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戰將王玄策》第42:王玄策大義放乞丐 婆羅林老僧拒袈裟(下)
王玄策也隨著他的話語,望向了這個香爐道:“雖說如此,可惜這環境,實在是讓人頗為感慨呀”。話語之間,轉身就從陳茂材手中接過了三炷清香,小心的點燃之後,誠心實意的做了一番禮敬後,就將這三炷清香也插在了這香爐之中。
  待眾人禮敬完畢,他們才顧得上細細的揣摩這佛陀塑像,雖說精舍不大,引起這塑像不大,但是這佛陀塑像以臥姿的形式展現,也是慈眉善目,讓人心生歡喜。盡管這精舍僅僅就是一個三面有圍牆的小房子,但是這佛陀塑像卻是一塵不染,不由得,讓人再次回味起周曾剛才的那句話語。這裡應該還經常有信眾前來擦拭……
  按照慣例,在這如此之聖地,是應該敬獻袈裟和七寶戒刀的。於是,王玄策和周陳二人小聲的一番嘀咕之後,這二人就轉身取來了這兩件至寶。
  待王玄策正準備將這兩件至寶,敬獻在這涅槃像跟前之時,只見伴隨著一聲“阿彌陀佛”。一五十來歲的僧人,就從這精舍附近的婆娑林中走了出來,款步來到了他們跟前。
  王玄策觀此一幕,現實一愣,接著又款款有禮的對著僧人,雙手合十施了一禮,微笑著問到:“不知大師從何處而來,是否經常守護這一片婆娑林?”
  “阿彌陀佛,的確如此,老僧在此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了,不知各位是?”這老僧也是頗為有禮的回問到。
  “實不相瞞,我等是來自東土大唐國的使節,這次前往這婆娑林正是為了禮敬佛陀,感念佛陀遺跡,觀瞻當年遺留的功績”王玄策就隨著老僧的話語,說出了這番話語……
  “哦,還記得二十來年前,有一位東土的僧人,法號玄奘,也曾來到這婆羅林禮敬了一番”
  “玄奘法師,正是我大唐國的高僧,如今在大唐一切安好,不知大師可是玄奘法師的故友”王玄策面帶笑意的向著慈祥的老僧問到。
  “談不上故友,因為老僧一直駐守這婆娑林,基本上未曾離開此地,所以當年也僅僅只是一面之緣,但是他的修為,卻讓老僧印象深刻呀。”
  “原來如此,不知大師法號如何?”王玄策又一次開問到。
  “法號,僅僅只是一個名字罷了,既代表不了什麽,也展示不了甚。若要問起法號,當年師父也沒有法號,所以也未曾給我起一個法號,因此你們就稱呼我為老僧吧。”這老僧依舊是謙謙有禮的說道。
  聽聞這老僧如此之答覆,王玄策細細一番揣摩,也是感覺這老僧頗為有意思,於是就面帶笑意的說道:“既然大師一直駐守這婆娑林,按照我大唐國皇帝陛下的旨意,我等來到這裡之後,是要贈予紫衣袈裟和七寶戒刀,懇請大師有勞,代為收下”說著,就示意這周陳二人,呈上了這紫衣袈裟和七寶戒刀。
  剛開始,這老僧以為是一件普通的東西,隨即就面帶欣喜之色。當發現這紫衣袈裟乃用上等絲綢以及金線縫製而成,而這七寶戒刀乃是用精鋼鍛造,且鑲嵌有寶石之時。頓時微微一愣,接著就聽他這樣說道:“老僧感謝這上國使節,以及貴國的陛下能有這番的厚意,盡管這婆娑林乃是佛陀涅槃的聖地,但是如此珍貴的寶物,老僧不僅不能代為手下,也不希望將這貴重物品敬獻在這佛陀涅槃塑像跟前”
  聽得這番話語,王玄策等人頓時愣住了。要明白,這兩件至寶可是大唐皇帝親賜,並且在這五印度,面對如此之殊榮,斷然沒有一個高僧大德親自拒絕的,不由得就萌生了詫異之色,於是與周陳二人相識一看之後,就問到:“這的確是我陛下與皇后娘娘的一片至誠旨意,還懇請大師手下,以表達我大唐皇室對佛陀的敬意與尊重”
  這老僧聽得王玄策如此恭敬的說道,趕忙雙手合十施了一禮之後說道:“這佛陀塑像,也是當年老僧看著破敗,就四處化緣而建造的,自從建成之後,就一直在這裡守候,也別無訴求。我五印度向來並不太平,如此貴重的寶物,放在我這簡陋的婆娑林中,如若遭遇盜匪或者強盜而遺失,不僅對不起貴國之皇帝陛下,更對比不起佛陀;既然不能夠妥善保存,還不如有請上國使節,將其贈送於妥善之地,既然你們有這片意,就足矣說明這對佛陀的誠心,這已足矣。”
  聽得老僧的這番話語,王玄策等人不僅釋然了,更為老僧的這深謀遠慮的思想所深深的感動,不經意的就向他投去了讚許的目光。因此,也讓周陳二人收起了這兩件至寶。
  看著王玄策等人不在為難自己強行收下這贈送的兩件至寶,老僧不由得欣喜了不少。於是就面帶喜色的對他們說道:“既然你們不遠萬裡,前來我五天竺誠信禮佛,足矣看出你們的一片志誠之心,既如此,那不妨就有老僧帶著你們觀瞻一番這婆娑林可好?”
  聽得老僧如此實心實意的言語,王玄策等人也是滿心歡喜,隨即又是雙手合十施了一下禮到:“如此甚好,多謝大師的一番美意”。
  “使節過獎了,這也是老僧的職責所在,使節請?”老僧說著就擺出了一個邀請的動作。
  “這你們也看到了,以前正是一座佛塔,後來老僧就在此處建了這所精舍,雖說佛塔已經毀掉,但是這的一根石柱卻是未曾被毀。而這石柱記載的正是當年這佛陀涅槃之事”話語之間,老僧就將他們引向了這精舍附近的石柱跟前。
  只見這石柱,高約經半丈,乃是六面的結構,每一面上均有不少字跡。雖說文字甚多,但是經過這千百年的風吹日曬,已經風化了不少,上面的字跡也已模糊不清。
  通過這依稀可辨的梵文字跡,陳茂材這樣讀到:“佛陀背疾複發,自知將要謝世,便來到拘屍那揭羅國,阿恃多伐底河河邊,在這婆娑林中,待弟子阿難系好這繩床之後,佛陀頭朝北,面朝西,側臥與繩床之上,他的右手支著頭,左手放在身旁,雙足並攏,進入“涅槃”……”
  這段文字,又能說明什麽呢?請看下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