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黃袍陳橋邊,今宵幽月照無眠。
且寄杯酒說舊事,換取鐵券頤天年。
“陛下有何指示,臣等洗耳恭聽!”石守信等人遵旨起身道。
趙匡胤接著說:“人生如白駒過隙,生老病死,最多百余年光景。只要多攢些金銀,多享享清福,讓子孫不至於受窮,也就沒有什麽遺憾了。朕為你們著想,你們不如現在退出官場,多置辦些良田,頤享天年,豈不更好?朕願與你們世世結為姻親,上下相安,君臣無忌,豈不是一條上策?”
大臣將領們何嘗不知曉,當年漢高祖劉邦大殺功臣之事,同樣是為了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采取的奪兵權的舉措,但趙匡胤卻表現的要仁愛寬厚得多,所以眾將士聞之齊齊跪下道:“多謝陛下為臣等想得如此周到!臣等願棄甲歸田。”
次日,諸將領紛紛上疏稱病,請求辭官,趙匡胤欣然同意。任命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保留“侍衛都指揮使”的虛銜。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趙彥徽為武信節度使,收回他們的兵權,將他們分派到各地去。就連駙馬高懷德也被任命為歸德節度使,撤去殿前副都點檢之職。
諸將先後辭行,趙匡胤又將他們賞賜一番。於是皆大歡喜,昔日助他上馬的那些將領從此退出朝野紛爭,去過逍遙自在的日子。
此後,趙匡胤又將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趙匡胤從軍中另選了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又將禁軍領兵權一分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
趙匡胤登基第二年夏天,他的母親杜太后病重,趙匡胤日夜侍候,無奈杜太后病情日益加重,眼看生命垂危,多名太醫醫治無效。
這日,杜太后似乎感覺清醒了些,於是將子孫以及趙普召集到病榻前,杜太后對趙匡胤說:“兒啦!還記得娘曾給你講過,關於當年娘懷你弟光義的故事嗎?有一晚,娘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我,接著就懷上你弟,直到光義出生的當天夜晚,紅光升騰似火,街巷充滿異香,他是神仙賜於我們的。”
“是啊,光義從小聰明過人,與別的孩子遊戲,都畏服於他。”
“當年你爹被奸人陷害,至使你躲避離開金陵,是你弟撐起全家,否則你爹娘及妹妹早就餓死了。”
“是啊,那年多虧有他,才保住一家人的性命,胤兒實在慚愧!”母親的話讓趙匡胤汗顏,可是當初真得不應該逃嗎?而是應該眼睜睜的讓官府抓起來?
“娘再問你,你登上皇位已經一年了,還記得你是怎麽得來的天下嗎?”
“都是托祖上及母親的洪福。”
“不對,周世宗將天下交給幼主,你才有可逞之機得此江山,你要答應娘,在你百年之後,要將帝位先傳給你弟弟光義,再由光義傳位給你的兒子,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福,你必須牢記!”
“謹遵太后教誨!”
太后又對趙普說:“你跟胤兒是多年的好友,我也早已把你當成一家人,我的遺言勞煩你也用心記著。”
趙普領命,並在床前寫下誓書,記下太后的遺囑,然後在後面寫下“臣趙普謹記”五個字,然後當著太后的面兒收藏在金匱裡,讓可靠的宮人保管。
兩天以後,太后便病逝於滋德殿,周邊各國派出使臣吊唁,唐國最為大方,帛金是一萬零一斤黃金。
趙匡胤聽從趙普的計策,
將藩鎮的兵權全部收回,並把陣守邊關統帥的家眷都接到京城,統一由朝廷供養,將領們有自行處理軍務之權。入朝時,趙匡胤定會賜宴賞金,因此諸將都願意拚死效力,西北邊關因此得以安定。乾德二年,范質、王溥、魏仁浦三個宰相一起被罷免,隻任命趙普為宰相。趙匡胤更加信任他,凡重大國事全都與他商議。
蜀皇帝孟昶荒淫無度,濫用奸臣,腐化墮落,所寵信的王昭遠、伊審徵、韓保正、趙崇韜等人都不稱職。
孟昶的母親李氏曾對他說:“莊宗和你父親滅梁定蜀時,統兵的將帥都是按功授職,士兵們因此心悅誠服。王昭遠出生卑微,無才無德,韓保正是紈絝子弟,他們都不懂用兵之道。一旦邊界有事,怎麽能挑起這副重擔呢?”
這個王昭遠與孟昶從小一起玩到大,是他的伴讀童子,多年來一直陪伴孟昶身邊,所以孟昶特別喜歡與信任他。
可惜孟昶當日並沒有把母親的話當回事。後來,*定了荊州、湖州。蜀相李昊進諫:“臣覺得宋朝不像周、漢,將來必定要統一四海。為今之計,不如向宋朝稱臣納貢,或許可以避免戰爭。”
孟昶覺得言之有理,就和王昭遠商議,王昭遠不屑地說:“我蜀國位居天險,外面又有三峽相隔,宋兵還能飛渡不成?主上盡可以安心!何必稱臣納貢,受宋廷統領呢?”
孟昶想想覺得王昭遠說的也有道理,於是放棄了稱臣納貢的念頭,只是增兵防守要塞。後來,王昭遠又勸孟昶和北漢通好,夾攻汴梁。孟昶就派趙彥韜等人從小路繞到太原,給漢主送去書信。
偏偏趙彥韜陽奉陰違,竟然把信呈給了宋帝,趙匡胤看過後,不禁揶揄道:“朕正想發兵西征,他倒先來挑釁,給朕找了一個出師的借口。”
隨即派軍西征攻蜀,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劉光義、崔彥進為副將,王仁贍和曹彬為都監,率軍六萬人,分道進入蜀地,臨行前,趙匡胤問眾將領:“你們認為西川能不能攻下?”
有膽有謀、忠心耿耿的王全斌,信心滿滿地說:“臣等仰仗天威,謹遵天意,想必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拿下。”
史延德上前說:“這西川若是在天上,確實沒辦法拿下。只要它在地上就能平定!”
趙匡胤聞之高興地說:“大將如此勇猛,氣勢如虹,朕還擔憂什麽!只要攻克城寨,所得的財物盡可分給將士們,朕隻想得到土地。”王全斌等人叩頭領命。
趙匡胤又說:“朕已為蜀主置辦好府邸,一共五百多間,家具雜物一概備齊。要是蜀主投降,他的家屬,無論男女老少,不準侵犯一人,好好地把他們送來見朕。不能傷害老百姓,不能搶奪財物。”
“臣等謹遵教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驍勇善戰的主帥劉光義和大將王全斌,帶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西川。
而接到警報的蜀都統王昭遠,醉醺醺地在蜀主孟昶面前誇下海口:“我此次前去,退敵必定不在話下,就是進取中原,也是易如反掌!”孟昶聽了格外高興。
王昭遠帶兵起程,手持一把鐵如意指揮軍馬,自比諸葛亮。到了羅川,他聽說宋帥王全斌等已經攻克萬仞、燕子二寨,正向興州進軍,就派韓保正、李進帶領五千兵馬前去抵敵。
而宋軍兵分兩路,由王全斌主帥,王仁贍任督軍,帶領三萬大軍走北路;劉光義作為主帥,曹彬任督軍,帶領兩萬大軍走東路,兩路夾擊。
很快,韓保正、李進二人都被活捉了去,三十萬擔糧食也被宋軍劫去,一粒不留。
萬州、施州、開州、忠州相繼投降,等峽中的郡縣全部平定之後,王昭遠趁亂藏到一個廢棄的糧倉裡,以為可以躲過去,然而還是被宋軍搜出來,縮成一團的王昭遠被宋軍用鐵索套頭,像牽猴子一樣把他牽走。
而蜀帝孟昶見王昭遠對打勝仗信誓旦旦,也就掉以輕心,把這場戰爭並沒怎麽放在心上。
而接到敗報時,孟昶正與愛妃花蕊夫人在飲酒取樂。慌忙問大臣們怎麽辦,有臣子說:“宋軍入蜀,所向披靡,不如見機投降, 或許還可以自保。”
孟昶想了一會:“罷,罷!我也顧不了許多了,你為我起草降表吧!”
就這樣,五萬宋兵僅用六十六天時間,將蜀國的二十萬大軍如數消滅。
然而,王仁贍在平蜀後第一個跑回趙匡胤身邊,先下嘴為強,向趙匡胤告了狀。把大宋將領在蜀地亂紀的事揭發出來,他說自己有錯,但是願意立功,將錯全推到別人頭上,沒自己的事。
然而趙匡胤其實早就了解情況,便問他:“蜀地有位將領,索要女色錢財,是何人啊?”
王仁贍一聽大驚失色,心想還有誰比自己先一步告了狀?趕緊向皇上跪下:“俗話說蜀地山高皇帝遠,這事皇上也知道了?”
原來趙匡胤早已從蜀地臣民和蜀地使者處獲悉,打了勝仗的宋將領們上貪下搶,聽信了出征前趙匡胤所說的,只要武器糧草土地三樣的話。在蜀胡作非為,王全斌王仁贍等五大罪狀:強勢搶奪子女玉帛,擅自打開後蜀國庫,隱瞞財貨,擅自克扣蜀兵行裝錢,屠殺降軍,證據確鑿,在事實面前,幾位將領供認不諱。
依法當斬,平蜀的主要將領全被判死刑,而趙匡胤卻並沒有殺了他們,而是一道詔書將他們全部赦免了。進行了貶官,退賠。要求他們將所搶奪和索要得來的財物全部退回去。
然而就在此時,蜀地守兵發生了叛亂,原來發給守兵們的軍餉居然被王全斌克扣了,這些蜀兵一下糾集了十幾萬的叛軍發動了兵變。
此事令趙匡胤氣憤不已,對王全斌等人下令道:“誰作孽,誰收拾爛攤子,戰亂一日不平,一日不許回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