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天有二日
徐清準備吃了睡、睡了吃,啥也不乾,安心過年。可在太原,一場大戰剛剛謝幕。
武德八年,突厥入寇太原。其實年初之時,突厥和唐朝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緩和,突厥吉利可汗遣使朝貢,突厥、吐谷渾各請互市,李淵的選擇是詔允之。朝貢和互市,一片和平氣象。
但是,這些僅僅是一些表象,實際上,李淵則暗中對突厥捅刀子。就在吉利可汗遣使朝貢的同一月,李淵就同大匠道,在五原、靈武多造些船,還調集江南子弟北上練水師,防止突厥入寇。
因為中原大地都已經被李淵統一了,唯有北方突厥地區仍然還有鮮芥之疾。好的戰士,嘗嘗能提前預知對手是誰,李淵對突厥開放貿易,並非服軟,而是中原缺馬,他想通過互市購買一批馬匹。但是後來,中原人連最差的戰馬也買不到,只有羸弱的駑馬買,而草原人短缺的鹽巴、布匹、糧食,卻能輕易購買到。
李淵覺得十分虧,於是瞄準了附庸突厥的兩個割據政權——河東道北部據守恆安的苑君璋,和關內道北部據守夏州的梁師都。
丁巳,遣右武衛將軍段德操徇夏州地,夏州當時只剩下梁師都一人據守,此戰直指梁師都,大勝而歸。
突厥當時分為東西兩部,西突厥遠,*厥近。四月,李淵選擇和遠交近攻,和西突厥聯姻。奈何吉利可汗也不是簡單人物,在西突厥與唐之間橫插一腳。聯姻,最終未成。
六月之後,李淵開始準備收拾苑君璋,讓燕郡王李藝圍打,也大勝而歸,兩顆橫在突厥和大唐之間的釘子悄然拔出。
此時的長安城內,最有看點的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爭。在楊文乾事件之後,李淵則向太子一邊倒,維護李建成太子的地位,極力打壓李世民。從武德七年開始,李淵逐漸疏遠李世民,朝著諸大臣也開始站隊李建成。
不過,於公於私來說,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關系還是過得去的,所激化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
於公來說,李淵授予李世民兵力對抗突厥,防備日益惡化下的唐朝突厥關系,突厥突然進攻,於私來說,李淵還常常看望李世民,時不時送溫暖,賜金帛。至少在局外人,也就是徐清這種不懂暗流的人眼中,李世民受寵如前。
八月,李淵重新把廢除的關中十二軍拿了出來,讓太卿竇誕練士馬。這時候,朝中的人信心滿滿,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在議論如何進攻突厥。似乎有人在挑起這場戰爭……
戰爭是最能體現人心的,因為他最現實,最殘酷,私人,流血,每一個人都是真真實實的生命,每一滴血都是有溫度的。一場戰爭下來,什麽都知道了,兄弟和不和睦,父子親不親近。
十月末,吉利可汗大舉入侵,大戰瞬間爆發。此時,徐清尚在滄州,剛剛處理完滄州的難民事務,此時,詔徐清回京的詔書剛剛離開長安。
突厥寇靈州,靈州都督李道宗出征,又有張瑾率兵出征,李神通、劉弘基率兵拱衛長安。這一仗的開端,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沒能率兵出征。
似乎有人想掩飾什麽,或者說不讓這場
戰爭把不該暴露的暴露出來。
徐清在潭州遊玩之時,突厥人虛晃一槍,轉至河東道寇略,唐朝軍隊節節敗退。
撐不住了,李淵讓張瑾撤下來守著石嶺,命秦王李世民出兵,駐扎蒲州,還只是防禦。並州、代州的都督一齊夾攻突厥。當時並州都督是齊王李元吉,代州派出沙場宿將黃君漢。
十一月,
張瑾兵敗,突厥攻破石嶺,繞到了並州背後,獨攻並州。並、代圍攻之勢被打破。戰事急轉直下,李淵終於讓李世民出兵了,這是第三道防線,一旦這道防線被攻破,突厥人就能把李家的天下捅個稀巴爛。李世民果然牛皮不是吹的,他一上場,突厥人難進一步。可惜李淵隻讓李世民駐守,而是讓其他幾個敗兵之將繼續上場,圍攻突厥。另外,李淵動用了一個傳奇人物——軍神李靖。
李靖駐守幽州,李淵命他繞過太行山,趨於代州,然後堵突厥人的屁股。此時,吉利可汗也察覺到了不對勁,謹慎行事起來。十二月,突厥寇原州遣關中十二軍將軍之一的折威將軍楊毛擊之。楊毛只是拖延時間的,隨後,李淵讓秦王李世民與太子建成共勒兵戰胡。
兩個皇子出征,一個小軍神,一個皇太子,*士氣大震,突厥人吃勁不起,寇略一陣慌忙退去,就在這時,李靖第一次和大敵吉利可汗遇見,狠狠地要了他一口肉。李世民和李建成乘勝追擊,也讓突厥人留下許多性命,此戰平。
這場戰爭,在一場喧鬧開場,又在倉促之間結束。至於為什麽開始,誰也說不清楚,明明突厥和唐的關系還過得去啊。你陰我一下,我也撈你一下,以前也這樣,怎麽今年就開戰了?
幕後之人沒有跳出來負責。
長安城裡,李淵揉著昏昏欲睡的腦袋,翻看各地送上來的呈報。燈火昏暗,他忽然發現自己老了,標準的宮閣體居然看不清楚了。
李淵把呈報重重地扔在地上,旁邊的宮女太監唰唰跪了一地。..
李淵揮揮手,讓這些嘈雜遠離自己。深宮大殿,李淵獨坐,英雄暮年的感覺充斥著大殿李淵靠在自己的龍榻上,回想這輩子的風雲際會。
從太原起兵,含而不露地把李密打敗,打進長安,把楊廣尊為太上皇,立一個小皇帝。楊廣死了,他才坐上這龍榻。
然後就是統一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一個個敵人被消滅,要看大一統就要來了,他忽然發現自家鄰居——突厥,也強大如斯了。
對手一個又一個啊,打不完,鬥不盡,而我李淵老了。
突厥再強大,也不能讓這個大智大勇的開國之君產生一丁點畏懼,真正讓他擔憂的還是長安城內。
天有二日,必有血災,這是袁天罡告訴他的。還有一句,無命之相,移星換日。
袁天罡卜算完這一卦,飄然而去,消失不見。
李淵又想起了徐清,這個無命之相的人,揉了揉眼睛,提筆寫下:
“命洛南縣伯徐清,立即回京!”
太極宮內,刀槍林立,關門重重,寂寥無聲。大風裹挾這大雪刮過,過道上,太監宮女過緊了衣物匆匆而過。紅牆白瓦,巍峨宮殿,顯得有些沉悶,讓人喘不過氣來。只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似乎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且悠然自得。
太極殿,整個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這裡有六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監、十六衛、四軍。唐朝中央機構稱作“三省六部製”,其實這單單隻指外朝民政罷了,所謂三省指的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管的是執行,真正意義上的宰相,便是尚書令。武德九年,尚書令是李世民,由尚書左仆射裴寂和尚書右仆射簫瑀共同執掌尚書省。
門下省的首腦,原本叫侍內,又叫做納言,到了武德九年,應稱作侍中。舊製,宰相常在門下省議事,故門下省又稱作政事堂。有侍中二人,現在則是由高士廉、陳叔達、李元吉三人掛名,前二人實際掌控。門下省主要是審議政令是否可行,由於在門下省議事,侍中參與議事,只要門下省議過了的,就都能頒布。故門下省權力極大,實際上卻由皇帝和尚書省各出一個親信掌控。
高士廉是李世民的親信,陳叔達則有李淵控制。門下省還有諸多侍郎、給事中,侍郎高徐清一品,給事中和徐清平級。徐清是正四品刺史,正四品伯爺,還是正四品的通議大夫,給事中就是正四品,這個大小比較如同紙牌裡,三個二和一個二的區別,三個二再牛肯定打不了一個二,可二者選其一, 沒人會選一個二。
中書省設中書令,所謂三省之中,中書省比其他兩省矮了一截,不過是起草詔書的,看起來是水之源,實際上是水之末。別人不把事情討論清楚了,你敢隨便草擬詔書?中書省說到底,不過是高級秘書台。再過一二百年,中書令才升為正二品,緋袍變紫袍,時稱右相。
現在有房玄齡、杜如晦做中書令,中書令還有一個職責,便是培養尚書令。置內史侍郎,也和徐清平級。
見到尚書令,應尊稱大宰,侍中為少宰,中書令成為紫薇。鳳閣。禦史大夫,稱憲台,比肩徐清,其下屬則矮徐清一頭。另有各部尚書,也稱少宰。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還有九寺,則是單單為皇家服務的。還有五監,分別掌管教育、間諜、製作器物、研製新型武器、勘察水利等方面的。
論官位高低,只有三省六部的正堂官,和極個別的副官能比徐清高。可官位不同於序位,京官貴於外官,譬如一個小小的吏部文選侍郎,不過正五品,可你外官無論多大,也是小吏,讓你等多久就等多久。有爵位的,比沒爵位的也要高貴,故而徐清在此扳回一局。還有手握軍權的大將了,早已經不是能用品級來衡量的了。總的來說,長安城裡,除卻侯爺、公爺、三省長官就沒人能讓徐清讓道。
李淵此時急著把徐清招回來,也只是一絲執念,如同孫猴子非得有金箍棒一般,握在手裡感覺踏實。
說了一點點“廢話”吧,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長安的情況,以便開展後面的劇情。審核的編輯大大,放過在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