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抗日猛虎軍》第283章 糧食問題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到了凌晨時分,守在指揮所的王海濤得到了戰士的報告,留下打阻擊的分隊回來了,王海濤又親自去看了一下,知道阻擊分隊並沒有與宣城內增援的日軍交火,當他們看到據點方向的火光時,宣城內增援的日軍還未到達他們的阻擊陣地,劉益下令撤退,所以分隊的戰士們一槍未放便撤回了楊柳鎮。

 大家在楊柳鎮休整了一天,第二天的中午才全部回到了涇縣縣城。王海濤這次出去了二個月時間,回來時發現涇縣有了明顯的變化。街上的行人明顯增多了,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行色匆匆,還有商店裡的顧客增多了,猶其是日雜商店。

 王海濤回到涇縣後,顧不上休息,立刻召開了全旅各部門主官會議,涇縣縣長汪道元也受邀參加。會議開始時是各部門分別向王海濤匯報這二個月的工作情況,其中最主要的征兵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獨立團再次擴編了二個營,共一千五百名戰士,偵察團和警衛團人數上是分別擴大了一個營,但是訓練只是初見成效。

 至於民生這一塊,汪縣長匯報道:“現在涇縣午季糧食已全部收割完畢,按民國稅率,己征收糧食五百萬斤,百姓們雖說是有了收成,可是只有一半的家庭可以達到溫飽。全縣糧食的缺口還是非常大啊。另外,這二個月中全縣新開了各種作坊十三家,再加上軍隊招收了大量的青壯,全縣的勞力己有不足之勢。”

 王海濤以前也從沒有過管理一個縣城的經驗,當年在龍州縣時,也只是管著保安團的事,地方上的事很少插手過問,現在聽了汪縣長的匯報,一時也沒什麽好辦法。因此王海濤也只能把地方上的事先放一放,等過幾天再找齊工商界人士後再商議了。

 會議之後,王海濤對這二個月裡涇縣和部隊發生的事多少了解了一些。他找來了副旅長黎遠宏和後勤處處長韋長海,先是來到倉庫,找了間庫房把儲物戒指裡帶回來的軍火、物資以及油料等物品放了下來。又聽說韋長海這裡錢不多了,給了韋長海二十萬塊大洋。

 部隊上使用的大洋成色很足,這也讓各個商家十分歡迎,現在只要韋長海說部隊上需要什麽東西,就有商家主動的送上門來。不僅如此,獨立旅的戰士軍紀也是極好,無論是消費還是購物都是現金,基本上沒有賒欠的,所以現在的涇縣城內穿著軍服的人是最受歡迎的人,這也是征兵之事非常順利的原因之一。

 東西放下了,錢也交給了韋長海,王海濤就對二人提起了建一座正規醫院的事。想建一座正規醫院,選址並不難,關鍵是建造和以後的經營。這裡會蓋房子的,建個宅院還行,想要他們建樓房可就有難度了。涇縣現在最高的那棟電報局的三層樓房,還是從蕪湖請人來建的。

 這與王海濤的設想完全不一樣了,可是現在根本不可能再從蕪湖去請人,再說就算把人請來了,沒有鋼筋、水泥你讓人家拿什麽去蓋樓?別忘了現在的涇縣還處在日軍的封鎖之中呢。無奈之下王海濤只能是找個地方,多蓋些平房以做醫院了。

 之後的幾天,王海濤都在基層的連隊中,觀察部隊的訓練情況。別說這涇縣招來的兵源還真不錯,有一小半的人都上過私塾或是有點文化。至於身體更是不錯,平時每日爬山和乾活讓這些小夥子不僅是身體很好而且腳力都不錯,翻山越嶺十分輕松。

 至於偵察營和警衛營的新兵則更是從應征的新兵中挑出來的,各方面的條件都沒話說。王海濤觀察之余還親自指導起偵察營和警衛營的新兵訓練起來,並從中發現了十幾個好苗子。其中有二個原來的獵戶子弟,更是尖子。

 這二人是堂兄弟,一個名叫汪大山是哥哥,一個名叫汪小山是弟弟。這兩人從小就跟著爺爺學打獵,而他們的爺爺更是十裡八鄉有名的獵人。二人不僅對野外生存、藏蹤隱跡十分精通,還都有一手好槍法。進了部隊後,訓練了一段時間,就能用一把三八式步槍擊中三百米外的酒瓶。

 王海濤考察了二人後,親自把二把加裝了瞄準鏡的德製毛瑟98k狙擊步槍交給了這兄弟二人,並把他們留在了身邊親自加以指導。王海濤一心是想把這兄弟二人培養成唐雲、唐樹兄弟倆那樣的狙擊手。為了這兄弟二人,唐小山硬是從王海濤那裡又磨去了十支帶瞄準鏡的狙擊步槍,才-->>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肯放人。

 幾天后,在王海濤的要求下,縣長汪道會又把全縣工商界裡有些名望的人都請到了縣政府。這次的見面自然比第一次見面時氣氛好了很多,通過幾個月的接觸,這些人也看明白了王海濤是個什麽樣的人,看明白了駐守在涇縣的是一支什麽樣的部隊。

 所以當汪道元縣長宣布開會後,王海濤並沒有過多的閑話,直接說道:“諸位,今天請大家來此,是有幾件事想和大家商議一下。第一件事就是涇縣的糧食問題。古語說‘民以食為天’,大家都知道涇縣歷年來都是糧食不足的縣,現在涇縣又面臨著日本人的封鎖,外面的糧食更加難以運送進來,如何解決涇縣缺糧的問題,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對此大家有什麽主意,不妨說說看。”

 王海濤的話引起了眾人一片商議聲,過了一會,有一身穿青色長衫的中年人站了起來說道:“王司令,某乃四海商號掌櫃,姓張,名叫張子良。我的四海商號在涇縣城內一直以做糧食生意為主。不瞞王司令,我的四海商號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都有分號,每年也是從這些地方調運大批糧食前來皖南山區。可是今天這糧食卻都堆放在江西,根本運不進來。月初時我還想運進兩船糧食,結果在經過蕪湖境內時被日本人扣下了。我也沒辦法啊!”

 王海濤聽完後問道:“你們運糧是通過水運嗎?怎麽被日本人發現和扣下的?”張子良答道:“王司令有所不知,我們涇縣道路多是山路,貨物運送不便,因此大宗貨物運送都是通過青弋江進出。我的二船糧食剛從長江轉進青弋江就遇上了日軍在江面巡邏的汽船,日軍一見船上是糧食就當場給扣下了。”

 王海濤問道:“日軍的汽船都是在什麽地方巡邏?巡邏的船隻數量多嗎?”張子良答道:“回王司令,日軍的汽船都是在蕪湖的水面上巡邏,每次也只有一隻汽船,不過現在巡邏的次數增加了,連以前不巡邏的夜裡也有汽船巡邏了。”張子良的話又讓別的老板都議論道:“是啊,這小日本的巡邏船只要遇上了,那可就人財兩空了。”“誰說不是哪,上次我一船布也遇上了小日本,不但布沒了,兩個夥計也被小日本打死了,讓我賠了不少錢。”

 在眾人的議論中,王海濤思考了一會後說道:“諸位先別急,這事我來想辦法,為了涇縣能發展生存下去,打通商路是唯一的方法。下面我來說說第二件事,那就是教育上的事,據我所知原來涇縣就有幾個小學堂和一所中學,日本人佔領了涇縣後,學堂就關了。現在涇縣又在國民政府的管理下,那麽這些學堂和中學仍然要開學。

 我的意見是讓能上學的孩子們盡量的去上學,以前上學要交納的學費,現在一律免除。這幾個小學堂和中學的一切費用,我會拿出一筆錢來支付,只是這是涇縣每個人的事情,所以學堂和中學到諸位商家處采購時,還請諸位商家不要太過才好。汪縣長,你盡快的把這些學校的每月所需費用報給我,我好撥付給縣政府,也讓孩子們盡快的去上學。”

 王海濤之所以突然提出了教一育一事, 是因為這幾天王海濤經常看見有些十來歲的孩子在幫著大人們乾活,當王海濤問起這些孩子為什麽不去上學時,有的孩子說學堂停課了,更多的孩子卻說沒錢上不起學。因此王海濤才想讓這些孩子免費去上學,至於幾所學校的費用,對於現在的王海濤來說不值一提。

 王海濤的話又引起了眾人的震動,一位老者起身說道:“王司令可謂功得無量,能以一己之力,擔付起一縣稚子之教育,實在讓老夫佩服。然此乃涇縣大家之事,豈有讓王司令一己擔之,老夫不才願現上一千元以表心意。”有了老者帶頭,眾人紛紛解囊,一時間這個五百,那個一千。

 王海濤說道:“好!涇縣不愧是人文之地,諸位的心意我已明白,這樣我們成立個教育基金會,選出一得高望眾之人任會長,再選出二人任理事,共同管理為了教育各方捐贈的款項如何?”王海濤的提議大家一致通過,最終選出最先捐錢的老者,名叫錢俞之的為會長,又選出了二名理事,當場收到了捐款一萬四千六百元。最後王海濤一下捐了一萬塊現大洋,並表示不足自己再補,也算把這事定了下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