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躍馬山河》第107章授藝
  有了遊標卡尺,再製直尺、圓規等工具就要簡單得多,工匠們也學會了看圖紙,李元利將分解圖紙分發下去,讓他們去打造標準零件,隻留下槍管圖紙和幾個手藝好的鐵匠給他幫忙。

  以前火槍都是用薄鐵板卷的,口徑不能統一不說,膛壓高了還容易爆膛,最關鍵是打造起來太慢。這一次李元利造擊針槍是準備裝備全軍,十幾萬支槍慢慢用人工來卷,那得卷到什麽時候?

  他準備把水力鑽床和水力鏜床都改造一下,把原來蘇鋼製的鑽頭都改成坩堝鋼鑽頭。蘇鋼雖然比這個年代其他的鋼都要好,但還是低碳鋼,韌性夠但硬度不夠,鑽起槍管來慢,而且鑽頭還容易磨損。

  坩堝鋼不同,它是高碳工具鋼,做鑽頭最合適不過,只要把握好裡面的碳含量,將它的韌性和硬度做一個平衡就行。

  但這需要多次試驗!大興軍中的鐵匠多,自然用不著李元利親自去做這些事情。

  坩堝煉鐵早在漢代就在山西太行山一帶盛行,鐵匠們即使沒有用這種方法煉過鐵,但最少都是聽說過,一說大家都能明白,關鍵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

  在工業化之前相當長的時間內,李元利還得靠這些鐵匠,所以他決定給這些鐵匠上上課,起碼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麽要這麽做,這麽做有什麽用處。

  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中,人們靠自已摸索和前人的經驗,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但因為封建王朝和儒家文化的思想禁錮,一直沒能形成一個連貫的科學體系。

  結局就是有著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最後卻淪為西方列強蹂躪的對象。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都領先於世界,而歐洲這一階段的科學技術因為愚昧的神學崇拜僵化了思想而停滯不前。

  一直到了十六、七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科學才得以誕生和發展,並逐漸超越中國,領先於世界。

  西方列強利用中國發明的紙張和印刷術來傳播科學知識、普及教育,利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來探索未知的海洋和世界。

  但在中國,火藥用來做鞭炮,指南針被製成羅盤來看風水,最後,中國被自己的發明所擊垮!

  知識普及和科學實驗是現代科學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煉鋼技術同樣如此,在沒有化學和物理知識的中國古代,人們只能依靠經驗來煉鐵煉鋼,而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麽原理,所以不能在前人已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革新。

  幸虧李元利上輩子學的材料學還沒有完全忘記。煉鋼的原理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因此他要讓這些鐵匠明白這些原理之後,通過摸索實踐來一步步提高他們的煉鋼水平。

  “……我們現在煉鋼的過程,就是先把鐵礦煉成生鐵,再把生鐵精煉成熟鐵,最後用生鐵淋口法煉出鋼。但是,你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鐵到底是怎麽變成鋼的?為什麽要這樣做鐵才能變成鋼?”

  李元利將所有鐵匠都召集起來給他們上課,至於能不能聽懂,能聽懂多少,那他就實在控制不了。

  “說到這個,就必須了解物質的組成。什麽是物質?物質就是咱們身邊所有一切東西,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比如說水、鐵能看得到,咱們呼吸的氣看不到,但它們都可以稱為物質。”

  “物質的構成並不是單一的。打個比方,咱們還是說呼吸的氣,它看不見、摸不著,

所以稱它為空氣。實際上空氣也是由很多不同的氣體組成的。什麽是氣體?……”  李元利說得口乾舌燥,下面的鐵匠還是不斷地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對於這些鐵匠來說,元帥所說的這些“知識”,是他們前所未聞的,但聽起來就很有道理,這讓他們對“知識”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生鐵含碳量比較高,一般在一百份裡最少含了兩份以上的碳,並且它除了含碳外,還含有少量的硫、磷等其它雜質。而熟鐵是用生鐵精煉而成的比較純的鐵,含碳量很低,一萬份裡最多隻含兩份碳。這是它們所含成分的區別。”

  “而鋼的含碳量在兩者之間,從一萬份裡含兩份碳到一百份裡含兩份碳這之間的我們都稱為鋼。在這個范圍之內,含碳量越高, 鋼的硬度就越高,但也更脆。含碳量越低,鋼的硬度越低,但更柔韌!”

  “所以我們煉鋼,就是想辦法讓它裡面的含碳量達到咱們想要的程度,並且盡可能地剔除硫、磷等雜質……生鐵淋口法正是將生、熟鐵中的碳進行了中和……”

  本來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簡單事情,李元利卻足足用了三天時間才讓鐵匠們完全弄明白,又花了一天時間給他們講了石墨坩堝煉鋼的原理和操作之後,李元利發下了高額懸賞。

  能夠改良蘇鋼冶煉法的工匠,賞銀一百兩!最先煉出最好的、能用來做鑽頭的碳素工具鋼的工匠,就能得到三十兩銀子的獎賞!而且所花費的銀錢全部實報實銷。

  三十兩銀子相當於工匠們兩年的餉銀,換成後世的人民幣,差不多在兩萬五到三萬元之間,在這個年頭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巨款,更別說一百兩銀子!這些鐵匠一輩子也積蓄不到這麽多!

  話音剛落,鐵匠們“嗡”地一聲全都跑了個沒影。

  煉鋼爐都是已經建好的,他們現在得趕快去製石墨坩堝。

  至於他們是找人幫忙還是自已製,李元利也管不著,反正製坩堝要用哪些材料都已經告訴了他們,而且材料也是現成的。

  他自已也沒閑著,開始著手畫水力鑽床和鏜床的結構圖,其實也只是在原來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加固,更好地保持穩定性,他畫圖的原因,只是想統一標準,這有利於以後批量生產。

  有了直尺、圓規、三角板這些繪圖工具,效率一下就提升了許多,李元利畫得不亦樂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