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176章 等待
秋風掃落葉,落葉逐秋風。考舍外不知從何處飄來的落葉,正在地上打著旋兒。狹窄的考舍內,張籍手持毛筆伏案書寫。

 一般而言,鄉試中的策論並不要求士子們有多少精深的見解,畢竟生員們往日裡都是苦讀經書,沒有經手過實務。但是如果能夠寫出來,並能做到言之有物,這自然就可以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

 心中有思路,寫起來自然順暢無比,一行行峻拔的小楷在張籍筆下出現。

 “……倭犯中華,洪武二年即有之,時倭國大亂,諸侯相攻,流民亡卒,無所衣食。遂群聚以掠上國,兩浙朝鮮無歲不被其毒……”

 “……夫倭奴所須,皆產自我泱泱中華,如室必布席,杭之長安織也;婦女須脂粉,扇漆諸工須金銀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饒之瓷器,湖之絲綿,漳之紗絹,松之棉布,尤為彼國所重……”

 張籍寫的這篇《倭寇論》博取後世文獻中百家之長,從倭寇的出現的原因,到倭寇的劫掠方式,到如何應對倭寇都有精彩的評述。當然張籍寫的時候避過了對明朝廷禁海政策和官府不作為的批評,能寫什麽,不能寫什麽他的心中自然有一道分界線。

 第一篇寫完即是第二道題,張籍擬文章標題為《漕運論》,漕運乃是大明維系北方,控制南方重要交通要道,這是稍有研究的人都能知道的,但是張籍的落筆處並不在於此,他的著眼點在於論述漕運調理南北的作用和兩條加強監管的小小建議,總的來說算是中正平和。其中漕運的弊端並沒有過多去寫,因為漕運是國家命脈,關系沿河數百萬人的生計,牽一發而動全身,時機未到,張籍不敢輕談。

 在眾人看來最易被忽視的鄉試第三場,張籍做的格外認真,兩篇策論,增刪修改之下寫了一天,成稿之後,張籍通讀一遍後感覺沒有白費功夫。

 鄉試第三場第二天張籍做《上通下達論》、《河工論》兩篇,這天答題,精神頭甚好,張籍不知不覺便沉浸其中,物我兩忘,只見筆走龍蛇,匯成錦繡文章。全身心投入,心很平靜,這感覺真好。

 鄉試第三場第三天張籍做《休養生息論》並謄錄五篇。這五篇文章雖然要求為三百字左右,但是張籍所寫文章皆在四五百字,在其他考生絞盡腦汁湊字數的時候,張籍已是文思泉湧,筆下猶有千言。

 張籍第三場交卷出場的時候已是九月初四下午,受卷官收卷時還頗為奇怪,因為前兩場張籍都是第一個交卷的,題量大時做的快,題量小時卻完成的慢,受卷官下意識的掃了一眼張籍的卷子,見到上面篇幅長度猶如四書文一般,不由得好好的打量了張籍一番——文章內容對錯先不提,這不過十四五歲的少年秀才,哪來的這麽多閱歷寫出這麽長的策論文。

 出了考場,穿過濟南貢院的三大牌坊,張籍站在台階上即看到了不遠處還在等候的王講郎。回頭再看牌坊上以方正厚重顏體所書的貢院兩字,張籍心中思緒難平。

 自萬歷九年志學以來,歷經寒暑春秋,時已一載有余,其中初到貴地的彷徨,苦讀求學的艱辛、清冷難熬的寂寞,種種不適之處自不必說。

 至此考試結束,榜單未出,正似身處大帳中的將軍排兵布陣發號施令後,等待結果的時候,勝敗未卜,心中忐忑。

 持卷一春秋,意欲登桂榜;

 遙問蟾宮子,題名到何鄉。

 ……

 九月初四考完之後,張籍和王講郎等人回到城南的福運客棧休息,九天六夜的鄉試是一個智力、體力、身體素質的綜合博弈,極其的摧殘人的身心,更何況張籍在第一場時還得了大病,三場考完之後,張籍在客棧中休息了兩天才算是恢復過來。

 原本的鄉試的成績按規定是要在八月底之前出來的,具體哪一天要看具體情況,還要參照良辰吉日。但今年的鄉試開始時間定的比較晚,預估著會在五天后九月初九重陽節前發榜。

 清淵書院眾人沒有立時返鄉,都在濟南城等待考試成績出來。等待成績的這些天時間,京城中的青樓、茶鋪、酒樓生意極好,到處都是成群結隊的士子。

 頭兩天張籍都在休息,並沒有參加這些活動,況且他年紀還小,去酒樓、青樓都沒什麽意思。

 其他的同窗就不一樣了,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到濟南,美食、美景、美人都是要見得。方清之、方畢和鄭茂三人這幾天一直在城中到處閑逛,遊山玩水、參加文會,很是認識了一些朋友。

 還有一些家境殷實的士子在這段時間放浪形骸、詩酒風流。鄉試已畢,眾人合該有個放松的機會,對於這些情況王講郎是不管的。

 九月初七,昨晚北風轉了南風,今天陽光明媚,暖和了許多,張籍現在身體已經痊愈,打算前去益安堂一趟,向金郎中道謝。

 前去拜謝,總不好空手。出了客棧,張籍在街邊點心鋪子要了點老濟南的開口笑、蜜三刀、桃酥、羊角酥和蝦酥,一共五樣,捆做兩包拎在手中。這次在濟南街面上行走便沒有了初來乍到時的生疏,也沒有了忙於考試的心思,而是頗為愜意的看著街道兩邊的景色,心中還油然而生一種心情——無病一身輕,健康真好。

 不多時,便來到了益安堂。今天早上的醫館和以往一樣平靜,張籍到時,依舊是金郎中讀書,孫女小翠灑掃,孫子阿昌背書。

 “阿昌, 書背的如何了?”張籍一踏入益安堂的大門,就笑著喊道。

 “張大哥來了……”阿昌聽到張籍的說話聲,抬頭一看,初時頗為驚喜,一聽到張籍提到背書就蔫了。那日讓阿昌去給王講郎報信,耽誤了他背書,挨了金郎中的訓斥。

 “看我帶什麽來了。”張籍說著就走到藥櫃前,把手中的點心放到阿昌旁邊。

 “是蜜三刀!”阿昌湊過來聞了聞喜道,看來是個饞嘴的小子,僅憑氣味就能猜出來。

 “來就來,還帶什麽東西。”金郎中並未阻止孫子,也笑著道,這次他並未推辭張籍帶來的東西,畢竟他也是生意人,這些人情禮往他是知道的。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