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323章 田地、家仆
張籍聞聽父親似是對自己這個翰林編修的官職有些失望,不由得想辦法解釋起來。

“爹,孩兒的編修一職是京官中的正七品,放到地方上可是正六品官,比七品縣令高兩級呢。”為了讓父親有個直觀的概念,張籍又道,“打個比方咱臨清州毛知州是從五品的官階,孩兒隻比他低半級,若正式見面,咱州裡的同知和判官見到孩兒還要行禮呢。”

“隻比毛知州低半級?”張父還是有些疑慮。

“不錯。”張籍確認道。

“唔,……是這樣啊。”張父這才滿意的點點頭,終於可以滿足他那小小的虛榮心了。

隨著張籍步入仕途,以及城中諸位高官的接連前來拜訪,張父漸漸的對官場中事也關心起來,故而才有了剛才父子兩個關於官職品級的一番對答,看到父親這般做派,張籍心底一樂安慰父親道:“爹,兒子現在出息了,您就在家享享福就是了。”

“那哪兒能,你二弟還沒成家,我怎麽能閑下來。”

張父是農民出身,和時下的大明百姓一樣,對土地看得很重,這不,就在張籍離京的這一段時間,他又在城外買下來一片土地,因著張籍原本解元的身份,買地的事情進行的還頗為順利。

現在張籍成為了翰林官員,名下田地幾乎全部免稅免征,可以預見的是,張家又將迎來一波田地詭寄之事,張家的田產將翻倍劇增,這是一家一戶之幸,卻是整個大明之不幸。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是一場災難,客觀上看,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是大明後期稅賦艱難,國家拿不出錢,去打遼東的後金韃子,不得不三次對民間加稅,最後導致自耕農破產,李自成率領流民滅

亡了大明。

稅賦艱難的原因究其根本在於土地被官員士大夫和皇親國戚等權貴給打量兼並了,須知這些人都是免稅的,從而導致江浙一帶地區越來越富庶但是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少的怪現象,這是由無數個如張籍這般的官紳家庭聯合在一起造就的這般後果。

念及此張籍又道:“爹,咱家的田產現在有多少了,鄉親四鄰有沒有前來寄名的?”

“怎麽想來問這個了?咱家現在鄉下和城邊林林總總應該有五百多畝地了吧。”張父頗有些興奮的答道。

一提起田地這事張父就高興的不得了,因為這年月家中的土地越多,就代表著家庭越興旺發達,若是家中沒有出個有功名的讀書人,只靠農戶勤儉持家一點一點攢下土地,風調雨順諸事鹹宜的情況下也至少要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如今張家在張父這一輩已經有了五百余畝田地,他如何不高興呢。

“五百多畝?爹,咱家的土地已經不少了,以後在有鄉人前來寄田,就不要收了。現有的這些田地中隻留些好田,剩下的有機會分給咱家的親戚。”張籍聞聽現在已有了五百多畝地不由得大吃一驚,從最初的十幾畝地發展到現在,一年時間不到,這速度可真夠快的啊。

“嗯?這是什麽道理,哪有送上門的土地往外推的?”張父聞言就有些不解了。

“爹,咱家就我和弟弟兩人,今後我在外為官,弟弟也忙於書坊諸事,您現在久住城中,鄉裡的土地現在都是由佃戶和叔伯們打理。這一年的生息還不如書坊的多,何況孩兒京中初為官,頗多製掣,若是傳出去家中大量收買土地,難免被人攻訐……”

張籍有此一言,並不是他如何的高風亮節,如何的痛恨當下的這一規則,經歷過後世拆遷造富、房價洗禮時代的他對土地也是有種莫名的重視,不過他如今雖然剛剛步入官場,

但是有心在將來控制、甚至是改變這一大明土地兼並的現狀,他又如何自己去沾染這一領域呢,這不是要授人以柄麽。張籍的一番話說完,二弟張衛也接口道:“爹,大哥所言不差,現在為官不都是講究個官聲嗎,況且書坊生意現在正火,比之土地上的生息要多的多……”

張父也不是頑固不化之人,之前重視田地,只是出於骨子中對於土地的渴望,他也明白自家有如今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全來自張籍身份地位的提高,故而雖有不舍但也出言應道:“好吧,那就聽你的不在收寄名田了,不過若是有來寄籍的那還收不收了?”

“寄籍的?這個可以收, 不過要仔細甄別,選些老實厚道可靠的,莫要那些偷奸耍滑之人,免得汙了咱家名聲。”

對於時下寄籍為奴的,張籍並不反對,家裡現在雖然有了老張頭一家還有劉媽等人,但是人手還不夠,總不能還讓母親和杜十娘做活,張大張二耕種家裡的地,也耕不過來,況且張籍將張成帶走做隨從之後,家裡也沒人駕車了,張父出行回鄉多有不便;還有,今後張籍入京身邊還要有使喚的人,京中現找的哪有本鄉本土的人可靠呢。

最後一家人商定,土地規模就按照現在的規模不再擴大,同時再收兩戶人家,女的或是去做粗實婆子,做些縫縫補補,打掃屋子的事情,或是跟著劉媽煮茶燒飯,忙活廚房事宜。

男丁或是駕車喂馬,開門迎客,或是在田地裡忙活,另外張籍的番薯大計也要有專門人員照料,若是種植順利,將來這番薯當能活人無數,實乃功德無量之事。

同時用兩個月的時間在家中培養觀察得用的人手,等著將來跟隨張籍入京。

說完家中的田地之事,張籍又道:“孩兒如今已是到家,今晚上我打算去書院請先生到此一聚。”

“許久未見,這是應該的。”張父點頭同意道。說起來,平時杜十娘作為義女,到希伊先生處看望頗多,但是張父和其來往就不多了,畢竟兩人一個喜歡侍弄土地,一個喜歡詩文典籍,共同語言並不多。

又聊了些家常,張父張母見到張籍面有疲憊之色便讓他回房歇息了,畢竟一路舟車勞頓十多天,進家還沒洗漱一番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