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開玩笑,我是認真的~”桑迪鄭重其事的說道。
這下楊橙和埃裡森可掛不住臉了,兩人的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桑迪可能還覺得火不夠旺,又添了把乾柴,“而且我還希望你們二位能夠一同加入,我們一起發大財。”
楊橙氣笑了,真是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明晃晃的告訴我們你在詐騙也就罷了,還想拉我們一起入夥?是真的小覷天下人還是覺得自己的上帝轉世了?
他覺得這死胖子瘋了,已經沒有繼續交談的必要,浪費時間,還不如回去跟霉霉調情呢。
拉著大衛埃裡森轉身欲走,桑迪趕緊出聲,“兩位且慢,聽我說完再走也不遲,難道二位就不想知道我為什麽敢把騙局的事情擺到明面上說?”
楊橙腳步一頓,他確實好奇,大衛埃裡森也想知道這家夥到底要幹什麽,於是兩人默契的站住腳回過身望著死胖子,等待他的答案。
桑迪放下餐盤,粗暴的咽下了口中的食物,那雙眯眯眼四下一掃,確定不會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後,才壓著嗓音問道,“你們知道比特幣嗎?”
楊橙和大衛埃裡森同時聳了聳肩,當然,這幾年金融市場還有比這玩意還火的東西嗎?
比特幣最初是由一名日裔美國人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它是一種去中心化的P2P形式的數字貨幣,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
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為了保證其價值比特幣的總數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說白了,比特幣就是一種網絡貨幣,僅憑人類的潛在直覺,就很容易知道這是個荒唐的騙局,但它不僅沒有消失於塵埃,反而卻越來越受歡迎,在2017年一度達到了最高價格,突破了20000美元。
桑迪攤開手,“你們瞧,所有人都知道比特幣是個騙局,為什麽還會有這麽多人趨之若鶩?就像現在我做的事情一樣,即便我告訴所有人桑迪基金本質上就是個騙局,但依然有人會把錢交給我,並期待著有一天,我連本帶息的還給他們。”
楊橙沉下心來細想,突然覺得這死胖子說的好有道理,人類是貪婪的,只要利用好這點,哪怕明知道比特幣是個騙局,但依然有人接受,在加上幕後推手的龐大勢力,只要沒有強大的外力干涉,這個騙局永遠不會被揭穿。
其實這個騙局的原理很簡單,初中生都弄的明白,首先,先編出一套算法把比特幣製造出來,然後建立一個交易平台,這個算法就是用到p2p、區塊鏈、去中心化等這些專業名詞,讓人不明覺厲,好像懂,但其實似懂非懂,搞不好連弄出這套算法的人,他自己都搞不明白。
接著就是進行宣傳,告訴別人比特幣的意義,說它的數量是恆定的,會越來越值錢,這一點,是比特幣最吸引人的地方,眾所周知,現在使用的RMB、美元、日元等這些貨幣,叫做主權貨幣,因為發行機構為了收貨幣稅,會不斷超額發行,因此貨幣會逐漸貶值。
40年前,一斤大米只要幾毛,現在已經漲到了三四元,漲幅差不多是10倍,而比特幣就是利用人們想保值增值的心理,憑空創造創造出來的產物。
可是這個世界不乏聰明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比特幣不過就是一個集團發行的,也就是一種網絡貨幣,如果它貿然大量發行,那麽將會一文不值。
事實上,比特幣比主權貨幣更加沒有信譽,因為後者尚且有政府作為後盾作為背書,而前者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改變算法超額發行。
關於這一點,從比特幣誕生開始就有很多人都質疑,說這根本就是一場龐氏騙局,甚至連幕後推手都沒有否認過,只是用後來者的錢炒高市價,然後前面的人就有錢賺,因此背後的集團就要造勢,不斷宣傳比特幣數量是穩定的,以後會不斷增值。
整個套路就是這麽簡單,就是創造出來,然後不斷宣傳,說它會升值,然後就會有大批跟風者出現,如以太幣、萊特幣、無限幣、狗幣等等,雖然打出的名堂各種各樣,但方法都大同小異,就是誘導人們低價購買,然後高價賣出。
這和桑迪的套路有什麽區別?先利用自己的名聲建立一隻基金,開出高昂的足以讓任何人心動的回報條件,然後滿世界的宣傳把名氣打響,隨著吃螃蟹的人投入第一筆資金,騙局正式啟動,源源不斷的資金湧入, 等到規模膨脹到一個所有人都不允許它破產的程度,這個騙局也就完美了、成功了,甚至有可能親眼目睹又一隻先鋒基金這樣的巨頭誕生。
所以桑迪才有恃無恐,大大方方的把騙局公之於眾,不不不,準確的說是公布給楊橙這樣的人物,普通的投資者還沒資格知道內幕。
那麽為什麽不是別人,而是楊橙和大衛埃裡森呢?答案很簡單,兩人的名氣足夠大,資金足夠多,只要這邊達成了兩人確定投資的協議,下一秒桑迪就會把消息透露出去,那些還在觀望的人,一看大富豪都投入了,他們還有什麽可猶豫的?晚了可就沒機會了。
明面上,桑迪的這隻基金是有上限的,可真要是觸碰了限額,他100%會找出千萬個理由來繼續吸納資金,永遠都不會有上限。
有了大筆的資金,隨隨便便砸入股市中,都能拉高幾個點的水位,還愁沒錢賺?
就像麥道夫一樣,只要別發生大家同時兌現的浪潮發生,這個騙局將永遠持續下去。
套路古典而實用,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基金公司都是這個套路,只不過桑迪藝高人膽大,敢明目張膽的拉著楊橙和大衛埃裡森入夥,這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