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抗日猛虎軍》第364章 大別山北[3]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張自忠這次算是有驚無險,仗打到這個份上,十天也到了,險也遇了,老命也差點搭上了,要換別人,對胡宗南當真是仁至義盡,早該撤啦。張自忠說,我本人這不是突圍安全了麽,潢川不是還在我們手裡麽,我們五十九軍打鬼子是為國家打的,不是為他胡宗南打的,五十九軍沒別的打法,只有“多打一天算一天,多殺一個(小日本)算一個!”

 過了一天,日軍三路圍攻潢川城,城裡城外大刀翻飛刺刀見紅毒氣彌漫慘烈異常,雙方都傷亡極慘(一般都是我方更慘),第二日,潢川城破,一八零師師長劉振三中毒昏迷,張自忠親持手槍指揮部隊繼續與鬼子激烈巷戰,到當晚,形勢過於危險,隻得遺恨率部出城突圍南去大別山。

 當夜,有三百多戰士被阻斷在城北來不及撤出,子彈打光後操起大刀接著衝砍,最終基本全數殉國,幸存者回憶道,他們並不吃虧,乾掉的鬼子肯定有四百頭以上。自張自忠將軍到達胡族鋪算起,張自忠在潢川縣境,已經阻擋鬼子足足十二天,這些天裡,胡宗南的十七軍團(主要就是第一軍),已在信陽南北的平漢線前,部署構築好一道四十公裡的斷續防線。

 而信陽到潢川之間,中間還有個羅山縣,這個縣沒有高山也沒有大河,卻跟潢川固始一樣丘陵壟崗密布,雖不太好守,但放棄不守那也可惜,胡宗南後面再無像樣的軍隊,當然不可能丟下平漢線信陽防線前來羅山,張自忠在潢川拚得太盡也難以再守羅山,所以來到羅山的,只能是川軍陳鼎勳的四十五軍了。

 川軍在抗戰各軍中本就算中下水平,知道娘子關之戰藤縣之戰的讀者就知道,這支川軍更是川軍裡最弱的,四十五軍勇氣雖一直可嘉,戰鬥力只能一個“唉”字評價,面對已是強弩之末的鬼子筱塚師團,川軍仍是在兩天裡,就把潢川到羅山的50公裡河山丟失,包括羅山縣城。

 接著胡宗南第一軍三個師備足彈藥擦亮刺刀,就等著和筱塚師團激烈搏殺一番,然而想不到,小胡左等右等,一天又是一天,鬼子們楞就是沒過來。原來,筱塚師團和張自忠部經過十來天激戰,雖然把老張打敗,自己也已重傷難治,“以其第八旅團的第三十九聯隊為例:該聯隊從合肥出發時有二千八百余人,由於連續作戰,中間雖曾進行補充,但這時僅剩八百余人。(前頭五十一軍和七十一軍對第十師團應該也有一定的殺傷,但大部分還是五十九軍所殺傷的。)”

 傷亡既已如此慘重,前頭又是胡宗南第一軍,一聽番號就知道不是善茬,大概不會比張自忠更容易對付,鬼子也是不吃眼前虧的,筱塚才不想繼續自找苦吃呢,還是停下來等待補充等待後援吧。在張自忠和筱塚鬼子對衝對砍的這些天裡,另一路,富金山上下的鬼子們並沒有停歇,雖然日軍第三師團傷亡過重一時難以補充恢復,不過剛趕到的另一個十六師團卻是兵多糧足,精力充沛。

 日軍第十六師團本來只有一個旅團增援富金山的第三師團,可沒想到第三師團在富金山這打的這麽慘,一個滿員師團打的只剩下一萬多人了,這還怎麽繼續進攻?東久邇宮稔彥王這位司令官,接到了藤田進師團長的報告,也是一陣頭痛。最後只能是給第三師團進行補給,並且把第十六師團全部調到商城方向來,用做對商城方向的進攻。

 在第三師團攻下富金山後,經過短時間休整,兩個師團馬上就沿著大別山北麓繼續向西掃將過來,宋希濂另三個師{三十六師損失過大,後撤休整去了}和從大別山出來協助的孫連仲兩個師,打打撤撤,撤撤打打,五天后放棄了商城。日軍佔領商城之後繼續西進,佔領白雀園。宋希濂七十一軍、和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的田鎮南三十軍馮安邦四十三軍,三個軍通通退入就近南邊的大別山裡。

 大別山北面山脈上的南北通道總共7條,最東的那條,即是從山南面麻城直線往北,經過邱家河、福田河、小界嶺、沙窩等山中小村鎮,出了大別山後,正是白雀園。而且這條山道是呈y字形的,在小界嶺福田河中間,有一條岔道往東往北,經長竹園、打船店、楓香樹,出大別山來,則正是商城縣城。

 鬼子來到商城和白雀園,那就意味著,那片厚重蒼茫的大別山主脈山地,已經被他們甩在身後,他們現在面對的,是山體厚度相對薄了很多的大別山西部山脈,如果他-->> ,最快更新抗日猛虎軍最新章節!

們打算翻越大別山,在這裡就可以準備進山了。而一旦被鬼子從這條通道打穿過來,兩個師團殺到麻城,麻城到漢口一百公裡江漢平原無險可守,那就基本可以宣布武漢不保,其他所有的大別山通道、長江北岸長江南岸通道、幕阜山通道等等,通通再無把守的意義矣。

 所謂界嶺,顧名思義,乃就是兩地分界之嶺。鄂豫皖三省,本沒有具體分界,莽莽大別山就是三省之界,隨著人類活動深入大山,穿越大山的省際通道被探出來,官府跟進,省界就在路上的某個山嶺劃分。真正鄂豫皖三省相接之界嶺,應是在1300米的康王寨,這裡肯定沒路經過,其東其南山腳下山路中,叫界嶺的地方很多,多在交通鄂皖兩省麻城到金寨霍山的山道上(這麽多朝代,同一條山道,也能劃出很多界來)。而孫連仲宋希濂把守的地方,雖也是兩省(湖北河南)之界,可惜“界嶺”兩字被康王寨東南那些高大山嶺佔去,這裡山巒相對低點,所以只能委屈點,叫“小界嶺”。

 休整了幾天后,大量的補充兵員和補給補資都己到位,日軍第十六師團開始攻向沙窩,第二天,第三師團攻向楓香樹,宋希濂七十一軍和田鎮南三十軍,守y形通道的小界嶺主乾道,馮安邦四十二軍,守y行通道的東面分叉。按宋希濂將軍的布置,田鎮南的三十軍,同時兼顧y形通道的兩條分支,不過他和宋希濂將軍指揮部設在了一處,主力是在沙窩小界嶺這條路上。

 小界嶺的“小”是相對的,比起富金山,那就又高又大了,小界嶺兩側山巒四五百米,其前其後,兩側五六百、六七百米的高山屢見不鮮,這些高山鬼子都必須攻下,否則怎麽能放心在山腳下的狹路裡行軍和補給呢?

 小界嶺通道,從沙窩到邱家河,總長40多公裡,鬼子打過來,相當於要打十個富金山。在富金山前,地形開闊,鬼子炮兵可以排開了轟,步兵可以展開了整個扇面全線進攻,也可以對某一處重點突擊;而一旦進入大別山狹窄山路,鬼子根本施展不開,炮兵不好擺,步兵也只能排成一條線,突在最前頭作戰的難以超過一個大隊。

 經過二年多的戰爭,孫連仲的軍隊真是越打越會打,越打越能打,守軍利用大別山的險峻地形,構築了重疊多層、大縱深的防禦工事,又不斷組織反擊,同時還經常出擊敵後、攻擊據點、破壞交通,實施伏擊。當然,與孫集團軍共同作戰的宋希濂也比前兩次的隊友們更強悍,配合更是非常良好。

 這一回,田鎮南三十軍和宋希濂七十一軍,兩軍軍部乾脆就在一棵白果樹下湊在一起,老田小宋一起擺弄沙盤一起討論敵情一起吃飯喝酒,這也許是國民革命軍不同派系兩軍配合作戰最默契最親密的一次了吧。到後來,官高一級的孫連仲不知道是不是羨慕白果樹下的和諧暢快,也把他的第三兵團司令部,都一起搬來白果樹湊熱鬧。

 這麽看來,孫連仲宋希濂田鎮南馮安邦等,窩在大別山裡逐次攔阻鬼子,憑著險峻地形慢慢跟日軍的二個師團磨蹭,戰局好像遠沒其他戰役那麽緊張凶險, 是不是有點“勝似閑庭信步”的感覺?當然事實絕對沒那麽輕松愉快,日軍的師團在裝備和素質都高出他們不少的王海濤部面前,似乎不堪一擊,可是遇上了國軍別的部隊,飛機、大炮、坦克車加上士兵單兵素質明顯高於國軍士兵,那要想阻擋住日軍的瘋狂攻擊,不付出血的代價是不可能做到的。

 從日軍攻佔了商城算起,一個多月裡,從沙窩到小界嶺,從楓香樹到新店,在這兩條長長而狹窄的山道裡,以及山道兩側的險峻群山上,日軍的二個師團多次組織步兵、炮兵、坦克兵及航空兵聯合進攻,但都未能突破守軍的防線,而且遭到極大的傷亡。

 具體的過程不用過多的描述了,反正就是鬼子沿著山道,向兩側的山峰狂轟猛打,國軍則舍命相搏,死守爛守輪著守,實在守不住,那就後撤到下一道山嶺修好的陣地繼續打。就這樣一道山嶺一道山嶺的反覆爭奪著,始終也沒讓日軍這二個師團越過小界嶺和新店一線。

 小界嶺戰役和歷史上基本上是一樣的,國軍動用了八個師的部隊,在大別山通道上頂住了日軍二個師團四十天的凶狠攻擊,此役國軍以犧牲二萬余人的代價,打死打傷日軍二萬一千余人{其中打死四千五百佘人}。日軍的二個師團其步兵基本上都打沒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