓子,說道:

 “今日天色漸晚,陛下不如先入行在休息,仔細思忖一夜,有了定計再做決斷也不遲!”

 安守忠本來瞧不起此人,但現在也忍不住暗讚這是老成謀國之言,還有一夜的功夫可以仔細謀劃,總比現在立下決斷多了些許緩衝的時間。

 “臣讚同何大尹的建議!”

 這大尹二字,他特意加重了語氣,何繼忠登時感激涕零,向安守忠投來了感激的目光。而安慶緒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氣, 這麽難做的決定容他用一夜的時間來思量,說不定就會想出更好的法子。

 念及此,安慶緒吩咐眾人一並入城休息,此事容明日再議。他本人則在何繼忠的引領下進了鄴城縣縣廷,這縣廷的房舍公廨雖然陳舊,卻畢竟是房屋,比起四面漏風的軍帳不止好出了十倍百倍。

 何繼忠則覺得大燕天子駕臨鄴城就是他脫運交運的關鍵機會,當初在唐朝治下被舉為孝廉就已經是極限。投靠大燕朝以後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縣令,那時便覺在無所求。誰知當上縣令只是好運的開始,今日做了京畿尹,只要假以時日,就算入政事堂為相也不是不能。

 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在往常何繼忠連想都不敢想,可此時此刻他卻發現已經近在咫尺,仿佛只要一抬頭就唾手可得了。

 是以,在安慶緒進入縣廷以後,何繼忠格外的賣力巴結,幾乎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一想到天子曾有許諾入政事堂拜相的言語,他就興奮的像打了雞血一樣,盡管一日夜不曾安歇,卻絲毫不覺得疲憊。

 就在安排妥當了一切,以為可以稍歇放松之時,安守忠卻找上了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