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衛府又殺人了!”
國子監裡,一個聲音在太學生之中炸響,這短短的一句話,頓時引起了太學生們的激烈討論。
宗衛府最終還是對第二批文官下手了,一批總共三十多人,被押出了詔獄,人頭落地,一時間整個臨安城的讀書人,個個人心惶惶。
“可憐四十多個身負功名的大人,就因為……那幾句話,便慘死西市,不止如此,還被抄了家,一家老小都要流放三千裡!”
“那趙炳當真可惡,在我大啟將中興之時,如此混亂朝綱,那些下了詔獄的文臣何罪之有,他們不過是…”
這人說到一半,就被一旁的好友死死捂住嘴巴,低聲喝道:“你瘋了?前不久有幾個舉子在宗衛府門前說了幾句,都給那趙炳當場捉進了詔獄裡頭,聽說還被告知了禮部,革了功名,你還敢亂說話!”
“什麽亂說話?”
這人猶自憤憤不平,不過聲音已經低下來很多:“這裡是國子監,那趙炳權勢再重,還能到國子監裡抓人不成?”
那好友長歎了一口氣,搖頭歎息:“聖人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趙炳雖然胡作非為,可我等也力有未逮,還是暫且明哲保身,留住有用之軀以圖將來,不要平白壞了自己的前程才是。”
“師兄教訓的是,是小弟孟浪了……”
讀書人最重功名,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為的不就是金榜題名?雖然這些國子監的太學生大多只是秀才舉人的功名,但是好歹還是脫離了普通讀書人的范疇,成為了“士人”,在禮部配合宗衛府革了那些鬧事書生的功名之後,這些原本激昂無比的太學生們頓時軟了下來,不敢再有所造次。
同時,朝堂上那些文臣,也被肅王府的殺伐果斷嚇得不輕,當初季子升一群人鬧事的時候,肅王府毫無作為,朝堂上下還以為那位肅王殿下沒有脾氣,現在看來,肅王殿下的確沒有什麽脾氣,有的只是滿滿的殺氣,經此事之後,只要那位肅王殿下一日尚在,整個臨安朝堂恐怕都沒有人敢再提“還政”二字了。
try{content1;}catch(ex){}
此時朝堂裡許多人都大呼僥幸,因為這些未曾上書的人當中,有許多人已經在準備上書,甚至奏本都已經寫好,只是沒有遞上去而已,現在想一想,簡直是如同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這些官員與那些太學生可大不一樣,他們要世故城府的多,太學生們不曾取中進士,沒有踏進混濁的官場,還可以熱血激昂一番,可這些已經入仕的人,心中哪還有什麽聖人文章,他們大多只是圖利,極少一部分圖利的時候順便求一點義,哪有人當真是什麽義士了?
畢竟真正的孔聖門生,大多都是餓著肚子的。
朝堂熙攘無義士,盡是為利為名來!
就是宗衛府詔獄裡頭關著的那些上書要求趙顯“還政”的官員,就當真是為了什麽道義了?他們大多也是為了一個利字而已,不過這些人錯估了形勢,因此他們並不是為義字而死,乃是被自己蠢死的。
第二撥人被斬於西市之後,朝堂之上再沒有半點對肅王府的不滿之聲,趙顯也感覺到了那些文官對他的懼意,同時肅王府與文臣之間,有了一道不可愈合的裂痕。
不過趙顯並不在乎這些,說到底他趙宗顯才是臨安的掌權人,就算當真與文臣之間有什麽不對付,那也該是那些文臣著急,畢竟天下有的是文人,願意出來出仕為官。
他這段時間,也沒有怎麽關心那些文官怎麽看他,從那些文人認了慫之後,趙顯就開始著手準備科考改製的事情了,這改科考跟殺人可大不一樣,現在的啟國,無論趙顯怎麽折騰,如何殺人,都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動蕩,可是這科考如果改的不好,立刻就是天塌地陷,那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因此,就算是趙顯,也不得不謹慎,這段時間他召集了政事堂首輔謝康,還有那個獻上九州地理圖的徐公望,以及自己門下那些精研術數地理的學生們,一起商議如何改製科考。
之所以叫上謝康,是因為這件事情少不得他,如果沒有了謝康的支持,趙顯一個人很難硬生生的把新製推行下去
不過既然求助於謝康,在科考的內容上趙顯自然就要做出一些相應的妥協,也就是說在接下來一段不短的時間裡,“文試”仍舊會佔據科考的主體,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這種關系國本的事情,最好還是要細水長流,如果驟然大改,沒準會適得其反。
try{content2;}catch(ex){}
首先要改的就是科考的時間。
以往的科考,除了考秀才是一年一次之外,其余的鄉試會試殿試等,除非皇帝另開恩科,否則都是三年一次,這種取材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且人數也太少了。
古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止是考試內容的問題,更多的是考試制度,因為古時候是考試選官,而不是考試選吏。
哪怕是沒有資格做官的秀才,也是不屑去衙門裡做一個小吏的。
而後世的國考,乃是選吏。
官和吏是大不一樣的,官員是領導,真正在底下做實事的,都是小吏,古時候一府一縣之內,往往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縣官,這樣就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官吏水平參差不齊。
按照趙顯的意思是, 除卻現有的選官制度之外,再開辟一個選吏制度,這個選吏考試也不用什麽考試資格,只要年齡適當,就可以參加,至於考試內容,也不考什麽四書五經,而是考一些旁門雜學,或者一些實用的技能之類,不過這只是一個初步的雛形想法,真正要實現,還需要許多年的努力。
畢竟府縣之內的吏員名額,往往都由當地的鄉紳權貴把持,想要從他們的手裡把這些利益摳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真正要做的,就是改革科考的內容。
四書五經固然是傳世經典,可是一本論語的的確確是治不了國的,總不能再用詩文策論取士,趙顯要在科考的內容裡,加入少量的術數,兵法,雜學等等,並且每年增加術數兵法之類的比重,這樣一來長遠下去,啟國的文風習氣,就會為之大改。
這種改法,謝康之類的這些大文人,也比較容易接受。
畢竟溫水煮青蛙,才能見效。(將白..109109901)--( 將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