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前方的捷報不斷傳到鳳陽皇宮。
出使的席本楨成功的與朝鮮國締結了盟約,之前預計重建皮島軍堡需要花費二百萬兩銀子。按照席本楨談回的盟約,由朝鮮國來施工的話,只需要支付一百萬兩銀子。不僅省下了大量的工期,還節約了成本,簡直是一舉兩得。
席本楨與朝鮮國締結了盟約,返程之時還專門去了皮島,面見了張英、趙全忠二將。一是告知二將最新和談成果,二是令駐守在皮島風餐露宿的玄甲軍立刻與朝鮮國進行調防,擔負護衛鴨綠江的重任。
以席本楨的身份,本來是調動不了玄甲軍。但在席本楨出使之前,方原早已授權他全權處理與朝鮮國和約之事。如今和約上的條件就是玄甲軍必須參與鴨綠江的駐防,張英、趙全忠沒有拒絕的理由。
再加上這個寒冬能離開喝海風的皮島,駐扎在朝鮮國領土上,對將士們的生活水平也是一種提升。至於隨時會爆發和滿清的大戰,他們被方原派來就是和滿清開戰的,在朝鮮國的土地上打,有朝鮮國提供的民夫負責後勤,那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何樂而不為?!
二將同意了席本楨的調派,在朝鮮國水師的運輸下,開赴了朝鮮以北的戰場。張英、趙全忠二將經過簡單的商議,決定由立功心切的趙全忠率兩萬機動力強大的騎兵駐扎在鴨綠江邊,隨時應對滿清的騷擾。而張英則率一萬步戰營精銳,與朝鮮國的一萬軍士,共同在在平壤駐守。
玄甲軍人和戰馬一應的消耗,全由朝鮮國來提供。朝鮮國都窮得打鬼,供養這麽一支花錢的大軍,實在是勉為其難。
方原也不想佔朝鮮國的便宜,三萬玄甲軍消耗的糧食,戰馬的草料,還有禦寒的棉衣,獸皮,戰馬的供養民夫,全都折算成銀子,或是生絲、絲綢、瓷器等物件,由朝鮮國與江南經濟特區結算。
在玄甲軍接管朝鮮北部平壤至鴨綠江一線防禦之時,朝鮮國也開始征調大量民夫,還有義州囤積的物資前去皮島重建防禦的軍堡。
而河南方向,李岩也傳來了捷報。
回援的周遇吉首先要保證山西的安全,其次才輪得到河南的防務。在山西,周遇吉為了防備李自成流寇對山西的侵襲,早花大價錢建成了從渭水西岸至太原的一條類似於關寧防線的防禦體系。沿途有縣城十余座,軍堡至少有三十個。
而黃河以南的開封、河南諸府的大片區域全是一馬平川。有利於玄甲軍的騎兵攻勢,而不利於周遇吉的步兵。
周遇吉當機立斷的棄了黃河以南的河南領土,駐扎晉軍在黃河以北的懷慶、衛輝二府,守著黃河防線。但,堅守黃河防線也就是做一做樣子而已,歷史上哪有堅守黃河,就能阻止敵軍渡河的?
若玄甲軍再渡河攻打懷慶、衛輝,周遇吉也會立刻撤軍,全力固守依托太行山脈建成的防線。
周遇吉主動的戰略撤退,將河南布政司最重要的開封、河南二府讓給了李岩,李岩自是欣然而受。李岩夫婦都是河南人,之前以流寇的身份前去投靠李自成,如今終於以河南總督的身份衣錦還鄉,自是對方原的這番安排感恩戴德。
方原見了這封是大喜過望,倒不是河南、開封二府有什麽戰略價值,而是佔領了二府,就打通了與陝西秦王的聯系,將河南和陝西的地盤連成了一線。
至此,天下大勢已定,中原大地上僅余能對抗方原的三股勢力,京畿朝廷、四川流寇張獻忠、劉宗敏,還有西南的沐王府、各地土司,全被玄甲軍給切割開來,再無法形成合力,只能靜靜等著被逐一剿滅。
當然,打通與陝西的聯系,還有兩個更要緊的好處。
其一是購買戰馬不必再偷偷摸摸、長途跋涉,直接從陝西的幾大邊鎮便可以光明正大的購買大批戰馬。方原節約了一百萬兩銀子,撥付了一半給常熟兵工廠打造坦克;一半給了李岩,令他一年之內購買五萬匹戰馬,在河南再收編三萬能騎戰的精銳。
其二是對外貿易方面。陝西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與中亞、中東,甚至嚕嘧等國的陸上貿易,全都是從陝西出發。打通了與陝西的聯系,就是打通了絲綢之路的貿易。
方原正在如火如荼的準備著與滿清的決戰,滿清方向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
盛京
皇宮
寢居內的火爐燃著大火,大榻之上,滿清皇帝多爾袞正壓在一個全身赤裸的女人身上,盡情的發泄。
男人的沉悶聲,女人的呻吟聲交織在一起。
過了一刻鍾,多爾袞終於一泄如注,從女人身上翻身下來。
初冬寒冷,盛京的冬天就更冷,一陣刺骨的寒氣逼來,多爾袞搭上了一席裘衣,坐在龍榻上閉目養神。
身側的女人是多爾袞多年的政敵,豪格之妻,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和他的皇后,還有莊妃同一個部落的女人。
五年前登基為帝時,多爾袞就將皇太極的妃子,與他背地裡早有一腿的莊妃納進了后宮當了皇妃。豪格在兩年前被他找了個借口處死,與此同時,豪格的妻子也被他納為了後妃。
征服政敵的女人,那是令多爾袞分外的有成就感。
登基當了五年滿清皇帝的多爾袞,在玩女人上是成就非凡,將皇太極、豪格父子的女人全都收歸了己有。算是狠狠的報復了當年被皇太極奪去皇位,又和其子豪格敵對了數年,差點無法登基的深仇大恨。
但在軍政大事上,多爾袞的成就卻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經過多年的滿蒙和親,還有多爾袞、多鐸與蒙古諸部的結親。蒙古諸部,總算是在形式上整合完成。與之相對應的好處便是蒙八旗也擴編了,之前每旗10個左右的牛錄,擴編到每旗20個牛錄,6000人。蒙八旗一共就是4萬8千軍士。
而遼西的漢人,因明廷主動放棄了關外的寧遠城。寧遠城一拆,就等於明廷主動放棄了對遼西的統治。多爾袞的滿清勢力就趁機佔領了遼西重鎮廣寧。而且以廣寧中心,不斷收攏遼西的漢人,再次擴編了漢八旗的編制,仿效蒙八旗的改製,也達到了4萬8千軍士。
對於蒙古諸部,還有遼土漢人的整合,多爾袞是相當的成功,但卻在整合朝鮮國時,出了意料之外的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