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
滿清皇帝多爾袞因體弱多病,入冬後又受了風寒,頭痛欲裂,已連續臥病在床一個月,經禦醫多方診治,也不見好轉。
在多爾袞臥病不起時,卻突然收到了四封十萬火急的軍報。
第一封軍報,來自廣寧的阿濟格。
方原親率十萬大軍兵出山海關,大舉攻入遼西,目標直指遼西重鎮廣寧。阿濟格在山海關的細作探知了明朝大軍出關的消息,立刻飛馬報送到了盛京,請求派兵增援。
第二封軍報,來自駐守遼東半島的漢八旗固山額真巴圖。
不計其數的明軍騎兵在金州登陸,不到半日就攻陷了金州,並且依照之前偷襲遼東的慣例,開始往北挺進,屠殺遼東半島的滿人。巴圖連戰連敗,已折損了三千漢八旗的軍士,只能向盛京傳來了緊急軍報,請求派兵增援。
第三封軍報,來自駐守定遼右衛的軍報。
一貫畏敵如虎的朝鮮國,突然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出兵三萬渡過鴨綠江。連夜毀壞了遼東的柳條邊,擊潰了看守邊所的兵士,開始侵擾遼東的腹地。定遼右衛傳來緊急軍報,請求派兵增援。
第四封軍報,來自營州衛。
不知數量的明軍突然經海路從營州登陸,營州衛勢單力薄,只能據城自守。登陸的明軍沒有圍攻營州尾聲,而是引兵北上,突襲了遼河防線,佔領了沿河的兩個軍堡據守。營州守將傳來緊急軍報,請求派兵增援。
多爾袞早已算計到方原在經過了整整一年的休整後,或許會在開春之後對遼東用兵。
但突如其來的四路進兵,而且處處告急求援。
明軍的主攻方向必然在遼西的廣寧,攻佔廣寧城,吞並了遼西,這個戰略目的是毋庸置疑。但其他三路佯攻到底是什麽情況?哪一路是主力牽製,哪一路不過是虛張聲勢?
受頭痛折磨一個月之久的多爾袞越想越是頭昏腦脹,頭暈目眩,幾乎要暈死過去。
經禦醫連夜施救,多爾袞的頭痛才稍稍緩解了些,躺在床榻上,找來了范文程、索尼、多鐸、鼇拜等人一同前來榻前議事。
多爾袞擺出了四份軍報,令眾人傳閱了,捂著頭強忍著頭痛,問道,“方原到底打的什麽算盤?為什麽四路進兵,處處烽火?”
范文程說道,“陛下,方原的目的當然是在廣寧,出征的主力也在廣寧,其他幾路不過是佯攻罷了!陛下,我們不必理會其他兩路侵擾,當立刻集結重兵援救遼西。先在擊潰明軍的遼河防線,再救援廣寧。若廣寧一旦有失,遼西之地再不複我大清所有。”
明軍、朝鮮國兩路侵襲遼東,而且專殺滿人,按照范文程的說法,對侵襲的明軍置之不理,任其殺戮滿人,不問不顧,反而去救援遠在遼西的廣寧。
重臣索尼是以滿人的利益為重,絕不能接受范文程的建議。
索尼不滿的道,“范學士,事有輕重緩急,我認為救援遼東滿人在先,遼西丟不丟反倒還在其次!”
范文程一聽索尼竟由放棄廣寧,放棄廣寧的想法,急道,“萬萬不可!若分兵去應付其他兩路侵擾,便是正中方原下懷,廣寧必失!”
索尼冷冷的道,“范學士是漢人,當然不顧滿人的性命。陛下,方原兩次登陸遼東,殺戮滿人已有二、三十萬,已達到滿人的十分之一。而且還在遼東傳播一首民謠,號召遼東的蒙古人、漢人一起起來屠殺滿人。各旗的領地早有零星的爭鬥,之前漢八旗和滿八旗還搶過地盤,發生過械鬥。若滿人再這麽被殺戮下去,人丁不足,靠什麽來震懾蒙、漢八旗?!”
“老臣認為,遼西不過是疥癬之疾,遼東漢人、蒙古人的反抗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先帝在時,從未爭過廣寧一城一地的得失,應該棄守廣寧,集中主力防禦遼東。”
兩人當眾爭吵了起來,滿清的朝堂是以滿人為尊,范文程一個漢人罔顧滿人的生死,自是激起了鼇拜、嶽樂等滿人的不滿,紛紛開口支持索尼。
多爾袞聽著二人爭吵,還有群臣七嘴八舌的喧嘩,腦子裡一直在嗡嗡的叫,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再次傳來,幾乎又要眩暈過去。
多爾袞死死的捂著頭,他既知廣寧的要害所在,也知在背後侵擾的明軍的威脅。
因明軍隨時可能登陸偷襲,隻殺戮滿人,不殺戮漢人。這一年來,遼東的滿人根本不敢前去離岸一百裡之內的領地居住。久而久之,在臨近海疆的領地,就形成了一個個漢人聚居區。
沒了滿人的控制,這些漢人聚居區基本就處於三不管地帶,再加上方原散播民謠一煽動,更有了皮島的明軍撐腰,和滿人的衝突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不少,為了搶地盤,搶林場,械鬥之事也不時發生。當地的漢八旗旗主也不敢去管理,因此時站在滿人一方,明軍一旦登陸偷襲,必然會宰了這些漢奸。
有了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范永鬥這些漢奸被活剮,族滅的前車之鑒,哪個當漢奸的不心驚膽顫,擔心隨時被清算。
多爾袞其實也是左右為難,明軍是四路前來,之前薩爾滸之戰的法子是集中一路,各個擊破。但,那是面對明朝毫無戰力的豆腐兵。若面對方原統率下的明軍,無論機動性、戰力,都不可同日而語。莫說放過三路,就是放過一路,滿清所受的損失都是無法承受的。
他唯一的法子也只能是四路迎擊。
“夠了!不要再吵了!”
多爾袞強忍著頭痛,厲聲打斷了眾人的爭執,也不想再聽這些人廢話,直接開始調派兵馬,“多鐸,你率正白旗一百個牛錄前去金州追擊侵擾的明軍騎兵!切記,不要跟著明軍騎兵繞圈子, 直取沿海港口,斷了明軍騎兵的退路,再伺機殲敵。”
皮島的明軍騎兵乃是精銳之師,殺傷破壞力十分的驚人,一日宰殺幾百滿人是不在話下。多爾袞只能派出最信任的弟弟多鐸,率領精銳的正白旗前去迎戰。
“嶽樂,你領正藍旗五十個牛錄,前去赫圖阿拉至本溪一線迎擊朝鮮國的軍隊。切記,將朝鮮國打退回鴨綠江即刻,不必過河追擊。”
嶽樂是阿巴泰之子,在阿巴泰過世之後,正藍旗便由嶽樂繼承。正藍旗戰力不強,但對付同樣戰力差勁的朝鮮國軍隊是綽綽有余。
“濟爾哈朗,你率鑲藍旗八十個牛錄;鼇拜,你率正黃、鑲黃二旗一百個牛錄,前往廣寧解圍。”
濟爾哈朗是鑲藍旗的旗主,也是多爾袞的政敵。鼇拜是正黃、鑲黃二旗的猛將。多爾袞派這支近五萬人的援軍前去援救廣寧,已是竭盡所能。
各方兵馬調撥完成後,留在盛京駐守的,就只有剛剛編入正白、鑲白二旗的原正紅、鑲紅二旗的兵馬,一百個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