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一個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說熟悉是因為縱覽大唐史書,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次詞匯;說陌生,則是因為至如今,人們依舊不完全知道,這件神兵利器的具體構造。
而說起這陌刀,就不得不說說這張尋真張先生。在陪嫁吐蕃之前,他就是工部鍛造這陌刀的一把好手。當然,這遠嫁吐蕃之後,面對如此神兵利器,其絲毫未敢外傳!
只是聽聞王玄策帶著大唐使團,在這異域遭到如此之羞辱,大唐的國體被虐待的體無完膚之後,才有了這般為國雪恥之想法。故而在這知天命之年紀,依舊帶藝從軍;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一番慷慨激昂的壯舉,感動了無數人的內心!
自從他們出了這邏些城,與泥婆羅的七千軍隊,在帕坦城會師之後;張先生引著的一幫工匠,才發現這泥婆羅是一個缺鐵之國家,眾多生鐵也都是通過貿易從五印度諸國引進。
雖經過德瓦國王的多方尋覓,也僅僅覓得生鐵一千來斤,故而鍛造陌刀之事,也只能暫時緩慢進行。雖說遇到了一點小小之挫折,但是這一想法,始終沒有讓王玄策,周曾等人放棄;故而每納降一國,周曾率先查清的,就是這府庫之中是否有生鐵!
盡管多多少少的均有一些尋獲,可是收獲並不是很大。不過讓他們,最感意外的則是,這機會說來就來,自從攻克了這婆羅吸摩補羅國之後,周曾就於府庫之中發現五千來斤生鐵。
於是,趕忙就親自,送於了張先生的帳中;讓他的才華得以施展,讓他的抱負得以展現。
根據戰爭的需要,以及五印度馬軍的具體數量和戰力,根據王玄策的計算,有四百把陌刀已經夠了!故而自從得到足夠之生鐵之後,張老先生就帶著弟子,沒日沒夜的鍛造這一神兵利器!
要想搞明白,在冷兵器巔峰時代,這是一件什麽樣的神兵利器,咱們就得從頭說起。直白來講,這陌刀,則是當時大唐軍隊,所獨有的特製長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中頁的斬馬劍,當時的斬馬劍有尚方令鑄造,故而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尚方寶劍,此名字進而演化成了皇權之象征!
當時所造的斬馬劍,是為兩刃,主要供皇室使用;這種劍主要是用來掃擊,敵人之腰身或馬腿。再後來為了抵禦匈奴騎兵,在這種兩刃之兵器之上,安裝長柄,成了西漢軍隊抵禦騎兵的橫兵利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斬馬劍又吸收了漢露陌刀,以及六朝長刀的形製與冶煉技術,其外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再後來,經過一系列改進,到了隋末,其總長度,木柄的長度,刀刃的長度,寬度以及樣式又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使其更利於對付騎兵!
故而這種以步禦騎的新式兵器,就被唐人稱作陌刀!
依唐製:這種陌刀,有具體部門鑄造,貯藏,管理。介於其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在戰爭中對騎兵的傷害甚大,唐人常常說起此刀,砍殺之時:白刃如雪,排次如鱗,紅血星流。如若把騎兵當做坦克,這陌刀的戰術作用,則相當於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於其威懾力大,又被用於文武高官及藩鎮的儀衛,不過這是後來發展的事情,今日暫且不表。
陌刀誕生之目的異常明確:就是為了殺騎兵,斫戰馬。故而采用精鐵打造,據記載:長約一丈(三米),重約十五斤;凡臨陣對敵,必先以勁弩硬弓齊射,以挫敵騎之鋒芒。再以槍矛拒馬陣,使敵騎失去衝擊速度。而後陌刀手結陣前出逆襲之,以五十人為一隊,六隊三百人為一團,陌刀手待敵之前,皆坐地以蓄養精力,待敵軍前來之,強弩禦敵之間隙,兵士俱身披數十斤之重鎧,持十五斤重之兩刃陌刀。接敵後,前隊軍士揮刀猛力劈擊,砍畢,後隊越出再劈砍之,如此數隊迭進,輪流劈砍交替不息。刀光如牆而進,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敵方陷於苦鬥,又遇刀陣突襲,則無不大潰。
上面這一段,就是對陌刀之記載;雖然陌刀威力強大,但是卻有一個缺點就是:製作成本甚高,且對兵士的素質要求也不低。
持陌刀作戰者,非精兵不可。而這些刀手都是在軍中,經過嚴格挑逃的壯勇有臂力者。因為陌刀長一丈,刀勢沉重,如果力量不足,刀法不精,操擊不便熟,反會為此刀所製!
說完了唐軍這神兵利器的優劣之處,就得在回過來說說這騎兵。
唐初的作戰對象:突厥,薛延陀,吐谷渾;他們都是以精銳騎兵,為作戰主力。長於利用騎兵,快速機動、衝擊力大的特點,打擊步兵;令步兵在組織起,有效反擊之前就被擊敗。
史稱騎兵“飆舉電至”,“風弛鳥赴,倏來忽往”,“頭別衝突,乍出乍入”,“倏來忽往,雲飛鳥集”等。介於其衝擊速度,一般兵士,很難抵禦。
在殺傷力大的火器, 未曾有效用於戰場之時,除陌刀、長戟、長矟等長而鋒利的兵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對方暴風驟雨式的攻襲外,尚無其他根本措施,能保證克敵製勝、萬無一失。
而唐初,又恰好是兵器史上,冷兵器時代與火器時代的分水嶺;當此騎兵橫行疆場之際,就不能不用到陌刀。
使用陌刀、結陣防守也是因為看到了“胡騎雖銳,不能持重”、“不能持久而果於馳突”、“乍出乍入,不能堅戰”的弱點。
騎兵發動一波一波的強力衝擊時,人馬的體力消耗甚大,利在速戰速決、衝開缺口。一旦攻勢不能奏效,便氣沮心離了。
敵人一旦委頓下來,長於步戰、以持重見長的唐軍則能轉被動為主動,相機殲敵!
所以說,在今日就改變大家一個觀念,請記住古時候的征戰,不論是人,還是戰馬,都是有體力消耗的,都有其優劣的缺點。而不是像如今我們的機器一般,永無休止。這也就是古人征戰,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