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晃明顯有拍馬屁的嫌疑,但仔細想想,也是這麽回事,按照摩尼教的說法,楊彥趨散了黑暗,還給中土富庶和安寧,不就是代表光明的大明尊麽?
是啊,當世大明尊在此,何必去拜外教的大明尊?
再退一步說,引進了摩尼教,楊彥算什麽?
其實就當時而言,西方只是有了神權大於皇權的雛形,神權並未徹底凌駕於皇權,否則羅馬皇帝為何殺耶酥?正是因耶酥的傳教,影響到了羅馬皇帝的地位。
摩尼教同樣如此,第一代教主摩尼,也是在民間的影響力太大,被時任薩珊皇帝巴赫拉姆一世下獄,無理由處死。
西方尚且如此,更何況皇權素來大於神權的東方,群臣沒有一個認可摩尼教的教義,紛紛對韓晃所說稱是,楊彥也龍心大悅,實際上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讓摩尼教傳入中土,因為從後世歷史來看,一系列的起義造反都與最初傳入的摩尼教有關。
至遲於北宋,摩尼教完成了漢化,搖身一變成為明教,著名的有陳碩真起義,方臘起義,皆是打著明教的旗號,南宋又有王念經衡州起義,東陽縣和信州貴溪魔賊起義等規模較大的起義,而明教勢力達到頂峰,是於元末與彌勒教和白蓮教相互融合,發展出了紅巾軍大起義。
雖然終明一朝,對明教大力打擊,但打著明教和白蓮教名頭的起義仍是絡繹不絕,直到清朝,明教才勢衰,不過紅花會、天地會、乃至民國的青幫、紅幫、哥老會等幫會組織若細究淵源,仍有明教的影子。
楊彥怎麽說,也是統治階級的大頭領啊,發了瘋才會允許摩尼教在華夏傳播,而歷史上早在唐玄宗時期,就曾以摩尼教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為由,對之下了禁令。
直至大唐因安史之亂,請求回紇出兵,回紇才把摩尼教正式傳入中土,後唐武宗會昌元年,回紇被中亞新興勢力戛黠斯擊敗,國勢衰落,唐廷對回紇和摩尼教的態度立即改變。
會昌三年,回紇從華夏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態,下令禁江淮諸鎮摩尼寺,並於會昌滅法時,把摩尼教也順手剿滅。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發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
楊彥擺了擺手,笑道:“菲力克斯,我中土自有正一道與佛門,教人向善,足矣,不必假於外求,摩尼教立寺傳道一事不得再提。”
“哎~~”
菲力克斯現出了失望之色,重重歎了口氣,不過他也沒再勸說,明國的滿堂公卿,沒一個支持摩尼教,這讓他怎麽勸說?
楊彥又道:“正好薩珊使節在此,便與你倆說一下,孤打算成立關稅司,請轉告你家皇帝沙普爾二世,自即日起,凡出玉門、陽關之我大明貨物,一律征收百倍關稅,凡偷逃稅者,殺無赦!”
“什麽?”
辛拉德大吃一驚,征收百倍關稅,再運去羅馬,哪來的利潤?
明國根本就不想和薩珊做生意啊!
大急之下,辛拉德連忙道:“明國皇帝,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征百倍關稅之舉,今明國征如此重的稅,又置兩國友好於何地?”
楊彥不耐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若是誠心交往,何必在乎錢財?孤不願與你談錢,談錢傷感情,孤心意已決,不日將派出稅吏,進駐兩關查稅!”
辛拉德想不明白,為何會是這樣的結果,要早知道就不來了,悄悄買些絲綢,再拐帶幾個工匠回國,什麽事都沒有,不過這也不怪他,誰讓他碰到楊彥這個怪胎呢,楊彥對於波斯等一系列中西亞種族,懷有很深的惡意。
與東方的絲綢貿易,是一筆豐厚的收入,安息瓦解之後,貴霜掌握東半段,從東土買來絲綢,加數十倍賣給薩珊,薩珊以更高的價賣給羅馬,形同於二道販子,利潤鏈條只能佔半截,薩珊早已不滿,如今好不容易降伏了貴霜,把與東土的絲綢貿易權拿到手,可是明國不玩了!
貿易中斷,雖說不至於斷了薩珊的財源,但至少也是捉襟見肘,沙普爾二世雄心壯志,正準備對羅馬大動乾弋呢,而薩珊與羅馬的戰爭是一場連綿數百年的爛戰,誰都沒法從戰爭中獲益,除非徹底打垮對方,不過從目前來看,雙方都不擁有這樣的實力,因此後方的財源異常重要,貿易收入,在薩珊的軍費開支中佔有重要地位,楊彥此舉相當於從背後捅了薩珊一刀!
雖然在理論上,存在走私的可能,可這只是理論,河西走廊不通,就只有北上大草原,繞道前往薩珊,而草原上遊牧民族來去如風,搶了就是搶了,風險極大,如派出大量兵力護送,又得不償失,故明國關閉絲綢之路,幾乎就是隔斷了東西方的貿易往來,薩珊即將失去很重要的一塊收入。
一想到這,他不由打了個哆嗦,就這樣空著手回去,沙普爾二世未必饒得過他啊!
猛一咬牙,辛拉德現出了憤怒之色,大叫道:“明國皇帝,你欺人太甚,幾百年來,蔥嶺以西各部與東土正常貿易,大家相安無事,現你突然加征一百倍的關稅, 就不怕犯了眾怒?恐怕明國皇帝對蔥嶺以西的形勢並不了解,那我就給皇帝陛下說一說。
原貴霜帝國,有兩千萬人口,善戰之士百萬,可是幾年前,就被我薩珊皇帝征服,精銳士卒皆為我所有,而我薩珊有五千萬人口,勇猛騎士超過兩百萬,況且我主震怒之下,還可召白匈奴、阿拉伯人與亞美尼亞人助戰,到時數百萬大軍越過蔥嶺而來,難道明國皇帝就不怕與我國兵弋相向?”
這純屬吹牛比,貴霜巔峰人口才五百多萬,薩珊在沙普爾二世時期,也達到了峰值,約有一千多萬,其余白匈奴、阿拉伯人與亞美尼亞,與薩珊的關系極其複雜,時而歸附,時而反叛,根本不是一條心。
同時與羅馬的戰爭中,雙方鮮有出動十萬以上的兵力,絕大部分的戰爭,都是數萬人馬的中小規模會戰。
“放肆!”
“大膽!”
群臣哪把薩珊放在眼裡,聽到公然威脅,憤怒了,紛紛開聲喝斥。
楊彥揮了揮手,待斥責聲漸止,才沉著臉道:“辛拉德,我大明不願惹事,但也不怕事,如果你家皇帝敢踏過蔥嶺,孤不介意與之會獵,好了,你下去罷,待孤擬一份國書,你便回國,原話告之!”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