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農聖》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方局勢
相比於孫享福的這點小謀劃,王浩下的才是一盤大棋,他在收到王志給他傳過來的消息之後,只是淡淡的笑著說道,“我這個大哥,還是那麽不長進,所思所想,都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怨而已,太無趣了。”

 如果王浩的詞匯量再大一些,他一定不會用太無趣來形容王麟,應該是太低級。

 “浩公子,那咱麽下一步該怎麽做?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孫正明嗎?”王浩屬下的得力乾將之一張誠,向他請示道。

 “不,我反倒是覺得,讓李世民,孫正明這樣的人,嘗試一下滅門喪子之痛的感覺,會他們變的更強大。

 所以,咱們不僅不能泄露消息,還要幫助吐蕃人隱瞞消息,只有讓他們真的馬踏長安,才會讓李世民瘋狂,放棄那種無知的民族融合政策,真正的與異族人劃清界限,不死不休。他們的能力不弱,就算不能讓漢人實現大一統,至少也能再度開創一個如漢武時期的盛世。”

 王浩的話語說的很淡定,沒有一點點情緒,就好像長安城內百萬民眾的生命是草芥一般,一點也不需要憐憫,倒是聽的張誠背心寒。

 “那麽,咱麽接下來還是繼續幫助舍龍,展蒙舍詔?”

 雲南諸部這個時期已經逐漸的分為了六大支,又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和蒙舍詔。

 而張誠所說的舍龍,就是蒙舍詔的酋長,歷史上,是他的兒子細奴邏在高宗時期,才統一六部,建立南詔國,此時,細奴邏還是個十二三歲的半大小子而已。

 而王浩之所以支持舍龍,是因為他帶領的蒙舍詔是親漢的,李世民登基之後封的雲南鎮守大將軍,白子國的國王張樂進求,雖然明面上是雲南地區的統治者,但在軍事實力上,卻沒有同是白族的蒙舍詔部強,根本壓不住其它各部。

 王浩已經預見到了蒙氏會取代張氏,是以,來到蒙舍詔的領地之後,他很快就靠自己的智慧,成為了這裡堪比大巫師地位的存在,因為,他會治病,像大肚症這樣的絕症,他都能輕易醫治。

 “嗯,你還要讓嶺南那邊的人盯的緊些,但有什麽新東西,立即摸索技術,傳送到這裡來,咱們要讓蒙舍詔迅的崛起,統一諸部,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度。”

 王浩並不是穿越者,但是,他非常的聰明,或許不擅長創造,但卻非常擅長學習,所以,他只是學習了孫享福在嶺南的一些做法,就快的在蒙舍詔站住了腳,能夠幫助百姓解除病痛,帶給他們一些更好的生活物資,足夠讓處於貧窮落後狀態的蒙舍詔百姓對王浩感恩戴德了。

 所以,在蒙舍詔的王浩,就跟在嶺南的孫享福一樣的,是受全民愛戴的人物。

 而王浩為什麽要跑來蒙舍詔,策劃將諸多分散的部落整合成為一個國家,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前番有屬下的探子回來說,林邑國沿海有個小部落,跟嶺南那邊的聯系比較密切,還看到孫正明的水輪帆船給他們接濟物資,細查之下才知道,這個叫巴塔的部落,原本只是一個幾百人的小部落,領叫巴木,三年前就是他給孫正明提供了稻種,後來在孫正明的支持下,他的部落壯大了好多倍,現在,光是配有鐵質武器的青壯就有數千人,佔據了沿海周邊數百裡的范圍,連林邑王范梵志都不敢與之交惡,而且,他們還在快擴張,據說已經在籌備建立城池了。”

 “孫正明在交趾沿海展了一股勢力?”

 聽到這個消息,即便是智慧如王浩,也有些意外,林邑國便是建立在漢朝的交趾郡舊地,其情形與雲南這邊沒什麽兩樣,各處深山老林的部落,並不認同所謂的王,處於多部落自治的狀態。

 而巴木這股勢力,其實是趙龍為了練兵,偶然展起來的,現在,卻是很有可能影響王浩的一些計劃,因為,他原本就打算將雲南六部統一之後,繼續向南邊方向擴大展的。

 他絲毫不懷疑在孫享福更多的支持下,這個巴塔部落,會展成為南方沿海的主宰,因為在這裡,有鐵質刀槍箭頭,就已經比大多數用竹槍竹棒子的部落先進很多了,更何況,他們還會獲得很多孫享福的技術,或者武力上的支持。

 “這個部落的崛起跟您的計劃有衝突嗎?要不要屬下想辦法將其除去?”

 “那倒不用,你先派人密切關注吧!要是現在動了他們,很可能引起嶺南方面的注意,孫正明和馮盎聯手,在南方,沒有人是他們的對手,咱們以後行事,必須要更加謹慎些了。”

 王浩說完,就開始閉目沉思起來,張誠知道他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喜歡別人打擾,便不再作聲,退了下去。

 蒙舍詔的領地在六詔之中處於最南邊,所以被人稱之為南詔,其部落子民,也被稱之為南詔人,他們特別喜歡養豬,而且還養在自家房子底下,這導致村落裡面總有一股臭烘烘的豬糞味道,可他們似乎並不抗拒這種味道,張誠卻是有些受不了。

 據說長安那邊現在有好多一年就能出欄過萬頭的豬場,那裡的豬長的很快,豬舍也乾淨,關鍵是殺出來的豬肉,不像南詔人養的那麽大騷味,張誠很想讓人去學習,然後將技術引進過來,教這裡的人養豬,反正王浩目前只是想幫舍龍展蒙舍詔,在他們的主要產業上幫助他們升級,會讓他們的展進步很大。

 不一會,張誠就召喚了自己的屬下分配任務,誰知道,他又從屬下哪裡得到了新的情報。

 巴塔部的人確實開始建城了,雖然城牆不算高大,但建築的城池,完全是漢人城池風格,據說這座城將取名廣治城,而這還只是他們建立的第一座城池,稍後,他們將恢復整個漢朝時期日南郡的建制,也就是說,他們要將這裡歸入大唐,成為一個郡。

 這是一個重要消息,張誠馬上將其匯報給了王浩,讓他終於在王浩一向古井不波的臉上看到了一絲興奮。

 “日南郡舊地現在屬於林邑國,看來孫正明一早就對南方之地有想法了,去告知舍龍,稍後我要見他。”

 王浩下達命令之後,便快的在自己的桌案上做起了計劃,他的料想其實出現了偏差,孫享福連北方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哪裡顧的上南方,巴木一系列的舉措,都是馮盎在得知了這邊的情形之後,推動進行的。

 熟讀歷史的馮盎知道,這裡在漢朝時期就是一塊是非之地,時叛時降,而且,這裡受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用的文字,也是南印度文字,雖然武德六年林邑國王范梵志遣使朝貢過大唐,但此後,卻是跟南印度,吐蕃,交往密切,其國內也並不推行中原文化,久而久之,必成禍患。

 在馮盎看來,居安要思危,嶺南現在日漸富裕,就更別要防備別人打這裡的主意了,早日將漢文化推進到周邊,後面就會少很多麻煩。

 孫享福在北方都在不斷的向外拓展,他在南方怎麽能閑著呢!等巴木這樣完全由他扶植起來的勢力將林邑國推翻之後,整個南方沿海,便都在他的管轄之下了,平白為大唐擴土數千裡不說,還能壟斷整個南亞的海上貿易。

 他這個計劃,卻是讓王浩加快了自己的計劃節奏,整個南詔之地,開始籠罩起戰爭的陰雲。

 在長安的孫享福,根本不知道南方的情況,他只是通過定期與馮盎和趙龍的通信,知道一些嶺南的基本情況。

 得到了周純屬下幾個建築方面的人才的支持,新廣州城已經開始建設了,為此,馮盎征調了百越各部十幾萬青壯,同時,還有他的水軍在東南亞沿海,以及東邊沿海抓來的數萬奴隸,總施工人數過二十萬。

 而馮盎的本部人馬,卻依舊以糧食,糖,生鮮瓜果,海魚,海上貿易等幾個項目,和軍隊建設為主,這些項目展起來之後,馮盎對於百越各族的震懾力度更強了,而且,各部的青壯,都在不斷的脫離自己的部落,流入到馮盎手下。

 這種情況讓百越各族的領,對於自己部落內的子民逐漸失去了控制,歸化一統,已經成為了百越各族的大趨勢,當然,過程還會有很多小坎坷,馮盎已經隨時準備對最後的那些死硬份子揮起屠刀了,因為,經過一輪軍事裝備大換裝之後,他已經有了絕對的軍事實力。

 所有人都在照著自己的計劃乾著事情,長安的那些世家子也是如此,無影兒屬下的人馬在三天之後,終於探查到了盧文淵幾家在礦場方面的一些情報,結合王家和崔家給孫享福提供的一些情報之後,孫享福已經能夠很明確的知道,這幾家暗地裡控制的礦場的數量和位置了。

 將這些情報整理成冊之後,孫享福就轉交給了侯君集,相信以他的軍事才能,用十萬大軍,對付分散在各地,幾百千把人的山賊土匪小股勢力,應該不在話下。

 接受了孫享福的一些建議之後, 侯君集很快就出兵了,他只是去了一封密信給各地帶兵來長安集訓的將領,那些府兵便被直接調派到了偵查到的地點,形成了包圍圈,相信,用不了幾天,就會有捷報傳來。

 而這時,李世民回長安的隊伍已經過了黃河,沒幾天就能回到長安了,然而,長安城內卻突然出現了一絲異樣。

 “都督,長安城內有新情況,讀書人聚會的規模越來越大,似乎開始抨擊新的科舉制度了。”無影兒進了孫享福的書房,稟報道。

 情報組擴充了之後,不僅會隨時接受孫享福指定的偵查任務,還會將一些市面上一些異常情況及時匯報給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