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召喚之後漢榮耀》第15章 1路向東
  初平二年,在寒風中慢慢逝去!

  轉眼間,又是新的一年!

  春風乍寒!

  長安城門之前,一隊長長的車隊正在慢慢行駛!無數禁軍將一輛雍容華貴的馬車護在正中,一路向東。

  馬車上坐的,正是當今漢帝劉協。

  年初,接到蔡邕傳信,說洛陽皇宮已經修繕完畢,城防也恢復當初原樣,洛陽百姓簞食壺漿,每日期盼天子重歸帝都。得到消息後,劉協與賈詡商量一番,認為確實有必要去洛陽巡查一番。

  一則可以重振漢室威儀。二則可以沿途傳播王道,收攏民心,三則能震懾宵小之輩。

  最主要的是,如今沿途七百裡,已經盡數被徐晃打通,以漢帝目前的情況,足矣自保!

  想通一切之後,劉協令司徒鄭公業帶領百官暫居長安,張遼領兩萬大軍駐扎城外,以作策應。

  隨後起兵一萬,以臧霸為先鋒,呂布、高順為大將,賈詡為謀士,沿著官道,朝洛陽進發。

  長安與洛陽本是漢朝兩大重鎮。一路上春風愜意,不時可以看到路邊正在田中耕耘的農夫,這一兩年,劉協重用文臣,關心農事,幾次征戰都為時不長,春耕秋收都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兩年下來,長安城周邊百姓明顯增多,連帶城內倉庫中的軍需也稍有盈余!

  看著忙綠的諸人,劉協有感而發,不禁想起日後的一首古詩,隨口吟了出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句詩句出口,旁邊頓時發出一陣輕咦之聲。

  劉協側目望去,正是蔡琰!

  初平三年,劉協已經年滿十三,此時已經褪去了青澀稚童模樣,反而初現玉樹臨風少年郎的風采。

  而蔡琰自從父親蔡邕被救之後,就長期留在劉協身邊。從最早的恩情慢慢轉化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郎有情妾有意,若不是劉協年幼,兩人估計早已經行魚水之歡。

  如今劉協早將蔡琰視作自己后宮第一人,此番遠赴洛陽,也自然要美人相隨。

  蔡琰本來就在欣賞窗外風景,不想劉協出口成章,幾句詩句出口,雖然直白,但是細品之下,卻有無數韻味在其中。

  憫農、愛農、惜農......

  一時間,各種感覺襲上心頭,讓一向以才女著稱的蔡琰驚歎不已。

  “陛下,這幾句詩句,是什麽題材?雖然怪異,但是平仄有度,耐人尋味,為何我以往從未聽過?”

  聽得蔡琰發問,劉協才猛地驚醒過來。此時正是漢朝,當今流行的乃是漢賦,而這首《憫農》則是後世唐朝的五言律詩,而五言律詩起源與南北朝,這樣一來,豈不是糟了。

  劉協面色稍紅,想了一番才開口解釋道:“這是朕小時候后宮內流傳的打油詩,只是隨意篡改了幾下,沒想到姐姐還能入眼!”

  蔡琰自幼學文,知識淵博,其父蔡邕更是當代文學大家,能引起蔡琰的注意,可見詩句確實不凡。

  “只是打油詩?”蔡琰將信將疑,又細細的朗讀了幾遍,更是覺得回味悠長,索性從一旁拿出紙筆,將這首詩句紀錄了下來。

  劉協見蔡琰寫的認真,也不好意思打斷,只是心中默念:勿怪勿怪!一時口誤!可憐一代文豪李紳,又少了一首流傳千年的好詩!

  一路間,談笑風生!說快不快,說慢不慢,一萬大軍出行,禮儀車仗齊全,打的盡是漢帝出巡的口號,一路間各地大小官吏紛紛前來覲見,

這與當初被董卓脅迫倉皇逃竄迥然不同。  半月之後,終於來到一處崇山峻嶺之地。

  陳到策馬上前:“陛下,前方乃是函谷關,馬車進出不便,還請陛下與蔡小姐下車乘馬前行!”

  到函谷關了?劉協一喜,慌忙拉著蔡琰嬌手一起跳下馬車。

  在劉協眼前,是一道高聳入雲的山脈。黝黑的山石林立,常年的風吹日曬,將整座大山雕刻的鬼斧神工。

  這就是八大雄關之一的函谷關嗎?

  函谷關南依秦嶺,有禁溝深谷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接,谷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

  果然名不虛傳!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從長安至洛陽,有兩大關口,其一為函谷關,其二為漢關。當初秦朝爭奪天下,憑借函谷關,硬生生擋住中原六國的輪番攻擊,足於說明此關的重要性。

  劉協環視一周,讚不絕口!從陳到手中接過馬韁,開始順著函谷關谷道,慢慢入關!

  關口極窄,入關行進大約兩三裡,緩緩變寬,在谷道之上,北面與東北,都是板築土牆,四周用青磚壘砌,高四丈有余。而南面與東南,則是順山勢削成垛口,每個垛口都留有弓弩射擊的位置。除去出入兩口,還在關下留有南北二水門,可進可退。立在關口最高處,依稀可見關外幾裡出,有一大溝,彎彎曲曲,若有大軍前來,可以用作禦敵之用。

  行走半日功夫,方才出關!站在關外,劉協感慨良多,在漢末紛爭之中,函谷關飽經戰火,想入中原,必經函谷關。

  此關,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過了函谷關,又走一百余裡,就是第二個關口,漢關!相對函谷關,此關不是十分出名。當初漢室興起之後,關中作為帝都,函谷關以東則稱關外。人們都以自己是關中人為榮。將軍楊仆,原籍函谷關以東,別人說他是關外人,他深感不快,就盡捐家資,於漢元鼎三年在新安也修起了一座雄偉的城池,人們稱它為漢函谷關,也稱漢關。

  函谷關在西,漢關在東。漢關乃是洛陽城的西大門,過了漢關,前方的洛陽就一馬平川,再無天險可守!

  較函谷關而言,漢關要遜色不少,但是依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景象!

  劉協一邊感慨山險,一邊默默思索:“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果真如此!此等山河之險,唯有親見,方才能運籌帷幄!若非如此,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帶著一路的收獲,劉協一行,再次踏上中原之路!

  得知漢帝親臨,蔡邕早已經在各地安排好接駕驛站,十裡一停,短短幾百裡,硬是又走了半個多月!

  一月行來,劉協了解了太多民間疾苦,此時方才知道,為君之不易!

  四月芬芳!

  洛陽城郊沿途皆是粉白的桃花, 陣陣清香從遠處鋪面而來,微風襲過,落下一片花海!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在這片如夢如幻的花海中,劉協攜帶著蔡琰,踏香而來!

  “臣等恭迎陛下回宮!”

  在洛陽西門城郊,蔡邕攜帶洛陽周邊大小官吏,俯身跪在路旁。

  劉協緩緩上前,托起蔡邕:“蔡公辛苦了!”

  “為陛下分憂,臣豈敢不盡力!”蔡邕起身,看著陪在劉協身邊的女兒,心中滿是歡喜。此番陛下親赴洛陽,帶著蔡琰不遠千裡,足矣昭告天下。自己這個國丈看來是坐定了!

  蔡邕又為劉協一一介紹身邊文臣,多數不曾聽過,唯有一名黃門侍郎鍾繇引起了劉協的注意。

  鍾繇此時年過四旬,身高七尺,面白少須,不似文人那般柔弱,但是有些武將一般的魁梧體魄。

  如果記憶不錯的話,鍾繇應該是後期曹操比較倚重的一名政吏,以文吏之名鎮守長安,抵禦馬超,曹操曾言鍾繇為曹軍蕭何,能得到這樣的評價,豈會是俗人。

  而劉協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政吏之才!

  鄭公業如今操持日常政務明顯心力不濟,若是鍾繇能夠接任,想必日後政務會更加嫻熟!

  想到這裡,劉協不僅對鍾繇的好感增加幾分。這等人才,一定要留住!

  接受過文臣參拜,徐晃早已經持斧立於一旁。

  “叩見主公!”

  徐晃單膝跪地,將近一年未見,徐晃面容稍顯憔悴,但是忠心絲毫不改,這才是召喚後的武將最大的優勢,無論時光如何變遷,至死不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