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不典型偵探》第104章 月光――排中律
  第一百零四章月光——排中律

  “你說,會不會是下一個受害人的信息?”毛利小五郎沒有說話,倒是目暮警官說了起來。

  “恩,有道理。推理小說不都是這麽寫麽。給下一期犯罪留下伏筆。”佐藤美和子附和著自己長官的話。

  “也就是說,肯定會有下一個死者。”毛利小五郎這麽總結著眾人的共識。

  柯南在一旁,聽著杜康和幾個人的對話,沒有插話。

  畢竟是小孩子,人微言輕。而且柯南也想聽聽,聽聽看自己認為有著最大嫌疑的杜康是什麽樣的思考。

  “不過,如果真的是連續殺人的話。那麽凶手肯定知道自己昨天的行為肯定會引來警察吧。”杜康順著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這麽繼續推測著。

  “杜君,你的意思。”佐藤美和子聽出了杜康的潛台詞。

  “叫我杜康就好了。我有個遠方表叔就叫杜君,你這麽直接叫我有點別扭。”杜康這麽說著,“我是說,真的只有這一個人死了麽?”

  “哥哥,你的意思是,昨天晚上……”柯南明白了杜康的意思。

  凶手在警察到來之前,把一切都做成既定事實。

  反正殺兩個人和殺三個人區別已經不大了。

  在日本,判處殺人犯死刑,第一是故意殺人,第二是殺人數目超過兩個。

  如果說只是殺了一個人,還可以收手。殺了超過兩個人,收手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不對麽?換成是我,也會這麽做吧。”杜康完全不介意一堆警察把懷疑放在自己身上,“在警察到來之前,把案件做實了。”

  “而且,夜晚殺人,不是比白天行動更加方便嘛。”杜康從作案時機分析著,“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

  “可是,目前報案的,就只有這一起呀。”佐藤美和子聽出了杜康對警方的懷疑和不信任,“我們警方還不至於連報案的個數都搞錯。”

  “我並不是針對警方。”杜康這麽說著,“你也說了,不至於把報案的個數搞錯,你自己想想,裡面有什麽邏輯問題?”

  “邏輯問題,有麽?”佐藤美和子重複著自己的話,發現並沒有什麽邏輯問題。反而更覺得杜康是在隱隱約約針對警方。

  “也就是說,有可能有人死了,但是沒有人報案。是吧,杜康,你是這個意思吧。”毛利小五郎反應出了杜康的話裡針對佐藤美和子的話裡的邏輯漏洞。

  身為前刑警的毛利小五郎,十分簡單地就得到了杜康說的問題的答案了。雖然不是四科的警員,但是也多少會了解過。有些案件發生了,但是沒有人報案,警察就不會去參與。而有些案件,哪怕是嫌疑人鎖定了,證據也有了,但是沒有屍體,也就無法定為死案。

  “沒錯。如果人死了,但是沒有人報案,你說有沒有這個可能。”杜康看向佐藤美和子,這麽提問道。

  “你是說,還會有第三個死者?”佐藤語氣急迫。

  “你看淺井成實那雲淡風輕的樣子,搞不好就是把該殺的人都殺過了。”當然,這是杜康的心裡想法,嘴上卻說的是另一套。

  “聽著曲子,應該確實是月光第二樂章。我早該想起來的,月光的第二樂章不是升c小調,而是降D大調。剛才看到那五個降調符號的時候,我就應該反應過來的。”杜康這麽說著,“如果是嚴謹的罪犯的話,肯定還會有第三樂章的。問題是……”

  “問題是什麽?”佐藤美和子很是負責地扮演著偵探們的捧哏的角色。

  “哥哥,你的意思是,不止是三個麽?”旁邊的柯南這麽問道,“可是,如果不是三個的話,為什麽要用月光呢。月光奏鳴曲可是三個樂章的。”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只不過下一輪,可能不是月光,而是別的。比如說暴風雨,比如說悲愴。”杜康如此說著。

  “雖說這個小島叫月影島,配上月光奏鳴曲更配。不過,萬一凶手覺得殺人的事情比較悲愴,或者說自己的人生比較悲愴,最後再來個悲愴奏鳴曲呢。”

  “或者說這個島每到特定的季節,就會有強烈的暴風雨,凶手預計要在那個時間段完整結尾,再配上暴風雨奏鳴曲呢。也不是沒有可能吧。”

  杜康說的暴風雨和悲愴,同樣都是貝多芬的奏鳴曲。如同《月光奏鳴曲》一般。

  《暴風雨奏鳴曲》,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d小調,也是三個樂章。題目如同舒伯特的《魔王》取自歌德的同名詩那樣,《暴風雨奏鳴曲》的題目,據辛德勒當年請教貝多芬闡釋此曲,貝多芬回答的,取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而《悲愴奏鳴曲》,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也是三個小調。

  “那就是說,數量的參照並沒有意義。”毛利小五郎這麽推測著。

  三個、六個、九個。數量到這這種地步,已經沒有什麽參照意義了。

  “佐藤,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麽?”看了看裝出一副小大人樣子的真大人轉小孩的柯南,杜康覺得還是和妹子聊天更愉悅。

  “你想說什麽?”看著杜康突然扯到別的地方,不知道杜康想幹什麽。

  “愛麗絲掉下到兔子洞之後,發現桌子上有鑰匙。但是夠不到鑰匙。恰巧當時擺在愛麗絲面前有個蛋糕,她覺得,如果吃了蛋糕的話,變大的話,就可以拿到鑰匙把門開開,如果變小了,就可以從門下的門縫躥過去。”杜康舉著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例子,“你說裡面有什麽邏輯漏洞麽?”

  “漏洞,有漏洞麽?”佐藤美和子想都不想,這麽反應著,“很合理啊。”

  “看來,你不適合當邏輯學家。”杜康這麽吐著槽。畢竟,想都不想就這麽得出結論,未免太草率了。

  就算是一般人,發現沒有什麽邏輯漏洞,在聽了杜康如是說之後,也會再去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有什麽東西忽略了麽。

  就跟考生考試提前交卷,你交給老師了,老師接過了你的卷子,然後看了看,對你說“你在回去檢查一下”。擱在正常人的想法,肯定是老師提醒你,有些題寫作了。你就算一時間不覺得自己哪裡有什麽錯誤,好歹也先拿回去,就當給老師個面子。

  而佐藤美和子的態度仿佛是那種“放心,題都做對了,不用檢查了。如果錯了,是出題的搞錯了”這種。

  “我本來就沒打算當邏輯學家。”佐藤美和子這麽說著,不過還是又重新想了想杜康說的問題裡可能會有的漏洞。

  “是變得不夠大或者不夠小麽?”佐藤美和子考慮了一下,這麽說道。

  “是排中律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