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6章 再講《封神》
  走在鄉間小路上,涼風拂面,吹去了幾分暑意,遠處是無邊的微黃麥浪,路邊有不知名的野花,在文人騷客眼中這是田園詩意,在鄉下農民眼中這卻最平常不過。

  今天張老夫子提到的清淵書院,作為前後兩世都是臨清人的張籍,對其知之甚詳。

  清淵書院始建於明宣德五年,位於鼇頭磯以西,建院之時,首任山長光謙先生楊益與學子一起在書院西側的池塘中栽蓮花、荷花以示“為官廉潔清正,為民澤披鄉裡”,至今日每逢夏天池內蓮葉相接,荷香四溢,現已成為臨清州十景之一“書院荷香”。

  成立之日起清淵書院就是臨清州學所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歷史悠久,科舉一途人才輩出,有楊益、李錫、趙繕、劉漣、劉璣、李憲、鄭端、陳璣、黃堂、王淞、金鯉等四十幾位進士,官位最高的當屬宣德七年戊戌科二甲三十五名進士程g,曾任三邊總製,陝西總督。

  書院聲名遠播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大儒名士前來,或講學、或題詩。成化年間,心學創始人大儒陽明子及其弟子曾多次來此講學;正德年間,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過臨清州時,曾與清淵書院內賦詩讚曰“天涯故舊還青眼,清淵門下總俊才”;隆慶年間,曾在清淵學習的“後七子”布衣詩豪謝臻與書院牆壁題詩,回憶求學生活,曰“當時兒曹今老大,垂髫舊識我獨”。

  清淵文風之鼎盛一時無兩,比東昌府府學啟文書院名氣都要響亮。

  這次去清淵書院交流的機會是展示自己的好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表現好了,對將來的發展大有裨益。

  正想著,不知不覺間就走到了家門口,雖然夏日的白天有些長,但是因為在夫子那談話耽擱了時間,所以到家時天已擦黑。

  就要推門而入,突然傳來一陣驚喜的叫喊聲:“大哥,你可回來,我盼得好苦!你都不知道,我今天在村口說書,可把茶鋪老板張五叔給比下去了,大家聽膩了《三國》,都願意聽我講的《封神》,來來去去講了四五遍,不過隻有五回,聽得不甚過癮……”原來是自己的二弟張衛,看來他今天說書收獲不小,很受歡迎。

  “今天你可得多給我講一些,我可是答應他們明天繼續講新篇的。”

  看著弟弟興奮不已,喋喋不休的樣子,張籍正要搭話。突然又傳來清脆的女聲,“哥,你別管二哥,他今天嚷嚷了一下午了,說自己如何如何風光。今天你回來的晚,我們都吃過了,灶上還有些飯,我熱熱,你先吃飯。”妹妹張姝從廚房冒出頭來,身上還系著件圍裙。

  “二郎,我先吃飯,吃過飯再和你講,不要急,時間長著呢,你先把書放到我桌子上。”邊說著邊把夾著的書遞給了張衛,又轉向張姝,“妹妹,我先見過爹娘,這就過去。”說罷就走向正屋。

  “爹、娘,我回來了。”

  “今天在社學怎麽樣,功課有沒有落下,可把東西給了夫子。”這是張父一貫的說話方式,三句不離學業。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代社會家長聊起來,也是沒幾句就牽扯到孩子身上,上學的聊學業,上班的聊工作,沒結婚的聊親事,有了孫子孫女重心又到了下一代身上,父母的關注點永遠在子女身上。現代的父母自己無法已是盡孝了,對這一世的親人自己要盡全力讓他們過得更好,想起前世的父母,張籍眼角不禁有些濕潤。

  “爹,學業不曾落下,

還有精進,今天先生誇獎了我,散學後單獨和我談話,說大約半月後帶我去州學清淵書院交流。”張籍稍微撇了撇頭,掩飾了下眼角的潮濕,回應道。  “哦?真的?清淵書院?咱家阿籍真出息了!你祖爺爺曾在那裡求學,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我對讀書一竅不通,二郎又貪玩無心進學,咱家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一定要讀出個名堂來。”張父聽到張老夫子要帶張籍去清淵書院長長見識,面露驚喜之色,看來鄉裡人也知道清淵書院的聲名。“你要是能到清淵書院讀書就好了……”

  “好啦,好啦,你們兩個先別聊了。他爹,快讓阿籍去吃飯吧,要不然三妮剛熱好飯又要涼了。”眼看張父還要說下去,張母屋外端著飯菜走了進來,打斷父子二人的談話。

  “快讓大哥吃,吃完我還有事問呢。”張衛這時走進了屋裡,一旁湊趣道。

  “爹,我一定努力。”張籍端過飯回復道。

  “好,你先吃飯吧,二郎不要耽誤你哥做功課,小心板子。你平時怎麽就這麽不爭氣……”剛剛面色和緩的和張籍說完,張父臉色一變轉向張衛訓斥道。張衛見狀老老實實的坐到一個小木凳上挨訓。

  結束了談話後,張籍趕忙吃了起來。

  一日兩餐,早晚間隔的時間有些長,張籍可真是餓了。飯菜是簡簡單單的一碗野菜小米粥,高粱小麥混合製成的餅子,一個雞蛋,一小碟鹹疙瘩絲。第一次張籍覺得這麽好吃,難道自己已經適應了明朝的生活。其實自己心裡也清楚,這個飯菜是家中專門為自己做的,不說那個雞蛋,就單單餅子鹹菜粥在當今已算是好的了,有多少人饑腸轆轆,每天野菜度日;有多少人衣食無著倒斃與路!

  封建社會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重大課題就是吃飯。前幾日話裡話外向家人問過,都不曾聽說過類似玉米、土豆、地瓜的東西,看來現如今這些高產作物都還沒傳入中國,也或許是沒傳到北方,以後要重點關注這幾項作物,有機會托人在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打聽打聽,張籍暗暗想到。

  吃過飯,自己剛想動手收拾,碗筷就被二弟搶了過去,“大哥,我來收拾,你給我講講《封神》。”

  “難得一見,難得一見,有求於人果然不一樣!”張籍打趣道。“你快去收拾吧,打掃完,我就講。”

  “好,看我的,馬上就好馬上就好。”張衛連忙拿著碗筷去廚房收拾了。

  張衛收拾完,到張籍書桌前坐定時,已近戌時,也就是大約現代上起點左右的樣子。聽眾由一個也變成了兩個,三妹張姝也湊了過來,古代娛樂項目甚少,聽書是難得的活動了。

  “二郎,你先和我說說今天的說書時情況,大家有什麽反應。”張籍先問道。

  “哥,本來我一個小孩子要說書,那些大人,尤其是張五叔都不信我有什麽沒聽過的好故事。待我講完,張五叔都說我講的好,說明天還要我去……”張衛心急聽下幾回故事,三言兩語就把下午茶鋪的經歷,說了出來。

  自己這個二弟常在村裡走動,機靈活潑是個“人來瘋”,人越多、越熱鬧越有精神。平時他人長得又高大,在一眾頑童中廝混久了,口才鍛煉的不錯,人也頗有威信,下午說書還帶了一眾小童前去捧場,很是熱鬧。

  張五叔的茶鋪主要照應前去臨清州的客商等,說書隻不過是他一個小愛好或者是招攬生意的幌子,對於自己這個二弟在那說書,也是樂見其成,況且的確講的不錯,下午歇腳的人為了多聽一會兒,很是多喝了幾碗茶,讓張五叔笑得合不攏嘴。

  了解了情況後,張籍看著自己這個二弟說道:“這幾日你先在茶鋪練一練,等有暇了我和你一起去州城見識見識,推廣一下,到時就是我們賺錢的時候了。”

  “那能行嗎,我隻是在小茶鋪講了講,去州城人多的話……”張衛聽了一時遲疑,但還有躍躍欲試的興奮之意。

  “你一定行,今天就是個好的開頭,聽你說書的加上你的夥伴怕不是有三十幾人吧,人再多你能看到的也就是那幾個,況且今天效果不是很好嗎, 都願意來聽……你看三國中趙雲為什麽能七進七出,因為他面對數萬大軍,毫無懼色;諸葛亮為什麽能舌戰群儒促成孫劉聯盟,也是因為他視東吳群臣如無物,一點也不怯場;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要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為了加強二弟的信心,讓他不怯場,張籍給張衛灌了後世的幾碗心靈雞湯,連太祖的名言都說了出來。

  “戰略上是藐視指在氣勢上不怕人圍觀,戰勝他們;戰術上重視指咱多練幾遍打好基礎,說書時不卡殼,不斷片……”一時之間自己的弟弟被忽悠迷迷糊糊,信心十足。

  “好接下來你仔細聽,我給你講下幾回的內容。”看到打氣打的火候差不多了,張籍講起了《封神》。

  “詩曰:

  紂王無道樂溫柔,日夜宣淫興未休。

  月色已西重進酒,清歌才罷奏箜篌。

  養成暴虐三綱絕,釀就酗戕萬姓愁。

  諷諫難回流下性,至今余恨鎖西樓。

  話說薑皇后聽得音樂之聲……此是哪吒二次出世於陳塘關。後子牙下山,正應文王h裡七載之事。不知後節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張籍這次一直從第七回費仲計廢薑皇后說道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聽得張衛一會兒咬牙切齒恨紂王的荒淫妲己的惡毒,一會兒為比乾誓死力諫的忠義感動,一會兒為哪吒的二次現世的神奇驚歎。

  夏夜已深,月朗星稀,樹枝梭梭,蛙鳴幾聲,燈光如豆,西配房窗上映出三個人影,一切都是那麽溫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