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戰將王玄策》第54:鳩師細講佛傳說 唐使細心做訣別(上)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看著眾人支起了耳朵準備洗洗靜聽,只聽這鳩摩利羅這樣對他們說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雌鹿,隱居在山岩深谷之中,趁著仲春二月,在清澈的河水之中沐浴之後,她隨後就飲用了下遊的河水。不久以後便因感應而生下一位女子。盡管這女子甚是美貌,但是可惜的則是腳卻是鹿腳,說直白一點就是人像鹿身。

再後來,有一位仙人就收留了這個女子,並將她養大成人。在有一天,因為剛下過雨,雨水就將他們以前保留的火種給熄滅了,於是這位仙人就讓她出去借火。這女子因此就來到了另外的一位仙人的草廬前。說也奇怪,在這女子這一路走來之時,她的腳印上,均有蓮花出現。觀此一幕,被借火種的仙人深感奇怪,於是就對她說道:“請你繞著我的草廬走上一圈,這樣我方可以把火種給你”

於是,這位鹿女就按照這仙人的意思做了,隨即就取得了火種。在回去的路上,這鹿女依舊如此,步步生蓮花。這時候,梵豫王正好也在這個地方打獵遊樂,看見了地上的蓮花,因此就順著這些足跡,找到了鹿女。在後來,梵豫王就喜歡上了她的奇特長相。再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在掙得仙人的同意之後,便同車將鹿女帶了回去。

當回到王宮以後,梵豫王就找了一個相師,來給鹿女相面。這相師一看到她的容貌,都大吃了一驚,經過一番細細的琢磨之後,就對梵豫王說,她以後將會生下一千個兒子。

結果這鹿女沒多久果真就懷孕了,當聽聞如此之事的時候,后宮的不少妃嬪,也都設法陷害她,可惜的則是他們的陰謀一個也沒有得逞。在她懷孕期一滿之後,不曾想卻生下一朵蓮花。而這朵蓮花則有一千個花瓣,每個花瓣之上都坐著一個兒子。此時,這些妃嬪們的嫉妒心又起,於是就詆毀誹謗鹿女,她們都說這是不吉利的征兆。於是這梵豫王就命人將蓮花投入這殑伽河中,讓他隨波逐流。

這時候,烏耆延王正在這殑伽河的下遊遊覽。突然之間,就發現一把黃色的雲紋傘蓋隨波而來。趕忙就命人給打撈了起來。結果打開一看,原來有一千個兒子。這烏耆延王頓時大喜,他玩玩不曾想到,這上天竟然能夠賜給自己這麽多孩子。於是,就將他們帶入宮中,盡數哺育成人。並且讓烏耆延王更沒有想到的則是,當他們一個個長大之後,卻是個個勇力非凡。因此,這烏耆延王就依仗他這一千個兒子,向周邊大肆擴張。

沒幾年這國家的地盤就比以前大了好幾倍,再加上他這一千個兒子的實力,無一不讓這些周圍的鄰國心膽俱寒。隨著他們的勢不可擋,兵鋒就直至這梵豫王的國家。當梵豫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十分的震驚和惶恐。因為他自知自己的兵力難敵,並且還無計可施。

這時候的鹿女已經明白了,來犯的敵人正是自己的一千個兒子。因此就對這心急如焚的梵豫王說道:“如今敵寇大兵壓境,國內君臣上下也不同心,賤妾願效愚忠,能擊退這強大的敵人。”

盡管她如此情真意切的主動請纓,但是梵豫王一點也不相信她,同時還越發的擔心恐懼。鹿女無奈,只能一個人走上了城都,等候著敵軍的到來。沒多久,那一千個兒子已經將梵豫王的王城圍堵的水泄不通。這時候的鹿女就厲聲的對他們說道:“不要做忤逆的事情,我是你們的母親,你們是我的兒子”

這一千個兒子隨即哈哈大笑,於是就向她問到:“為何說出如此荒誕的話語”並表示出了蔑視與不可相信。

可是鹿女為了驗證她話語的真實性,因此就用雙手按住了兩個**;**流出之後,隨即就分成一千股射出。因為母子天性所感,所以,這一千股**都不約而同的流入了這千子的口中。望著如此不可思議之景致,這一千個子兒也感覺到了,這就是自己的母親,因此也就認下了這個鹿女。隨即他們就放下了武器,停止了作戰。並且回歸了本族。在他們的說服之下,兩個國家從此交好,百姓也安居樂意,而這千子歸宗的故事由來。

在這千子歸宗塔不遠處,還有一座佛塔。隨著鳩摩利羅手指的方向,眾人不約而同的就望了過去,果真如此。

但聽著鳩摩利羅這樣對他們說道:這座佛塔處,當年佛陀也在此地講經說法,並且還曉喻眾人道:從前我就是在這裡見到父母,回歸本族的,要知道那一千個兒子是誰?就是賢劫的千佛呀。”

聽得鳩摩利羅如此講述,所有人也聽得異常的認真。看著他們若有所思的樣子,這鳩摩利羅就面帶笑意的向他們問到:“不知各位, 可從這個故事上面體驗到了什麽呢?”

看著各位也都搖了搖頭不知個所以然,於是這鳩摩利羅就從個人觀點講述到了他的見解:“這佛本生的故事是在根據最早的記錄所述,大概是在九百多年前,那個時候離佛陀圓寂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世紀,在佛教創建之初,僅僅只是一個神,就是佛陀。再後來為了提倡這修行即可成佛,給信眾提供一個成佛的通道,故而就有了多神論的體系,而這千子歸宗的故事,正是多神論體系的開始,當然,這也注定了佛教在那個時候的大興……”

聽聞其如此獨特的觀點,這王玄策等人頓時恍然大悟,感覺這番話語,也頗為在理。的確任何一個宗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聖人作為引子,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實實在在的一些東西不斷的提升,不斷地改進。如若你適應了這個社會,那麽他就會興旺發達;如若一成不變,不適應這個社會,那麽注定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在這五印度大地之上,眾多的宗教起起伏伏,沉沉落落不正是這個樣子嗎?

隨著這一番的觀瞻完畢,這鳩摩利羅依次又領著他們觀瞻了這重閣講堂。這重閣講堂乃是當年佛陀演說《普門陀羅尼》等經文的講經遺址。

在這講經堂不遠的地方,則有一處佛塔,乃是阿難尊者的半身舍利塔。說起這舍利塔,還有很深的一段故事。這阿難尊者,乃是佛陀的堂弟。多聞第一,眾德具備,並且還博聞強記。當年佛陀去世之後,他就繼承了大迦葉尊者,來維護佛法。引導和激勵後輩一心向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