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府
加冕大典後,剛剛晉升為攝政王的方原是躊躇滿志。更令他欣喜的是,不僅公主有了身孕,連小苑也再次懷了孕。
人丁興旺,也是方家基業長存的必要條件。公主、小苑都立了大功,尤其是小苑,如今方原唯一的兒子還是她的,更是功不可沒。
方原既然當了攝政王,水漲船高,他的兒子方和、女兒方沐肯定也該有應得的封號。
因為這是攝政王府的封號,與內閣無關,方原便召集了公主、小苑二女,還有攝政王府六司的內廷官員,在改名為攝政王府的滄浪亭討論一兒一女的封號。
內務司司長王承恩則在邊上專職記錄,王府會議的內容,按照公主定下的規矩,必須依照皇宮的禮儀規范,記錄成冊,儲藏以備核查。
嫡女方沐,方原冊封為安平郡主,取安樂,平安的寓意,賜蘇州府良田一萬畝。
方沐因為是女兒身,無關攝政王府的權力繼承,所以冊封相當順利,公主、小苑都沒有任何異議。
而方和的冊封就非常敏感,按照明朝禮製,但凡親王的兒子,若是王爵繼承人的,就封為王世子;其他兒子,則封為郡王。這冊封的區別,直接關系到方和身份的定位,只是個沒有繼承權的郡王,還是攝政王府的王世子。
方和是方原唯一的兒子,當然有資格冊封世子;但公主有孕在身,隨時可以誕下子嗣,庶子身份的方和確實沒有冊封為世子的資格。
方原望了望小苑,她的眼神裡全是期盼的目光。
方原的目光還是落到了王府的女主人,坤興公主身上,她的意見是方原必須參考的,“公主,方和的冊封,你是什麽想法?!”
公主淡淡的一笑說,“駙馬,按宮裡的規矩,該怎麽封就怎麽封吧!王公公,宮裡是什麽規矩?!”
她擺明了是不想冊封方和為世子,但方原這麽一問,總不能當眾和小苑撕破臉,便將球直接踢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的身份就是皇帝、娘娘、公主們的背鍋俠,忙接口說道,“宮裡的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公主風華正茂,又有孕在身,按規矩,是不能過早冊封王世子的。”
公主與他一唱一和的說,“那按照宮裡的規矩,皇后要年歲幾何,才可斷定再無嫡子,改為冊立長子呢?!”
王承恩老老實實的答了,“若皇后一直無子女,該當等到三十之後;若皇后產有公主,只是未有子嗣,至少該等到四十以後吧!”
公主如今才年不到二十,還產下了一個公主,那就要等二十年後,到了四十歲,才能商議立長子的議程。
小苑聽了是花容一沉,公主直接劃了個二十年的期限,擺明了就是將方和擋在世子之位外。
方原正當三十而立,有淘寶當靠山,尋常的小病小疾是奈何不了他的。就是天花、寒熱重症之類,在明朝是必死的大病,淘寶也是能買到抗生素藥品治愈的。他也不信會在五十歲之前就嗝屁,所以倒不急著立什麽世子。
王承恩又衝著方原問道,“駙馬爺,你說呢?!”
公主將皮球踢給王承恩,王承恩又將皮球踢給方原,方原是暗暗好笑,這個娖兒,刁鑽得很!
方原咳嗽了一聲,說道,“既然是宮裡的規矩,那就照辦吧!”
公主接口說道,“那就冊封方和為郡王吧!”
她這就是要坐實了方和的名分,就是郡王,至於王世子,想都不要想。
方原望著粉臉兒盡是沮喪,求助似望著自己的小苑,還有怯生生站在她身邊的方和,驚恐的眼神不時望望自己,瞧瞧公主,渾然不知大人在鬧騰什麽。
今日公主也太不留情面,方原心兒也是一軟,說道,“方和冊封之事,今日暫且作罷,容後再議。”
他這麽一說,就是暫時擱置了方和的冊封問題,既不冊封王世子,也不冊封親王。明裡是站在公道的立場,其實是偏向小苑、方和。
公主微微一怔,還是接受了方原的建議,“好,就照駙馬說的辦。”
方和冊封之事暫告一段落,小苑突然開口問道,“公子,冊封之事暫且不提,那和兒出閣讀書之事呢?”
明朝的皇子,三歲便要開始讀書習字。
而東林黨群臣所謂的出閣讀書,可不止是簡簡單單的讀書習字、學習經史典籍,而是成為儲君的先決條件。當年東林黨和萬歷皇帝爭國本,爭出閣讀書也是其中大書特書的一件大事。
明光宗二十幾歲還沒出閣讀書,並不是某些半桶水歷史研究者所理解的,明光宗二十多年還不識字,還是個文盲。
平民的兒子幾歲就開始讀書習字,大明帝國接班候選人之一的明光宗,二十多歲還不能讀書,是個文盲。這種匪夷所思的結論,也只有當今的鍵盤歷史學者能研究出來。
小小的一個出閣讀書為什麽能成為冊封儲君的先決條件,裡面的學問可就大了去了。
因按照明朝祖製,身為太子,還是親王,雖然同是讀書,所學的內容則是大大不同。
崇禎皇帝當年作為親王,當初學習的內容就是孔孟之道,朱程理學之類令人安分守己的學問。
孔孟之道、朱程理學,是為了鞏固帝王江山而存在的,所以對權力鬥爭、對歷史的講解就是類似於天方夜譚的小說故事。簡而言之,就是愚民政策,將歷史寫成了好人和壞人,賢臣和小人之間的爭鬥。只要親小人遠賢臣,國家就會敗亡;而親賢臣遠小人,國家就會興盛。
崇禎就是從小時候起,這種歷史童話故事看多了,所以上位之初,因為對權力的認知太過淺薄,才會被東林黨、袁崇煥給忽悠瘸了。認為只要重用賢臣的代表東林黨,袁崇煥,打擊小人的代表魏忠賢、閹黨,大明就會興盛。
結果直到關寧軍被袁崇煥搞成了關寧軍閥,崇禎才醒悟過來,但已為時過晚。
真正作為大明帝國接班人的天啟皇帝, 自小所學的遠遠不止孔孟之道,朱程理學,還有對帝王來說更重要的法家學說,法、術、勢的帝王之術。在帝王之術裡,根本就沒有賢臣、小人之分,而是強調利益關系和製衡。
當然單純的帝王之術,也是治理不好天下的。明朝最典型的一個反面教材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他自以為比他爺爺朱元璋還英明,即位之初,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幾個想借機上位的野心家忽悠著去玩帝王之術,看哪個大明藩王都像是亂臣賊子。於是親手打破了朱元璋替他布好的製衡之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無論孔孟之道,還是帝王之術,都是帝王接班人必須要涉獵的,絕不能偏科偏學,而尋常親王顯然是不能盡數涉獵的。
所以,明光宗並不是不識字,是文盲,而是自小沒有經過專業的帝王培訓,只是按照尋常親王的學科在進行教育。直到東林黨諸人爭取到出閣讀書的機會後,才開始系統的帝王課程培養,也就是意味著真正的成為了帝國接班人。
在關系到方和出閣讀書的事兒上,是將方和當成攝政王府的接班人來培養呢?還是按照尋常的郡王來培養呢?就是擺在方原面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