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眾將看著突然發狂的劉曜,莫名其妙,既不敢反擊,又唯恐被傷著,紛紛退避,還是遊子遠先回過神,連聲呼喝:“快,攔住陛下,攔住陛下!“
親衛大眼瞪小眼,畏畏縮縮,無人上前,開什麽玩笑,親衛是皇帝的貼身近衛,哪有冒犯皇帝的道理?
遊子遠猛一咬牙,繞到劉曜背後,瞅著空子,從後面抱住了劉曜。
”放開朕,遊子遠,朕斬了你!“
劉曜揮劍嚎叫,狀如瘋魔。
”撲通!“一聲,遊子遠抱著劉曜大腿,跪下疾呼:”陛下無緣無故殺人,軍內必猜忌,怕是於軍心不穩,陛下縱要降罪,至少也要讓臣等清楚出了何事啊。“
”陛下!“
帳內眾將,包括姚弋仲與蒲洪紛紛跪下。
”走開!“
劉曜猛的一掙,掙開身後的遊子遠,遊子遠一個踉蹌,撲倒在地,臉面被擦出了一道血痕,不過劉曜隻回頭以血紅的眼睛瞪了一眼,便一劍狠狠刺入地面,連續喘了好幾口氣,才把絹帛扔下,厲聲道:”自己看!“
遊子遠小心翼翼的撿起絹帛,這一看,頓時大驚失色,砰砰砰磕起了頭,老淚縱橫,嚎叫道:”陛下節哀,陛下節哀啊!“
眾人不解,從遊子遠手裡接過絹帛傳看,也是陸續神色大變,想都不想的跪下來,向著劉曜磕頭,就連姚弋仲和蒲洪哪怕不情願,都不得不為之。
帛書是太子劉熙呈上,寫的清清楚楚,劉曜父母的墳被楊彥掘了,拋屍於長安城下,再以奔馬踏成碎泥,皇后羊獻容吐血暈倒。
皇帝尚在世,父母的墳陵就被掘,這是自三皇五帝以來的頭一回啊,難怪劉曜暴怒,這種時候,稍有悖逆,被一劍殺死都沒處喊冤。
只是姚薄二人的心裡,又均是暗道了聲好狠,他們原以為,楊彥只是說說,恐嚇劉曜,沒想到真的攻入關中,把劉曜父母的屍骨挫骨揚灰。
劉曜眼珠通紅,凶猛的掃視著眾人,突然猛一揮劍:“楊彥之,朕不把你碎屍萬段,誓不為人!“
這一劍,擦著遊子遠的頭皮掠過,發絲都被削下了好幾根,遊子遠頭皮發麻,內心撥涼,卻大膽問道:”陛下,您打算……“
”收兵,回師!“
劉曜咆哮。
是的,父母屍骨挫骨揚灰,心愛的皇后吐血暈倒,劉曜已經無心戀戰,他隻想回師關中,與楊彥決戰,把楊彥碎屍萬段。
眾將也松了口氣,他們突然覺得,劉曜父母的屍骨被挫骨揚灰,其實也不錯嘛,畢竟沒人再願意耗在洛陽,哪怕與明軍作戰的結果是大敗虧輸。
博望坡之戰,五萬精銳被殲,宛城之戰,又損失了萬余兵力,襄陽是不戰而逃,武關與嶢關的損失不清楚,但在函谷關下,死傷超過三萬,這差不多就是十萬。
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零零散散幾場戰役,劉曜損失了十萬精銳,這還不僅止於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並丟失了荊北和豫西南,其中更要命的是,嶢關距長安僅五十裡,輕騎一個時辰兵臨城下,恐怕從此之後,出城踏青都要小心翼翼了。
很多人的心頭,已於不知不覺間,籠罩上了一層陰霾。
雖然歸心如箭,但劉曜還殘存著一絲理智,熬到了次日清晨才退軍,徐龕無力追擊,將士們如繃緊的弦驟然松開,紛紛倒地不起,大口喘著粗氣,連歡呼都沒有。
回師的路程約八百裡,劉曜心急如焚,奇跡般的以日行一百五十裡的速度行軍,民夫丟在後面。
“報將軍!”
當天傍晚,函谷守軍恢復了些元氣,便有斥候來報:“劉曜主力急於回師,已不見蹤影,但有近十五萬民夫留後自行回返,每個時辰僅能行五到六裡,預計入潼關,尚須半月。“
”哦?“
徐龕大為動容,由函谷到潼關,有五百裡,這豈不是意味著,再過個兩三日,這十五萬民夫豈不是成了無主之物?
他的手頭最缺人,完全可以想象,即便將來楊彥遷都洛陽,洛陽的人口也不會太多,畢竟很多官吏已經在郯城安下了家業,恐怕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舉族遷來,再以他所了解的楊彥,恐怕也不會下強製性的遷徒令,因此如能把這十五萬民夫撈到手,立將填實洛陽的人口。
將來無論是生產,築城,還是征兵,都可擺脫無人可用的窘境。
“嘿嘿嘿嘿~~”
徐龕捋著胡須,嘿嘿怪笑起來。
這是劉曜的遺澤啊。
“將軍?”
部將不解的看了過去。
徐龕擺擺手道:“去核計一下,函谷再戰之卒尚有多少?”
“諾!”
這名部將急步而出,不片刻,便回返匯報:“將軍原領萬卒出守函谷,扣除重傷與戰死者,能戰之卒尚余三千六百余人。“
”就這麽些了麽?“
徐龕的目中現出了一絲惘然,戰損三分之二,要說心裡沒點恍惚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徐龕也是心狠手辣之輩,很快就調整了心緒,吩咐道:“著全軍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挑五百弟兄攀上山崖,由山嶺過去,攔著民夫歸途,本將再領兩千軍親自追擊,必務要把那十五萬民夫帶回洛陽。”
部將拱手道:”若此事辦成,大王必喜,將軍,這是天大的功勞啊!“
如今的明國,百廢待興,人口奇缺,徐龕那沾滿風霜的面龐上,也難得的現出了笑容。
次日清晨,五百身手不錯的戰士攀上山崖,由崖頂疾行,去追趕民夫,徐龕計算著時間,到傍晚才領軍出發,在第三日,出函谷關百裡終於趕了上去。
長長的隊伍,於山谷中連綿十余裡,有男有女,還有些白發蒼蒼的老人,個個衣衫襤褸,慌亂的驚叫,那臘黃的面孔中還帶著木然之色。
“哎~~”
徐龕也不知是老了,還是怎麽著,想著自己曾縱橫岱濟,破家滅門無數,一雙手掌,血腥累累,心裡居然生出了一種愧疚感。
“將軍,押送的趙軍只有前後不足千人,請速下決斷!”
一名部將見徐龕有些愣神,連忙提醒。
徐龕大喝:“父老們,我等乃明軍,是為接爾等回返洛陽,過好日子,凡民夫,即刻蹲下,雙手抱頭,免得刀劍無眼,誤傷了諸位,殺!”
明軍一湧而上,趙軍無心應戰,死的死,降的降,乾淨利落,民夫則紛紛蹲下,抱著頭,眼底滿是不安。
“各位勿慌,本將徐龕,被明王委以將作大匠,鎮守洛陽……”
“將軍!”
徐龕越走越往前,軍卒不由攔住。
“誒~~”
徐龕手一揮,不滿道:“我無害人心,豈可防民如川,怕什麽,都跟老子進去,把我們明國的政策講清講透。“說著,就繼續往裡走,邊走邊大聲宣講。
”我明國佔據豫荊青兗徐五州膏腴之地,地廣人稀,凡入我大明者,按晉室武皇帝頒佔田製授田,稅率十稅一,徭役年二十日,絕不超期,不服隨軍力役,或有不願服役者,可以錢代役……“
徐龕那洪亮的聲音,漸漸安定了浮動的人心,民夫們射來的目光中,帶上了期翼。
這其中的關鍵是徭役,尤其是隨軍輸送的力役,服力役幾乎就是一隻腳踏在了鬼門關上,說句不中聽的話,很多人隨趙軍出征,就隱隱知道自己沒法活著回去了,無非是過一天是一天,苟且罷了,如今有明軍大官宣講新的徭役政策,又哪能不向往呢?
“你等放心,劉曜元氣大傷,他日大王入關,屆時你等可與家人團聚。“
”劉曜必狂征暴斂,窮兵瀆武,此時回返,豈非羊入狼窩?“
不僅僅是徐龕,全軍也在勸說,越來越多的民眾表示願為大明子民,不安的情緒也陸續消散,倒沒費太大的力氣,民夫就被勸的紛紛調頭,回返洛陽。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