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35章 大婚(上)
這天晚上,張籍出去送喜帖,回來的甚晚。

“籍哥哥,你多吃點。”杜十娘甜甜的笑著,給張籍添了一大杓米粥。

“已經夠多了,夠多了,我都快喝兩碗了……”張籍有些無奈的看著面前滿滿的小米粥,他回到家後初時覺得很餓,但吃了兩個蒸餅,一碗米粥後,已經飽了。

“十娘熬得粥不好喝嗎?”杜十娘坐在桌旁拄著下巴看著張籍道。

“好喝,好喝,十娘的手藝沒的說。”張籍端起粥碗小口小口的喝下後道,“好了,我已經飽了。”

“哥哥,今天我聽劉媽說,初六之前我要去義父那邊住上一陣是嗎?”杜十娘可憐巴巴的又道,“我不想去……”

“嗯,的確是要提前過去。我說過了婚事完全按照明媒正娶來辦,哪能就在咱家裡迎家裡娶,讓別人見了會說三道四。”張籍放下碗筷說道,“不能不去,聽話。”

“那我要在義父那住上幾天?隻呆一天行嗎?”杜十娘搖著張籍的手臂嬌聲求道。

“那可不行,先生那邊還有很多事要準備,最少得住三天。你放心啦,先生那邊就是在書院裡客房那邊收拾間屋子,其余的仆婦都是咱們家安排的人,阿香也跟著你過去……”張籍握著少女的纖手安慰道。

“那……那哥哥到時一定記得過來接親,不要遲到哦!”

“那當然,絕對忘不了。”

“一定!”

“嗯,一定。”

張籍好一番保證才把杜十娘安撫下來。

……

時間飛快,不覺間已到了二月初三,書院開學也有了十余日,因著杜十娘已是希伊先生的義女,兼得張籍乃是書院的得意弟子,兩人成親成為了書院開年後的頭等大事、喜事。學子講郎們也都樂的幫把手收拾東西,布置婚禮,去沾沾喜氣。

這天杜十娘離開家時再三囑咐張籍一定不要忘了去接她,患得患失的小女兒態盡展,這些天她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為了安撫少女,張籍也不知道保證了多少次,一對一答間自有深情。

在杜十娘入住清淵書院收拾好的房間後,張籍依禮派人帶著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南山居,是為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希伊先生對自己的義女和學生很滿意,對婚事也很上心,準備的已是極為妥當,張籍的催妝人一到,希伊先生便答以金銀雙勝禦、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收到袍服的第二天后,張籍即派人送去聘禮,按時下的習俗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乾漆等,各項物品皆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的意義;此外還有金釗、金鐲、金帔墜、銀兩、銅錢等財貨。

除去送聘禮一事,希伊先生是真將杜十娘當做了自家女兒看待,還派人尋了幾名命好有福氣的婦人到張家鋪床,將娘家以方應做的禮數做全。

鋪床婦人將床褥、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並撤上各式喜果,如紅棗、桂圓、荔枝乾、紅綠豆。安床後任何人皆不得進入新房及觸碰新床,直至新人於結婚當晚進房為止。這鋪床人極為講究,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張籍後世中參加過同學的婚禮,幾百年後還流行這一習俗。

大婚前夜,獅子橋張家宅院好生熱鬧。張籍請了他的同年,同窗們,老家親戚,都來到家中,大魚大肉美酒佳肴地款待了一頓。老家親戚是來幫忙的,至於同鄉,同年,同窗們則是第二日陪著張籍去接親的。

迎親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大明萬歷十一年,二月初六。

張籍穿著大紅蟒袍,戴簪花桂冠,這新郎服如同官服一般,整個大明的新郎官都這麽穿,這是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鼓勵民間成婚生育,才允許新郎在服飾上的略略“僭越”。

好一個英俊的翩翩少年郎!

等到張籍穿戴整齊走出們來,張百萬、鄭泰、趙時春等眾同年,同窗們都是喝彩起來,大聲叫好。

隨後,張百萬幾人充作伴郎,跟在張籍身邊,還有一能說會道的喜婆跟在身邊,這喜婆做慣了嫁娶行當,熟悉一應迎親見禮流程,是指點新郎言行舉止的。

眾人一出門爆竹就放了起來,這接親的人可謂是浩浩蕩蕩,後世用的是轎車,大明用的是馬車花轎,大致上情形是一樣的。

前頭高照燈籠,揚旗鳴鼓,這燈籠上寫著祖宗名銜,以及數面金字黑漆旗牌,上面寫著“壬午年山東鄉試第一名解元”、“壬午年東昌府臨清州院試第一名案首”、“壬午年臨清州府試第一名案首”、“壬午年臨清州縣試第一名案首”等等,這般顯赫的招牌令圍觀之人嘖嘖讚歎。

迎親隊伍威風凜凜地走在前面,左右則是銅鑼、嗩呐、大鼓等兩大隊,張籍穿著新郎服,騎著一匹白馬,後面跟著一大隊人,同鄉中有張義先、張義文、張義武三兄弟;同年中有方清之、赫澄、呂廣、陳到之四名舉人;同窗就多了,和張籍相熟的書院士子如方畢、鄭茂、冀永貞等人幾乎都來了;至於倉上張家的同鄉和張氏家族的親戚更不用說了,足足三百多號人的隊伍從獅子橋走出。

鑼鼓齊鳴,帶來熱鬧的喜氣,前去迎親的隊伍,引來了臨清城裡百姓的圍觀,一時間道旁人頭攢動。

人們看到那高舉的旗牌,都是道:“咱臨清州的解元郎今日成親了!”

“就是那福來酒樓戲文裡的那個張解元嗎。”

“是啊!就是良緣記中的那個。”

“那杜小娘子的確是好命,能做這解元夫人。”

“人家那是宿世姻緣,今生再會!”

“果然少年風流,才子佳人呐!”

百姓們一片嘖嘖讚歎之聲。

張籍騎在溫順的白馬上,披紅掛花居高臨下看著兩側的人們,心中感慨實多,這不知不覺自己已是在大明成家立業了。

迎親隊伍走過獅子橋,繞過禮拜寺,經過大寧寺,穿過吉士口,再到問津橋,張籍高居馬上,已然看到了清淵書院的屋舍。

十娘,我來接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