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小學教師在大明》第141章 寢舍夜話
早上啟程,一路上還可以見到被大雨衝垮的路面,似是在訴說著前幾日的雨勢之盛。道路被破壞,張籍一行人繞了遠路,故而回到臨清州時已是天色將暮。

眾人於清淵書院下了馬車,張籍的兩大箱子書拜托車夫送到了三元書坊,車夫也想著沾沾頭名秀才公的喜氣,很是樂意幫忙。

王講郎帶著張籍等人進了清淵書院,先去後院南山居找山長希伊先生複命。

南山居內,希伊先生早些時候得知了院試赴考的眾人將至,提前召集了書院中的教習,講郎。

到了房中,王講郎首先匯報這次院試的情況。

“山長,本次我清淵書院赴考童生二十人,取中七人,分別是頭名案首張籍,第十七名方畢,第十九名陳正,第二十三名薛之和,第二十七名呂義方,第三十一名袁永,第四十名方澤仁。”隨著王講郎的匯報,張籍等人一一出列,王講郎話一說完,眾人齊齊向山長拱手行禮。

院試共計錄取八十人,清淵書院就要佔了近十分之一,可以說今次書院大獲全勝,比往年的成績都要好。

希伊先生雖然早些時候收到了王講郎提前寄來的書信,了解了一些情況,但親耳聽到,親眼見到這些學生站在自己的眼前,心中還是格外高興,連聲道:“好,好,好!”

接著王講郎又講了東昌府大雨,馬頰河水患,士子守堤,張籍等人堵湧坑的事情,山長和講郎們都是揪心不已,直到王講郎說最後雨停,大堤保住了之後,眾人才長舒一口氣。水火無情,對於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來講,都在心中對其有著本能上的敬畏。

又聽得下遊決堤,三城百姓流離失所,希伊先生慨然歎道:“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這句話出自屈原的《離騷》意思是:我長歎息地掩面流淚啊,我哀憐著百姓的生活多麽艱苦。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可是早上向君上進諫而晚上就遭到貶黜……聞其聲眾人隱隱猜到希伊先生曾在朝堂上的不順,許是觸怒過曾經的首輔張居正,具體原因,希伊先生沒有說過,也就不得而知了。

說完護堤一事,王講郎又提到了來自布政使司衙門的獎賞,聽聞今次臨清州學廩生兩人,眾人哈哈一笑,希伊先生卻略有所思。

說完這些,希伊先生對諸生講話誡勉,對過了院試的是勸誡繼續努力不能驕傲自滿,對未過院試的是勉勵再接再厲不能喪氣灰心。之後希伊先生又對這個臨時的考前班做了重組,除袁永返回館陶縣學外,張籍等一共六名新晉生員加上原有的六名秀才,重組後班級合計十二人,教習講郎十人,幾乎成了一對一學習了,一時之間班內同窗們的學習熱情高漲。

眾人舟車勞頓一天皆是乏累不堪,故而希伊先生也並未多留,吩咐一眾士子早早回去歇息。

……

月色朦朧,深不可測的天空中黑暗展開了墨色的天鵝絨,無數的星星散發著亮光,閃著磷色的光芒,在那塊絨布上織成奇妙的圖案。夏夜中的臨清城很是熱鬧,河邊消暑的人很多,但此刻清淵書院內院卻是格外安靜。

內院張籍的寢舍中,燈光以滅,只有淡淡月華通過窗戶灑進來,張籍、方畢、陳正、袁永四人都躺在各自的床上。

“這次院試咱們寢舍四人取中,在同窗面前可是大大的長臉啊,可惜那日在東昌府沒有簪花誇耀一番。”說話的是方畢,剛才回來後,書院的齋夫前來給幾名過了院試的士子量了衣服尺寸,說是希伊先生給的獎勵,

每人一身生員瀾衫,這讓方畢很是興奮,到現在都情緒高漲。“等你中了三鼎甲,有你誇官遊街的時候,那時候可是在京師,還保不齊有人榜下捉婿把你捉去呢。”陳正笑著打趣道。

“別,這個我就不敢想了,聽說鄉試前三甲也有這般風光之時,在加緊努力或可有一爭……”月色中隱約可見方畢連連擺手。“倒是張兄,咱們幾個等你考個三鼎甲回來啊。”

“鄉試都沒到,還隔著會試殿試,即便是進了殿試,要取三鼎甲,這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三分靠努力,七分天注定吧。”在張籍現階段目標中,他隻想著能通鄉試,過會試取中進士即可,對三鼎甲並沒有多大的期望。

整個大明聰明人多得是,未必沒有過目不忘之人;有背景的人也多的是。

遠的不提,就張籍在後世史書中讀過的萬歷年間科舉之事,對張居正張籍是佩服的,但是人非聖人皆有瑕疵。張居正次子張嗣修取中萬歷五年榜眼,長子張敬修取中萬歷八年進士,三子張懋修取中萬歷八年狀元,時人有稱齊三子張懋修為“關節狀元”,更有“野鳥為鸞”的惡名。

據《明通鑒》記載,“上即位之二年甲戌,敬修會試不第,居正怒,因停是科考選五年。丁醜,嗣修遂以第二人及第,是年,複屆會試,懋修、敬修皆中式。”

翻譯過來就是說,萬歷二年,張居正的長子敬修參加會試落第,張居正很生氣,下令這年的進士不做館選,所謂館選是不定期從進士中間選庶吉士進翰林院培訓。庶吉士稱為“儲相”,那一屆的進士就這樣受了池魚之殃,喪失了做“儲相”的機會。到了三年後再次考試,他的次子嗣修高中榜眼。張居正這才作罷恢復館選,再過三年到萬歷八年,六年前落第的敬修和三弟懋修一起參加會試,都成為進士,而且老三是狀元。

在張居正去世後,他的第五個兒子張允修尚幼,有人作詩譏諷道:“狀元榜眼盡歸張,豈是文星照楚鄉。若是相公身不死,五官必定探花郎。”在這樣的競爭對手面前,你的文章算什麽,你的才華算什麽,就是諸葛複生,留候再世也中不了狀元,給你個老二當就不錯了。

這樣的事情之後歷任高官如申時行、張四維等人也做了很多,就看臉皮厚不厚了,厚點的整個三鼎甲這樣的好名次,面皮薄的不顯山不露水取個中遊即可。

進士可中,但這三甲,難!

畢業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近十年的張籍,對這樣的事早見怪不怪,因為這一直到後世也不能避免,只不過隨著媒體的發達而越來越收斂,愈來愈隱蔽罷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