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賈詡所言,對內明治,對外強兵。
內政方面,劉協準備以荀攸、陳群、鍾繇等人為正,以法正為奇,此乃穩定大漢後方的關鍵,而軍政方面,劉協此時最主要器重的人,估計就要是郭嘉了!
春日稍瞬即逝!
一切都在緩緩的進行中。
春日裡,漢帝的幾位心腹謀士一致參謀,決心以南陽郡為突破口,開啟新的一輪征戰。受到熏陶,整個洛陽城內,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是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番!
春末夏初,劉協在陳到的護衛下,在城內四下巡視。
行經城東少府,劉協呵呵一笑,前方一名身著官衣,面色方毅之人,一手撐著文書,一手用毛筆在其上勾勾畫畫,這不正是陳群嗎?
四周侍衛眼見劉協到來,慌忙就要參拜,結果被劉協用眼神製止。
而陳群渾然不知,此時的劉協已經來到自己不遠處。
“陳長史在計算什麽那?”劉協湊過去,饒有興趣問道。
聽得聲音,陳群才猛然回頭,看到劉協,慌忙就要下拜,被劉協一把拉住。
“不必多禮,朕只是來看看!”
陳群遣散周邊幾位小吏,接引劉協進駐少府之內。
劉協坐定,看著陳群手中厚厚一遝文書,十分好奇。
“主公,此乃最近一段時日,從各地征調來的軍糧物資,一一統計在案,以方便他日出征之需!”陳群見劉協好奇,將文書遞了上去。
“這些事項都是你親自把持的?”劉協接過文書,一點點翻閱,其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處運送來的軍糧和物資,事無巨細,都十分明了。
“小細節自有各處乾吏負責,臣只是後期監督與核對!若是大小都守在這裡,那其余的政事可就要都荒廢了!沒想到今日恰好遇到主公!”陳群笑著說道。
劉協想想也是,荀攸長於內政,陳群善於管理,如今的陳群幾乎一力扛著所有的朝政管理事項。再磨礪幾年,恐怕就可以提升到九卿了。
以往時候,劉協隻想著文臣謀士在手,就可以四處征伐,哪裡想到後勤的重要性。
直到後來涼州、益州等各處征戰,才意識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重要性。
後勤保障是軍隊的命脈,而在後勤工作中,物資的補給又是重中之重。對於維持軍隊戰鬥力,保障軍事行動的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既然看到陳群,劉協不免生出谘詢一二的意思,他緩緩說道:“陳長史,宛城的征伐,早就在朕的考慮中,如今物資準備的如何了?”
陳群笑了笑:“回主公,目前涼州、益州等處都有大量軍糧運輸,雖然途中損耗不少,也是也能足夠撐起大軍幾月的用度!”
劉協點點頭,在如今之時,後方轉運是戰爭最主要的補給方式。這也是彌補前線大兵團巨額消耗唯一可行的辦法。
昔日楚漢戰爭中,雙方於滎陽、成皋一線相峙,蕭何統籌調度,轉漕關中,給食不乏,最終成為打破僵局,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再後來,西漢抵禦匈奴,戰事曠日持久,後續之物,輦車相屬,轉粟流輸,千裡不絕,武帝時,李廣利遠征大宛,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由此可見,大規模的後方運輸如同血脈,支持著前方的戰事。
但是有一點確實十分頭疼,那就是兩漢時期後方運輸沒有太多好的工具,效率低下,代價奇高。當時千裡轉輸,
“率十余終至一石”,物資在運送途中的折耗高達九成以上!在《漢書·西南夷傳》也有記載,王莽“大發天水、隴西騎士,廣漢、巴、蜀、犍為吏民十萬人,轉輸者合二十萬人”,結果“軍糧前後不相及,士卒饑疫,三歲余死者數萬”。 如今益州、漢中都是糧倉大戶,能解一時之憂,但是日後再進行征戰,恐怕再從益州、涼州征調糧草,就行不通了。
想到這裡,劉協不禁升起求知欲望,征求起來陳群的意見。
陳群眼中閃過一絲驚奇。漢帝年歲不大,竟然能從後勤處想到這個關鍵之處,確實令他十分吃驚。
他緩了一下,慢慢向劉協解釋道:“主公,通過後方轉運作為基本的補給方式,確實比較穩定,但它效率奇低,速度遲緩,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平日裡打有備之戰還好,一旦有突發狀況,就容易導致問題的產生,尤其是不能充作騎兵等突擊力量的快速補給方式。若想做好後需,一則需要屯糧,二則需要自備。所謂屯糧,自然就是積少成多,在險要城池屯聚糧草,以供最近征戰所需。而所謂的自備,則說的隨軍攜行相當數量的軍用物資,如此既可確保短期戰鬥的需要,減輕後方勤務的額外負擔,又能在後援不濟時,維持時日,等待後援。昔日魏國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說的就是這般。”
一番話說完,陳群見劉協聽得專注,清理了一下喉嚨,繼續慢慢說道:“對於具備快速突破能力的騎兵而言,隨行攜載物資,是在不妨害突擊速度的前提下,又可滿足短期需要的最佳補給方式。以往時期,騎兵在騎乘的戰馬外,還要攜行副馬,以馱載必需的衣糧器械。隨軍攜載物資的標準定額是在單兵攜行的基礎上累加求得的。當然,製約物資攜行數量的情況還有很多,皆需考慮在內。比如攜行量過大,勢必會影響軍隊的行動能力等等。”
劉協點了點頭,這個情況他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以往董卓作亂時候,西涼盛產馬匹,長途作戰,用的都是這樣的行軍方式,否則那麽多騎兵高速行駛,尋常後勤哪裡能跟的上。連帶如今馬超在涼州練兵,如果遇到戰事,使用的肯定也是這般行軍方式!
“陳長史果然博覽群書,朕自愧不如啊!”劉協笑著回應到。
陳群面色一紅:“主公,此乃行軍常識,稍微軍旅經驗者都會知曉,只是臣這些日子揣摩,若是想增加軍需補給,或許還有另外一途可以嘗試!”
“哦?還有一途?”劉協頓時提起了興趣。
“主公可聽過屯田之說?”陳群問道。
屯田?劉協腦海中瞬間閃過曹操的名字。
在歷史中,曹操與他奠基的曹魏政權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屯田製逐步確立後,成為了國家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這一制度徹底將其余兩國甩到身後!
難不成,陳群要說的是這處?
見劉協面露狐疑,陳群笑了笑:“其實屯田之說,始於武帝,興於昭宣。在《史記·平準書》:“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後來大漢屯田,規模進一步擴大。各屯田區設置官員進行管理。如果朝廷能夠利用農具,在關鍵城池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不僅可以練兵,還能解決糧食問題。臣敢保證,不出一年,就得得糧百萬斛。”
果然是內政高才!劉協一直以為屯田製是曹操獨有的發明,沒想到兩漢時期早有先河,此番竟然被陳群意外點出,由不得劉協不激動!
別人不知道屯田製的厲害,劉協可是一清二楚,若是能將屯田製推廣下去,何愁糧草不夠?
想到這裡,劉協哈哈大笑:“長文真乃朕之蕭何啊!此事朕已經知曉,你可以荀公達等人商議,盡快拿出一個章程,可先在洛陽、漢中、益州巴郡三處施行!若南陽郡攻克,亦可在南陽郡實施!”
洛陽、漢中、巴郡,都是目前劉協所佔據的最為關鍵的地點,也是他日戰爭爆發的高危地段,所以說,屯田之事在這幾處試行才可以看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