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戰將王玄策》第13回:3人誠意舉玄策 王府之內笑歡樂(上)
聽得李世民的這番誇獎之語,但見這玄奘法師情真意切的發自肺腑的說道:“陛下過獎了,玄奘僅僅只是精通梵文和唐文罷了,我得來的這一切,全依賴於陛下的文治武功。如若陛下沒有一統四海之志,掃禦八荒之心,我是萬萬不能做到這一步的。正是因為陛下將,咱們大唐的國力發揮到極致,讓老百姓富庶安康,國富民強,才讓異域諸國頗為羨慕,才有了這萬國來朝,絲路暢通之盛舉!”

 當李道宗和長孫無忌聽聞玄奘法師這番話語,也感覺說的甚是在理,於是就連連呼應。

 看著他們二人都讚同玄奘法師的話語,這李世民於是長歎一聲道:“愛卿們說的都在理,但是朕更應該秉承戒驕戒躁之心,而不能坐在以前的功勞簿上,更應該將每天都當成一個新的起點,只有此,方可使國家更為安康,百姓更為幸福”

 他們三人,聽聞李世民如此懇切的話語,於是,異口同聲的說道:“陛下能有如此之心,實在是萬民的福分呀。”

 在君臣歡心的氛圍之中,李世民隨手就合上了這兩本已經翻開的書籍。看著書名依舊空著。就宛然一笑,向玄奘法師說道:“這空著的書名,莫非又是讓朕親自題寫呢?”

 玄奘法師趕忙回復到:“小僧不才,實在不敢在此大作之上狗尾續貂,隻懇求陛下,畫龍點睛。”

 伴隨著李世民的一陣笑意,但見他隨手拿起這狼毫禦筆,沾飽赤墨,端端正正的提下了這道德經與大乘起信論兩個書名。

 隨著狼毫禦筆的放下,但見他微笑著對他們說道:“前幾日這閻立本也將其描畫之老子畫像呈送了上來,因為這兩天折子太多,也不曾細看,既然三位愛卿都在,咱們就一塊觀摩一下這老子畫像如何”。

 “善”在三人異口同聲的回復之中。李世民隨即就示意小黃門將這老子畫像呈送上來。

 君臣四人,於是就圍攏在這禦案旁邊,待這畫卷緩緩打開,不僅給人一種栩栩如生之感,更感覺到甚多的惟妙惟肖。只見這閻立本所做的老子畫像,不僅結構嚴謹,用筆圓潤自如;更設色典雅秀逸;寫意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厚實靈動,相映成趣,實乃傳世之佳作。

 隨著這三人的連連誇讚,李世民細細琢磨之後,也頗為滿意。

 但見這李世民,腦海一閃,就向他們說道:“既然這譯經任務已經完成,這老子之畫像也已經做完,看來這出使西南諸國的事情,也應該提上日程了,三位愛卿都來議一議,這誰是最合適的人選?”

 聽李世民如此一問,不曾想三人不約而同的說出了同一個名字“王玄策”。

 面對如此的整齊劃一,李世民頓時一愣,隨即就樂了。雖然這王玄策也是自己中意之人選,但是在出使的事情上。自然要謹慎選擇,不能因為一人之意願,而打破整體的戰略大局。

 因為這使節不僅代表天子,更代表著一個國家之形象。遠在異域自然是要帶天子行事,不容有絲毫差池,故而一方面禮請他們安坐,一方面又笑著向他們三人問起:“三位愛卿,都分別說說,為何這王玄策最為妥當?”

 玄奘法師於是,就率先說道:“老僧對王長史,最有發言的地方,則是在這五印度諸國之中,以及戒日王的無遮大會之上。自從在這曷利沙國見到王長史之後,他耿直的性格,謙謙有禮的君子氣度,不僅折服了我,更是折服了戒日王。

 當五印度四十余國國王前來這曲女城之時,他更是抓住機會,趁機與各國國王暢抒胸懷,不僅讓這些國王最直觀的,了解了當時的大唐,更是讓他們對咱們大唐充滿了無盡的向往。

 這些年,前來咱們大唐的五印度使臣,不無其功勞。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合格的使節,完全可以代表咱們大唐。”

 聽聞玄奘法師這來自五印度的所見所聞,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進而將目光轉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於是憑借著對這些年對吏部的掌管,對天下官吏的了解。而說下了這番公道的話語:“臣掌管吏部多年,對國家之官員自是頗為熟悉,這王玄策自從自晉陽從軍之後,向來秉公守法。特別是署理黃水縣之後,更是將一個不通教化,不習禮教之黃水治理的井井有條。上次出使西南諸番,也是有始有終,頗為妥當,擔任這右率衛府長史以來,更是盡職盡責,頗得下屬之好評。況且這出使異域之使臣,品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王玄策目前官居從五品下,微臣以為有他出使自是頗為妥當!”

 從吏部的角度看來,這王玄策的確也是頗為妥當之人,聽得他的這番話語, 李世民依舊滿意的點了點頭。

 緊接著江夏王李道宗進言道:“趙國公和玄奘法師已經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臣弟以為,他們說的都頗為在理。自打在平涼城外,勇冠三軍,臣弟都感覺到此人頗具才智。縱觀這些年,不僅治理郡縣是一把好手,統兵打仗更是在行。單單從能力來說,他足可承擔此項重任;況且其已經出使過西南諸國一次,自然是對這些國家頗為了解;這次出使我想不僅會輕車熟路,更會順風順水,同時更能完成陛下之戰略構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王玄策,乃是東野先生調教出來,供陛下驅使之人,自然是值得可信。”

 聽到東野先生,李世民頓時就陷入了沉思之中。這東野先生一走又是多年,面對如此之大才,時常讓其感到惋惜。雖說其弟子被李世民所用,並且這些年依靠王玄策的功勞,早都應該加官進爵了;可是吏部每次核準其升遷之時。他總是以,做好玄奘法師與朝廷之間溝通的橋梁為借口,百般推脫,這是為什麽呢?

 三個人從不同的角度,闡釋這對王玄策的理解。面對著這次慎重的選擇,李世民自己的見解又是什麽呢?請看下節……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