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抗日猛虎軍》第405章 救援英軍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韋斌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趕到了離仁安羌只有十公裡的浦甘。在浦甘偵察分隊發現了日軍的蹤跡,經過一番偵察後,偵察分隊確定有日軍二個步兵大隊在這裡建起了一道防線,目的恐怕是防止英軍向曼德勒方向突圍。偵察分隊忙向四六零旅的旅長韋斌進行了匯報。

 對於四六零旅來說,二個日軍的步兵大隊是根本無法阻攔住自己前進的腳步的,韋斌馬上下令以重型裝甲車為先導,步兵八七一團和裝甲車協同作戰,先突破日軍的陣地,然後由步兵八七二團追剿逃散的日軍。旅屬火炮營的五門105口徑自行榴彈炮和十八門75口徑野戰炮進行掩護。

 四六零旅做為一個機械化旅,好處是長途急行軍時,戰車們都坐在卡車上,不會消費體力,因此並不需要怎麽休整就可以投入戰鬥。半個小時後,炮營的炮兵陣地建了起來,十輛重型裝甲車做為突擊尖刀,已經完成了作戰準備。十五輛輕型裝甲車在重型裝甲車身後,做為掩護。裝甲車的身後,是八七一團的步兵整裝待發。

 攻擊的命令一下達,先是炮營的二十多門火炮先用炮火把日軍的陣地給犁了一遍,炮聲一停重型裝甲車一聲轟鳴,帶頭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突擊,在他們身後是八七一團一千多名全副武裝的官兵。這些官兵手持著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輕武器伴隨著裝甲車一同對日軍陣地發起了突擊。

 陣地上的兩個日軍步兵大隊,目的是防止包圍圈內的英軍向曼德勒方向突圍的,根本沒有準備會有增援的部隊從曼德勒方向過來。因此陣都是朝向仁安羌方向布置的,這時一頓炮火早己把這二個步兵大隊炸的暈頭轉向,再加上裝甲車一突擊,沒費多大勁就擊潰了陣地上剩余的日軍。

 突破了日軍陣地,裝甲車和八七一團並不停留,仍然向仁安羌突進,收拾殘余日軍的任務就由八七二團來完成。八七三團掩護旅部和炮營也同樣繼續向仁安羌方向前進。韋斌和旅部前進了不足五公裡,八七一團團長陪著一名身著上將軍服的英國軍官,還有一幫人來到了旅部。

 韋斌正準備詢問是什麽情況,那幫人中一名英軍少校站了出來,先敬了個禮,然後用不流利的中文說道:“你好,中國的將軍先生,這位是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韋斌一聽是英緬軍司令,忙立正敬禮,說道:“您好,將軍!我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九十軍二一零師四六零旅旅長韋斌。我奉命前來增援仁安羌的英國軍隊,並掩護英國軍隊撤退。”

 那名英軍少校用英語把韋斌的話翻譯給了亞歷山大司令官,亞歷山大司令官接著又對少校說了一通。少校翻譯道:“中國的將軍先生,亞歷山大司令官說‘感謝中國軍隊能及時趕到這裡,現在還有將近一萬名英國士兵為了保證大部隊後撤,被日本軍隊包圍在了堯河以東,希望將軍先生能夠馬上派出部隊,救出被包圍的這些英園士兵。’”

 說完少校又對韋斌說道:“將軍先生,被包圍的英固士兵們情況很不好,如果將軍不派部隊救出他們,那他們就只能戰死或進戰俘營了。”韋斌答道:“少校先生,請轉告司令官,我們四六零旅趕來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救出英軍,並掩護你們撤退。我馬上命令部隊向堯河前進,一定能救出被圍困的英軍的。”

 少校又把韋斌的話翻譯給了亞歷山大司令官,亞歷山大司令官聽完後,臉上露出了笑容。大聲的說了幾句話,並主動對韋斌伸出了右手。韋斌不等少校翻譯,先伸出右手握住了亞歷山大司令官伸出的手,這時那名少校才又翻譯道:“亞歷山大司令官對將軍先生能及時救助英國軍隊表示感謝,並說要向史迪威參謀長提出對將軍先生英勇的行為進行獎勵。這裡就全部移交給中國軍隊和將軍先生了,亞歷山大司令官將帶著這裡的英國士兵們先行撤退。”

 在亞歷山大司令官帶人離開後,韋斌馬上下令給八七一團團長韋紹豐,讓部隊立刻向堯河方向突進,務必先搶佔堯河渡口。部隊仍然以裝甲車為尖刀,協同八七一團直向堯河渡口而去。當韋斌也帶著部隊向堯河前進時,和後撤的英軍相對而過。

 八七三團團長唐昱看著英軍對韋斌說道:“旅座,我看這些英國佬武器裝備並不差,火炮、坦克、裝甲車、輕重機槍可都有,但為什麽這麽不經打?這人數也有好幾萬人吧?小日本萬把人就把他們趕的-->>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到處跑。”韋斌答道:“軍無鬥志又如何能打勝仗?這些英軍沒有拚命之心,隻想著保命,那還有不敗的?別管他們了,還是看我們來對付小日本吧。”

 以裝甲車為尖刀的八七一團一路上並沒有遇上多少日軍就趕到了堯河渡口,在佔領了堯河渡口後,己經能聽到堯河西邊的炮聲。韋紹豐沒等旅長韋斌下令,就命令部隊在堯河上搭建浮橋。堯河並不是一條大河,寬也不過只有三十多米,水深在二米左右,水流也相對平緩。

 渡口這裡有十來條英留下的渡船,八七一團沒費太大的勁就在河上搭起了兩座浮橋。浮橋搭好,韋斌帶著後續部隊到達了這裡。而先期過河偵察的偵察分隊己經回來報告日軍情況。河西邊的英軍番號是英國駐緬軍第一師和英國駐緬軍第七裝甲旅。人數約為七千多人,還有幾百人的非戰鬥人員。現在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己經截斷了英軍撤向堯河的道路,英軍也正在阻擊日軍的進攻。

 有了準確的情報,偉斌決定事不宜遲,裝甲部隊和八七一團、八七二團、炮營馬上過河,快速突擊打開日軍包圍圈,掩護英國軍隊迅速渡過堯河後撤。八七三團在河東岸負責接應英國軍隊並守衛渡口,建立防禦陣地。待全旅後撤時,掩護全旅。八七一團在突破日軍包圍圈後,第一時間接防英軍陣地。

 軍令一下,裝甲車吼叫著順浮橋渡過了堯河,接著八七一團、八七二團、炮營、警衛營先後渡過了堯河。裝甲部隊又是打先鋒,在八七一團協同配合下,很快向日軍防線發起猛攻,激戰了一個小時,把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基本上殲滅在了陣地上。

 突破了日軍陣地,炮營先建起了炮兵陣地,根據偵察分隊提供的方位坐標,對日軍進攻的部隊發起了炮擊。炮彈雨點般的落在了進攻的日軍頭上,一下把日軍進攻的一個步兵中隊給炸了個人仰馬翻。當日軍這個步兵中隊撤回去時,只剩下了二、三十人。

 趁著日軍被炸懵之際,八七一團迅速從英軍手裡接過了陣地的防禦。被包圍的英軍和非戰鬥人員發現中國援軍己到,並且己經打開了後撤的道路,陣地上頓時一片歡呼聲。接著近七千名英軍官兵和五百多名傳教士、隨軍記者等非戰鬥人員順著打開的通道,從浮橋撤過了堯河。

 面對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的中國軍隊,日軍第五十五師團也沒有了攻擊的勇氣,雙方在陣地前對歭了整整一天,韋斌估計英軍己走遠了,才下令部隊後撤。四六零旅在撤過堯河之後,炸掉了浮橋。日軍也到達了堯河西岸,但始終沒有準備渡河。四六零旅在堯河東岸又守了一天,韋斌才又下令全旅向曼德勒撤退,由八七三團擔任全旅的後衛任務。

 韋斌帶著四六零旅剛回到曼德勒,他們突擊仁安羌,成功解救英軍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這個消息引起了中、美、英三國的轟動。中國還好,九十軍勝利的消息太多了,已經讓國人習以為常,而美、英二國則大為不同,這二國對中國軍隊並不了解,始終認為中國軍隊裝備極差,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

 現在有那麽多得救的戰地記者發回的稿件, 都證實了中國軍隊以一個旅的兵力,衝破了日軍一個師團的包圍圈,先後解救了包括英緬軍亞歷山大司令官在內的數萬英國軍隊,如此奇跡竟然是落後的中國軍隊創造的,這就讓美、英二國人民極為驚歎了。

 在韋斌回到曼德勒不久,重慶的嘉獎令和英軍司令部頒發的一枚勳章一同送到了曼德勒。勳章由中國遠征軍參謀長史迪威將軍親自為韋斌頒發。重慶方面也把韋斌升了一級軍銜,同時四六零旅還有二十萬法幣的獎金。韋斌本人沒把這些獎賞當回事,把獎金全部分給了四六零旅的官兵。

 王海濤這時己和史迪威將軍、杜聿明將軍一同商議好了曼德勒會戰的作戰計劃,並且在曼德勒這裡用九十軍的三個師、一個重炮旅、一個裝甲旅以及第五軍的新編二十二師一同為日軍的第十八師團和第五十六師團布下了一個口袋陣,王海濤的計劃是要一口吃掉日軍的這二個師團。

 王海濤的計劃史迪威將軍是讚同並支持的,但杜聿明將軍對九十軍的實力並不太了解,因此對計劃中一口吃掉日軍二個師團很是擔心。不過王海濤這位副司令長官和史迪威這位參謀長都讚成,他也只有同意了這份作戰計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