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52章 社學辭別
  萬裡晴空一碧如洗,白茫茫的太陽將大地烤的炙熱,鳥兒們都循著樹蔭躲藏起來。此時繞村而過的小河成了村中大人和孩子們的天堂,或跳入水中游泳嬉戲,或岸邊樹林避蔭納涼。

  今天是張籍回家的第三天,明天就要離家去清淵書院讀書,午飯後張籍和家人知會了一聲打算前去社學向張老夫子道別。

  還沒走到社學門口就聽到學童的琅琅讀書聲,“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天氣的炎熱並未影響學童們的讀書之心,今天是清淵回來社學開課第一天,張老夫子想是在清淵書院中對論語頗有所得,在社學開講了新課《論語》,剛才張籍聽到的就是《學而篇》中的內容。

  張籍一路走過,看著滿載著四五年記憶,稍顯破敗的社學小院,心中頗多感慨,明日將赴州府求學,他日若科舉順利功成名就定要修繕社學造福鄉梓。

  “咚咚咚。”張籍敲了敲講堂的門框。

  “進來吧。”張老夫子見到張籍站在門口道。聽到夫子說話,講堂中正在朗讀的眾學童都停了下來,看向門口的張籍。

  “夫子,學生就要去清淵書院,今日特來拜別辭行。”張籍前行幾步站在堂中,恭敬的向張老夫子行禮道。

  “嗯,東西可都收拾妥當了?”張老夫子感情有些複雜的問道。自己的學生去了更好的學校就讀,作為長輩應該為他高興;但是作為老師,對自己班中的尖子生去了別家,不能得英才而教之,心下又十分遺憾。

  “已收拾妥當。”張籍依舊是恭敬非常,無他,尊敬感激爾。

  張老夫子仔細的看著台下自己的得意弟子,許久,眼光由嚴肅變得柔和起來,溫聲道:“清淵書院乃是我臨清州第一學府,其中黃山長希伊先生是博學大儒,書院講郎、助教、教習等皆是品行高潔,通讀經典,學問過人的儒士,學業上的問題向他們請教,這自是不用擔心。”

  張老夫子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語氣一肅道:“張籍,清淵書院人才濟濟,佼佼者眾,你能破格前去清淵書院,靠的是山長賞識和你的才學,但切切不可仗著自己些許天賦和小聰明而不用功讀書,須知讀書要趁早,不要以後方悔讀書遲,明白了嗎!”

  夫子時時不忘提點自己的為人處世,消除少年得志的種種隱患,如此諄諄教導、用心良苦讓張籍有些感動。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張籍鄭重真誠的向面前自己老師行禮,不摻半分虛情假意。

  “好。”張老夫子一敲戒尺,引起所有學童的注意,向講堂內所有人道:“張籍是你們的同窗,同在社學讀書平日善於思考、勤奮好學,此有目共睹。今次去清淵書院一篇《鼇頭磯賦》,五首應景詩博得眾人讚譽、山長學正賞識,方有此機會破格到清淵讀書,究其原因,敏思好學爾,汝等當共勉之。”

  “謹遵夫子教誨。”堂下童子們除張義先外剛剛知道張籍被清淵錄取,驚訝中帶著羨慕,聽了夫子的鼓勵分析,皆是暗暗下定決心賭咒發誓以後要想張籍一樣勤奮善思,至於這是不是一時的熱血衝腦,能不能長久這就是後話了。這就和後世聽成功者的報告會,

會場上明白了道理,下決心改正錯誤努力發展,向成功者看齊,但最後往往三分鍾熱度一過,從此不了了之。  “張籍,同窗一場,進學路上你先行一步,在讀書做學問上可有話要對他們說。”張老夫子這次從清淵交流回來受益良多,頗有所得,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了突破,這是要張籍現身說法來做個成功者的報告會,以激勵剩下學童的向學之心。

  聽了張老夫子的話,張籍打算說一些讀書分析上的心得體會,也算是盡同窗一場的情分,略略報效張老夫子的教導之恩,張籍略一思考,當下道:“學生有些許淺見,願和諸位同窗共同分享。”說罷便在張老夫子的示意下到了前台站定。

  “諸位同窗,我輩讀書往往依書本內容順序,從頭至尾按序通讀,此種讀書費時良久,難以得其精髓。籍有一法可;略補其瑕疵,此法名為樹狀圖法。”張籍並不藏私,打算把和張義先探討過後,更適合明朝讀書人的思維導圖簡化版教授給眾人。

  “何為樹狀圖法?諸位且看。”張籍在桌上拿起一紙一筆,略略幾畫畫出了一個大樹的主乾,道:“吾輩所研習之書即為樹乾,譬如今日所學之《論語》。”筆尖騰挪幾下在主乾上寫了“論語”二字。

  “樹有主乾,樹枝不可或缺。”張籍幾筆勾出些樹枝又道:“此樹枝非彼樹枝,乃是文章分析段落,可依章節為枝,可依

  主旨為枝,可依順序為枝,多角度分析,多視角研讀。”

  “書中細碎的語句為此圖之葉片,一枝葉為一綱目,數條枝葉共成繁茂之樹。”張籍邊說,便在紙上簡單的寫了“學而”、“為政”、“裡仁”等幾個字,又以點皴標注樹葉,向眾人展示道:“此為以章節為枝葉。”

  說罷這個又拿出一張紙勾出圖形,寫上“為學”、“仁義”“信義”“孝悌”等字,寫完道:“此是以書中所寫內容為枝葉。”

  接著又以《論語》為例,從其余角度用思維導圖簡化版來分析。

  台下的學童們初時不以為意,但是越聽越覺得這種方法實用有效,一個個豎著耳朵認真傾聽,有的還拿起紙筆做起了筆記,連那和張籍有些不對付的林嗣也聽得十分認真。張老夫子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這思維導圖法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容易在簡單好上手,難在多角度分析,難在從茫茫多資料中整理出脈絡。一炷香功夫,張籍的大明版思維導圖簡化版學習方法報告會就結束了,下面的童子們仍是一副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樣子。

  “學而有術事半功倍,此樹狀圖法汝等或可施行之。”張籍的報告結束,張老夫子上台做了個肯定的總結,隨即又道:“但汝等要切記,吾輩讀書仍當以勤奮為基,志存高遠,不可因得其學法而自以為超越他人,從此松懈。”

  張籍和眾學童齊聲應是。

  張老夫子忽的挺直身軀,一手負於身後,一手撚須,一掃剛才的嚴肅低沉又有些傷感的課堂氣氛大聲道:“張籍,今天最後一次和你的同窗隨我齊誦《神童詩》,以此勉之。”

  “是,先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跟隨者張老夫子的話音,朗朗的讀書聲,一遍又一遍的在講堂中響起,夫子一句,學童一句, 《神童詩》一字一句震撼人心,古往今來激勵了無數讀書人,此時此刻又讓一批讀它的學童和塾師沉浸在這中華博大的語言文字藝術魔力中,一時之間滿堂盡是癡兒,眾人思緒洶湧澎湃,漸高漸遠……

  張老夫子憶起當年,初入蒙學的自己也是老師的督促下,和同窗一字一句的背著《神童詩》,以此激勵鞭策著自己,在科舉的道路上艱難前行,想著自己金榜題名之時,功成名就之日。可是科舉一途的艱難,數十年的苦學止步於秀才功名,千軍萬馬過獨木,再難有寸功加身,如今年老體衰精力不濟,唯有將往昔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學生身上。

  張義先、林嗣等人念著《神童詩》想象著筆著春秋,言傳萬世的成就;想象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榮耀;想象著指點江山,封狼居胥的功業;想象著……

  張籍跟著張老夫子高聲念著《神童詩》,心中的情懷激蕩,思緒紛飛,感慨萬千,回想起前世高三時的苦讀,回想起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情景,一雙手有些顫抖,一顆心意氣風發。

  在這大明朝,自己有天賜過人的記憶力,有對天下大勢先知先覺的優勢,有後世經過時間驗證的先進經驗理念,重生一世自己不願再次默默無聞,不願再次隨波逐流,此生但求念頭通達,掌握命運,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玉帶盈野夏日長,

  墨香醉人聲琅琅;

  自古癡兒多奇志,

  朝為田舍暮登堂。

  就這樣,張籍社學的最後一課,在朗誦《神童詩》中結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