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歐陸之航海時代》一百九十九,我有新的冶煉鋼鐵的辦法
看著蒂姆緊鎖的眉頭,幾位軍事工程師一陣心驚:“陛下怎麽了?可是這方案出了什麽問題嗎?”

 “方案沒有問題,你們的構思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來看也算是比較先進了,但是我還知道一種更先進的方案,所以……。”蒂姆說到這裡不說話了。

 幾個軍事工程師怎麽能聽不出蒂姆的潛台詞呢?當下連忙順著蒂姆說話:“我們早就聽說陛下您對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研究,既然陛下有更先進的方案,那當然是要用陛下的方案了,我們的這點構思可萬萬不敢和陛下爭奪了。”

 說到最後幾位工程師都不由自主的開起了玩笑。

 在眾人崇拜的眼神中蒂姆說出了自己的構思:“還有一種東西比鐵更堅韌,更耐熱,它的名字叫鋼鐵。”

 “鋼鐵?”一眾工程師都滿臉疑惑的看著蒂姆,真不知道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東西。

 “我曾經在阿爾加維地區做王子的時候,拜了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後裔當老師,因此我曾在《馬可波羅遊記》的原稿裡有幸見到過馬可波羅對這種東西的描述,”為了使自己的話能被信服,蒂姆再次搬出了擋箭牌:“你們也應該知道馬可波羅去過東方的昌南國,並且還在那裡做過官,因此他很清楚昌南國的一些冶鐵技術。”

 “昌南國有一種鐵器,它的質量非常的好,馬可波羅稱呼這種東西為鋼鐵,並說明它有以下的特點:一,強度高,塑性、韌性好;二,材質均勻,工作可靠性高;三,鋼結構製造簡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裝配性;四,鋼材具有可焊性;五,鋼材具有不滲漏性,便於做成密閉結構;六,耐熱性強。”

 “這個東西用來生產炮筒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聽了蒂姆的描述,一位工程師興奮的說:“如果我們進行了大批量的生產,以後可就再也不用怕卡斯提爾王國等國家了。”

 “嗯?《馬可波羅遊記》我也曾經讀過,為什麽我就沒有看到關於鋼鐵技術的記載呢?”同其他人興奮的情緒相比,另外一位工程師聽了蒂姆的話一陣納悶。

 聽了這人的話,蒂姆心裡一陣mmp,不拆台會死啊!《馬可波羅遊記》裡面怎麽可能記載詳細的鋼鐵冶煉技術呢?

 “奧,你們也應該知道這個技術在昌南國都是非常先進的,在我們這裡那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威尼斯人在發行《馬可波羅遊記》的時候,把裡面很多的關於技術的東西都給刪除了,除非在原稿裡有。”蒂姆是見過大場面的,因此自圓其說這種事兒對他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察覺到蒂姆的眼光很不善,其他的人也都不敢再多嘴了:“那請陛下快把那技術給我們吧!我們好盡快冶煉出鋼鐵,然後再快速修建火炮。”

 蒂姆點頭,然後開始思考中國古代的冶煉鋼鐵的辦法。

 在中國古代生產鋼鐵的方法很多,蒂姆心裡一陣比較觀察後,最終決定普及灌鋼法。

 灌鋼法,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先進煉鋼工藝,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一項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齊著名冶金家綦母懷文發明。

 在17世紀以前,西方各國一般都是采取熟鐵低溫冶煉的辦法,鋼鐵不能熔化,鐵和渣不易分離,碳不能迅速滲入。

 而經過“塊煉法”--“百煉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後,中國發明了灌鋼法,成功解決這一難題,灌鋼法是中國古代煉鋼技術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同百煉法或炒煉法比較,灌鋼法有四個無法避免的優點。

 一,生鐵作為一種滲碳劑,因熔化後溫度高,加速向熟鐵中滲碳的速度,縮短冶煉時間,提高生產率。

 二,熟鐵因為碳的滲入而成為鋼,生鐵由於脫碳也可以變成鋼,增加了鋼的產量。

 三,在高溫下,液態生鐵中的碳、矽、錳等與熟鐵中的氧化物夾雜發生反應,去除雜質,純化金屬組織,提高金屬品質。

 四,灌鋼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鋼,只要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煉,就可獲得。

 因此綜合以上條件,灌鋼法最適合葡萄牙王國現在的社會發展狀況的。

 決定了冶鐵方法以後,蒂姆提筆就開始寫的飛快。

 灌鋼法有三種工藝操作辦法,

 第一種,生鐵陷入法。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封泥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柔鐵”即古代“熟鐵”。此“封泥”的作用有三:使鐵料各部分均勻受熱,讓生鐵緩慢熔化。防止生鐵熔化後的流失,使之更好地與柔鐵作用。防止和減少碳在爐氣中的燒損。

 第二種,生鐵覆蓋法。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一四雲:“凡鋼鐵煉法,用熟鐵打成薄片,如指頭闊,長寸半許,以鐵片束包夾緊,生鐵安置其土上。又用破草履蓋其上,泥塗其底下。洪爐鼓韝,火力到時,生鋼先化,滲淋熟鐵之中,兩情投合。取出加錘,再煉再錘,不一而足。俗名團鋼,亦曰灌鋼者是也。”此操作比生鐵陷入法又有了一些進步:生鐵置於“熟鐵”上,熔化後向下滲淋,就增加了生、“熟”鐵接觸反應的機會,減少了生鐵流失的機率。不需封泥,而是上蓋破草履,下塗泥,簡化了操作。“熟鐵”為薄片狀,增加了反應面,提高了生產率。

 第三種,生鐵澆淋法。約始創於明代中期,清時在安徽蕪湖,湖南湘潭等地都較興盛,因傳為江蘇工匠始創,又名之為“蘇鋼”。

 明代唐順之《武編前編》卷五“鐵”條說:“熟鋼無出處,以生鐵合熟鐵煉成,或以熟鐵片夾廣鐵,鍋塗泥入火而團之,或以生鐵與‘熟鐵’並鑄,待其極熟,生鐵欲流,則以生鐵於‘熟鐵’上,擦而入之。”此“熟鋼”即灌鋼。

 與前兩種方法相比,蘇鋼操作的優點是:其“熟鐵”僅僅是初鍛過的,組織較為疏松,便增大了生、“熟”鐵接觸反應面,所含氧化夾雜亦較多,可提高碳氧反應的強度,增強去渣能力。並且,部分氧化亞鐵可被還原,就提高了金屬收得率。生鐵不是直接覆蓋於“熟鐵”之上,亦非夾於“熟鐵”間,從“以生鐵於‘熟鐵’上,擦而入之”、“徐以生鏷下之”兩句來看,生鐵、“熟”鐵是保持一定距離的,便可有控制地進行灌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