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不典型偵探》第28章 月光――圍城
  第二十八章月光——圍城

  “為了守護島上的漁場和島民權益,請支持人民代言人——清水正人。”

  仿佛是打臉一般,一輛小汽車帶著大喇叭從門口的道路上行駛了過去。這種仿佛是用來宣傳某家商店的方式竟然用來用來宣傳議員,杜康覺得也是蠻有喜感的。

  在祖親那裡,杜康從來沒見過這種方式。而在美帝,一頭悶到實驗室,要不就有意無意地跟著宮野志保,也沒有見過這種玩法,一時間杜康覺得還蠻新鮮的。

  “嘛,最近島上要選村長了。”淺井成實的臉也不由紅了起來,“平時還是很安靜的。”

  “沒關系的。”杜康揮揮手,示意淺井成實不要羞愧,“比起東京那邊,這裡的很低調了。”

  雖然在東京沒有真正見過這種場面,不過電視裡還是時有報道選舉參選什麽的。

  “對了,杜康先生為什麽會來月影島呢,是看到什麽旅遊介紹了麽?”淺井成實果然不出杜康的預料,問出了這個問題。

  和自己委托的毛利小五郎同樣來自東京,這怎能不讓有著自己計劃的淺井成實心生疑惑。要說是巧合未免也太戲劇化了,但是如果不是巧合,又是因為什麽呢。

  與其放任這個未知因素,不如主動接觸一下。搞清楚杜康一行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要來月影島。

  “嘛,其實我本來選的地方是伊豆群島的另一個島嶼。不過我的女朋友看到這個島的名字,覺得很有貝多芬的感覺,就決定來這個島上了。”杜康這麽說著,“恩,我女朋友是演藝從業者。”

  克麗絲溫亞德確實是演藝從業者,還拿了奧斯卡獎,雖然不是杜康的劇本。杜康寫的都是電視劇的本子,拿不了奧斯卡的。

  “哦,這樣啊。”淺井成實聽了杜康的話,回應著。

  “確實,這個島的名字讓人想到了貝多芬的第十四號奏鳴曲。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一樂章了。”仿佛是試探一般,淺井成實有意把話題往音樂上聊,想要看看杜康是不是真的懂這些,還是只是托詞。來這裡其實是別有原因。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02年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即使在中國,這個曲子也是十分有名的。不過不是因為音樂,而是因為語文。

  在中國,音樂課是否會上,主要取決於你的語數英老師是否都沒有補課計劃。

  義務教育課程試驗標準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本第二十六課《月光曲》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月光曲”為標題杜撰的一個動人“故事”。注意,杜撰的。

  這部作品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第二樂章-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喜歡第一樂章麽,一般人應該更喜歡第三樂章。”杜康如此說道,“其實我一直都以為月光是專指第三樂章的。”

  “第三樂章的話,確實更有技巧。更像是感情爆發後的宣泄”淺井成實這麽回答著,然後仿佛不好意思一般說著,“不過我從小就喜歡第一樂章。相比第三樂章要更婉轉,惆悵。”

  “嘛,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其實我更喜歡第二樂章。”杜康這麽說到。

  “第二樂章麽。喜歡這個樂章的人可是很少見的。

”淺井成實驚訝的說道。  “第二樂章仿佛是一個渺小的人,在黑夜中遙望點點的星空。又像是星空在黑夜裡俯瞰著人。兩者因為夜的原因,建立起了遊絲一般的關系。”杜康如此說道。

  “這種評價,還真是獨特。”聽著杜康對音樂的描述,淺井成實這麽對話著,“就像是尼采說的,你在凝視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說起來,李斯特也形容過第二樂章是兩個深淵中之間的一朵花。”

  “嘛。其實相比貝多芬,我個人更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杜康這麽說著,“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聽列寧格勒。”

  “肖斯塔科維奇麽。肖七的話,確實十分有名。”淺井成實想了想這麽說道,“肖斯塔科維奇自己也說過,此曲是戰鬥的詩篇,是堅強的民族精神之讚歌。杜康先生還真是富有鬥志。”

  兩個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也都明白這首偉大的傑作所發生的背景。

  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原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紀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如果沒有91年發生的蘇聯解體的事情的話,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毫不客氣的說,在馬克思區分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後作為時間坐標劃分人類文明的話,肖斯塔科維奇是新的人類文明裡最優秀的音樂家。當然了,如果有人非要加上鹿晗、王源等人的話,你們開心就好了。

  而他的《第七交響曲》(1941)是在戰爭爆發後約一個月開始寫作的,僅用三個多月便完成,大部分總譜是在戰火紛飛的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寫出的,它是題獻給這座英雄城的。

  “可能是錯過了那個時代,我倒是沒怎麽聽出來戰鬥出來。不過倒是確實聽出了圍城的感覺。”杜康這麽說著,“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去。 ”

  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軍隊以閃電般的速度入侵蘇聯,在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裡便包圍了列寧格勒直逼莫斯科。為了鼓舞士氣,蘇軍派人到前線逐個尋找當年樂團的樂手並把他們安全撤回市區秘密進行排練,修繕演出場地,甚至用軍用飛機運送總譜。

  音樂會演出之前,蘇軍最高指揮部下達了重創敵人的命令,一時間蘇軍陣地大炮齊鳴,用所有的炮火對敵軍進行猛烈的轟擊。強大的炮火換來的是短暫的寧靜。此時音樂開始!人民走出掩體,走上大街,聆聽廣播轉播的音樂。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閱兵式。當時納粹德國軍隊已經到達莫斯科附近,但斯大林決定如常舉行閱兵並在閱兵式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受閱部隊接受完檢閱後隨即開赴前線作戰。在閱兵方陣前往紅場的路上,不少的士兵滿臉灰塵、衣著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閱兵現場也是比較混亂,由於各種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陣也極不整齊。

  盡管這是蘇聯紅場閱兵史上,一場最“不堪入目”的閱兵。但是毫無疑問這是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閱兵。沒有之一。

  而同樣,發生在列寧格勒的音樂會,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會。

  “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去麽?”淺井成實重複著杜康的話。

  “其實這是我們國家一個文學家說的,本來是形容愛情、婚姻的。”杜康說道。

  “哦,這樣麽。”淺井成實這麽反應到,“要是有機會,還真是想拜讀一下這本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