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25章 《封神》得售
  卻說張籍正胡思亂想間,張義先推門進了房來,手中提一個小包袱。

  看到張義先進來,張籍心思一收,不想這事了,若是真正的歷史中真有張好古其人,怕也只是碌碌一生,沒有那般好運氣如相聲中做得高官,畢竟大明朝堂上沒有蠢蛋,個個人精。

  巧合或者確有其人有關系嗎,就算真是張好古做得大官,那也是三四十年後的事了,此時能生出張好古得小蝌蚪還沒有成型呢。

  張義先將書遞給張籍:“籍哥兒,看看是不是這個。”

  “是的,張兄,你先看看。”

  張百萬自張義先進門,眼睛就盯在了他手中的包袱上,聽張籍這麽一說,急忙上前,拆開包袱,拿出一本翻看起來。

  一炷香功夫,張百萬看完了第一本,戀戀不舍的合上書,道:“令弟遇到的那個老丐不知何許人也,竟能想出如此精彩的故事,潤色的也不錯。我家酒樓都有說書先生,三國都講了不下百遍了,正好能用得上,不知籍兄打算作價幾何?”

  看這張百萬不似小氣人,自己又不懂得行情,,還不如讓張百萬來出價,就算出的低了,自己不賣就是了,定下主意,張籍笑道:“張兄過譽了,貨賣識貨人,我不知道這話本的行情,但信得過張兄,還是你來出價吧。”

  “這……”張百萬起身來回踱步,後又坐下,道:“你我相識一場,頗為投緣,既如此,我定不讓籍兄吃虧,往日《七俠五義》話本當時是二十兩銀買的,那……籍兄的這本《封神演義》是獨創,市面上並無別家說過,如籍兄肯賣斷與我,就四十兩銀子如何?”

  “四十兩?”張籍還未回話,張義先就叫出聲來。

  “義先兄是覺得少了?剛才還未說完,我酒樓說完這書一月後,可與我家書局出版,到時按銷量你我三七分成,如何?”

  張百萬誤會以為自己給的少了,怕張籍二人誤會,又加上這句。

  這可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張籍嘴上說不知道行情,私下可是向人打聽過,自己這話本若是遇到識貨的,一次性賣斷,頂多賣三十兩銀子,張百萬出價四十兩,何況還有出書之後的銷售分成。

  有明一代皇帝大多都是崇尚道教,引得上至朝堂,下至市井,論道談玄,煉丹辟谷風氣尤勝。

  《封神演義》崇道抑佛,正好迎合了這一需求,可以預見開始銷量當是不會少了,不過考慮到這時可沒什麽正版保護,後續定然乏力,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有多少算多少了。

  “張兄的出價……”張籍沉吟一下就要答應下來。

  張百萬見張籍語氣停頓,又說道:“籍兄可是覺得分成少了?可以再談的。”

  “不,不是,張兄的出價甚是公道,分成三七就好,要刻板製書,宣傳發行開銷也是挺大的。”張籍忙說道,四十兩銀子,這個價錢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好,那就這麽定了,等下我就差人去取銀子,晚上給籍兄送過去。”

  “如此,就將書稿先放在張兄這裡了,我們先告辭,這麽久沒回去,也該去夫子那裡一趟了。”既然談妥了《封神演義》的事情,就該回去了,張老夫子怕是這麽久沒見到二人,要去找他們了。

  “那籍兄,義先兄,慢走,改日再聚,我帶你們逛逛這臨清城。”

  “到時定然叨擾張兄……”

  ……

  回到住處,果然見張老夫子再尋二人,正在他們房內桌前看書。

  張籍和張義先一起上前,道了一聲:“夫子。”

  “回來了,剛才席間得知周邊社學還有兩處沒到,估計要晚上到了,明天上午飯後,書院帶各社學來人,參觀清淵書院,下午到內講堂聽課。今天好好休息,要養足精神,不得落了顏面,無事就不要出去了,免得再出事端。”張老夫子起身,面色嚴肅的對二人說道。

  “謹記夫子教誨。”兩人趕忙回話。

  “我回房去了,你們準備準備吧。”交待完明天的安排,張老夫子就回到自己房間去了。

  ……

  晚飯仍然在外堂食堂吃的,依舊米飯蘿卜。

  果不其然又遇到張百萬,三人坐在了一起,這次沒多說話,張百萬讓張籍兩人飯後到他的房間去取《封神演義》書稿的稿酬。

  到了張百萬房間,張百萬遞給張籍一黑一白兩個布袋,說道:“籍兄,這個黑布袋裡面有八個銀元寶,合計四十兩。這個白布袋中有五百文錢和七八錢散碎銀子,這幾日可當做花銷。”張百萬想的到時挺周到,只見他轉身又拿出個一杆紫紅杆小秤,上懸一黑色鐵秤砣,“恩,籍兄你來稱一稱。”

  掂了掂布袋,張籍說道:“張兄見外了,我自是信得過,就不稱了。張兄《封神演義》可曾看完。”

  “還不曾,只看到第三十章。”張百萬邊說邊放下小秤,拿出書稿。“籍兄和令弟整理潤色的果然精彩,我看了一下午。”

  “過譽過譽,那就不打擾張兄了。”

  “那好,我先把這書看完,看不完難以入眠啊。”

  說罷,張百萬就將二人送到了門外。

  ……

  回道自己的房間,張籍張義先兩人將布包內的銀兩倒出放在桌上,這可是張籍兩世為人第一次見到銀元寶。一排四個,分作兩排,八個銀元寶被擺放的整整齊齊。

  在大明朝,一個七品知縣,官定俸祿是四十五兩銀子;普通農民家庭,無病無災,風調雨順,全家年收入不過十兩銀子;張籍家中平日見到的最多是銅錢,那還是年節時買肉用到的,一斤普通豬肉不過三、四十文,上等豬肉七十文錢。

  明製一斤十六兩,一兩十六錢,四十兩相當於古代的兩斤半,現代的四斤重也就是兩公斤,用個形象點的比方,就是四瓶啤酒的重量。這五百文銅錢也大約有不到四公斤重,折八瓶啤酒。

  按購買力算,大明萬歷年間一兩白銀可買兩石米,折合現代六百六十元,四十兩銀子就是兩萬六千四百元,當然銀兩實際上的購買力更強。

  而此時此刻,

  兩公斤白銀,四公斤銅錢,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張籍全家四年的收入,在大明朝撈的第一桶金,如今就放在其眼前。

  終於可以為這個家做點貢獻了,有錢的感覺真好。

  張籍如是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