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浩然的話讓於學敏突然就不自然起來,神色中帶著點緊張、憂慮,一時間似是不知道怎麽接蔣浩然的話。
蔣浩然未聞般,繼續說道:“這次你們準備哪支部隊南下,有多少人?”
於學敏咽了一口口水,道:“115師、120師,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和第三縱隊,還有一些地方遊擊隊,共十三萬多。”
“什麽,兩個師三個縱隊?”蔣浩然聞言忽地從沙發上站起,鼓起眼前望著於學敏,驚呼道。
八路軍的編制只有三個師,前面兩個師再加上129師,編制時不過三萬多人,是GCD的三大主力師。到這個時期,他們又發展了五個縱隊,同屬主力部隊。
八路軍的縱隊雖然名義上是師級,但每個縱隊下轄七八個團,甚至是十幾個團,兵力上比三大主力師還多,一個團幾百人有可能,上千人不新鮮,大幾千人也不奇怪。
蔣浩然原本以為,八路軍也就是小股部隊南下,依托新四軍在淮皖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從未想到他們會如此大規模地遷徙,所以自是震驚無比。
而且,這麽多的部隊調動,牽涉的方方面面不知凡幾,不但讓日軍高度注意,重慶政府恐怕也會高度緊張,蔣浩然一時間都有些摸不準延安那位的意圖是是什麽,簡直有些蒙了。
於學敏好像也沒有意料到蔣浩然會突然有這麽大的反應, 趕忙起身,疾呼道:“總座別著急嘛,聽我把話說完再說。”
“好,我聽你說,我倒要聽聽你們想幹什麽?”蔣浩然說著又坐下來,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於學敏也再次坐下來,將此行的目的娓娓道來。
自岡村寧次上任之後,對東北華北的掃蕩、蠶食就沒有停止過,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八路軍的幾個大的抗日根據地都被日軍徹底摧毀,現在的敵後根據地就剩下陝甘寧、 晉察冀一帶還算健全,其他的都已經不成規模、不成氣候,八路軍傷亡極大,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此種情況下,延安決定,八路軍主力一部繼續留守陝甘寧、 晉察冀一帶,繼續和日軍糾纏,一部過黃河進入大別山,與新四軍互為犄角。
但這樣一來,八路軍就要面對尾隨而來的華北日軍和華中日軍的大力圍剿,所以,延安方面希望蔣浩然從中協助,幫助他們完成這次戰略轉移。
具體的方案其實也簡單,就是想讓蔣浩然打黃山,牽製華中日軍,讓華中日軍抽不出兵力來對付八路軍,他們就能從容進入大別山,完成這次盛舉。
蔣浩然聞言,神情凝重,半天沒有說話,內心卻是激蕩不已,這麽大的手筆估計也只有延安那位敢做決定。看似是八路軍被日軍逼迫的無奈之舉,但蔣浩然明白,這當中已經為將來的內戰布下了棋子。
現在整個抗日的局勢已經看見了曙光,雖然日軍依然在中國橫行,但隨著英、米、蘇聯介入,日軍已經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終將迎來一敗,此時八路軍主力南下,就意味著他們從敵後戰場轉入了正面戰場,從眼前來說,是為了抗戰反攻做準備,就長遠來說,一旦八路軍在大別山站穩腳跟,將來日軍退出中國戰場,他們也為將來的內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北、華中、華南可以快速連成一片。
雖然想到了這一層,蔣浩然當然也不會點破,苦笑道:“你們應該還有要我幫忙的吧,單純打黃山應該還不能解決你們當前的困境吧?”
蔣浩然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大別山的後防線是第五戰區的防區,而委員長是不可能同意八路軍進入的,蔣浩然既然能從中看到將來的局勢,委員長這點眼力勁也有,要想這個如意算盤成為現實,那還得自己遊說重慶政府,讓委員長放下這層顧慮,但如此一來,自己在委員長心中的形象算是完全毀了,就算不被懷疑通共,這個親共的嫌疑怕是妥妥地跑不掉了。
果然,於學敏一拍大腿,驚呼道:“神啦!我們老總說,只要我話一出口,您就會明白,開始我還不信,現在不佩服都不行了,的確,我們還希望您能想辦法,幫我們向第五戰區借條道。”
蔣浩然道:“你們老總?哪位老總?”
“當然是我們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於學敏無比自豪地說道。
蔣浩然訕笑道:“怎麽,他算定我會幫你們這個忙?甚至還還確定我能幫你們把這事辦成啦?”
於學敏道:“我們老總說了,如果你都辦不成,那就沒有人能辦成這事,他還說,您是一個愛國將領,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這事您肯定會答應的!”
從於學敏的話裡, 蔣浩然基本可以確定延安方面並沒有向下面的人公布自己的黨員身份,甚至連朱老總都不一定知道,雖然話說得這麽滿,只怕搏一把的成分佔了主導,當然,延安的那位和周公肯定是知道自己會同意的,要不然,沒有自己這枚棋子,他們還真不敢走這招險棋。
蔣浩然遲疑了半會,隨即很爽快地答應了於學敏,他決定幫這個忙了,但也沒有忘記裝腔作勢一番,他這樣做也就是為了這個苦難深重的民族、為了早日驅除日寇,而且,幫忙也隻限於此,至於將來八路軍深陷日軍的重圍,那他可就幫不上了。
於學敏可沒有想到事情如此順利,當即大喜往外,胸脯拍得當當響,隻說這就夠了,如果八路軍真被日軍包圍了,那是他們沒本事,怨不得別人。
而蔣浩然把話說得這麽絕,也是有深意的,一方面提醒他們小心謹慎,另一方面,在這個抗戰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蔣浩然還真不能和委員長鬧翻,甚至是站到對立面去,那樣會給眼前的抗戰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接下來的時間裡,蔣浩然詳細問了八路軍目前的具體位置,同時也很奇怪,十幾萬人到底怎麽穿過日軍的重重封鎖,進入大別山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