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躍馬山河》第389章張蒼水
“那你覺得應當如何?”這些鄭軍中的普通士卒多半都是閩南、潮汕沿海一帶的百姓,若是他們願降,李元利自然也不會趕盡殺絕。

“鄭軍三帆大船只剩下兩艘,這兩艘船太高,最利於他們接舷跳幫,而且說不定鄭森也在這兩艘船上,因此必需將它們擊沉,至少也要讓它們無法動彈!”

“至於其它中小船,咱們就憑十二艘鐵甲艦,便足以將它們全部犁沉!”

李元利道:“既然你覺得可行,那就照你說的辦!”

鄭軍船隻已經啟動,兩裡多的路程根本用不了多少時間。黃梧得了李元利的允許,立即開始下達命令:“命令鐵甲艦以鋒矢陣型前進,火炮集中轟擊兩艘三桅大炮船!”

“擊沉三桅炮船後采用衝撞戰術對付其余敵船,各部將士作好準備!”

鐵甲艦的鍋爐一直沒有熄火,這時得了命令,很快便將壓力提了上來,十二艘鐵甲艦以“海軍一號”為箭頭,以十二節的度向鄭軍船隊猛撲過去!

此時,北路的王複臣和王興所部三萬多士兵也趁著南線水師激戰的機會,分批從大嶝乘坐三百余艘帆船,急向廈門進。

大興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複臣率步軍預備從觀音山一帶登6,另一路則由王興率海軍6戰隊預備從廈門島東北面的五通一帶上島。

鄭軍方面,島北由右提督馬信率一鎮水師及十鎮步卒鎮守,合起來共一萬多人五六十條船,這麽點人和船要想在茫茫大海上阻擋大興軍根本不可能,因此馬信只能將主力放在大興軍最有可能登6的五通一帶。

觀音山、虎仔山位於廈門島東,與金門隔海相望,此段灘塗面積廣闊,最適宜大軍登6,但對防守一方卻十分不利,人少了根本守不住。

但馬信手上現在也沒有多少人馬可用,因此只派了三百名士卒在這兒,說是駐守,其實也就是起個通風報信的作用。

事實上馬信對於鄭軍能夠守住廈門根本沒有一點信心。他很清楚廈門可以登島的地方很多,以鄭軍的兵力根本無法守得過來,而且論水師實力,大興軍已經在南澳一戰證明了鄭軍水師並不是對手。

當日鄭成功問計之時,只因他跳出來多說了兩句,鄭成功便命他率一鎮水師及十鎮步卒駐守島北,但大興軍在大嶝便有數萬兵馬,他這一萬多士卒數十條船有個鳥用!

既然擋不住大興軍上島,那馬信現在又面臨一個問題:降還是戰?

如果他沒有投過韃子,可能會毫不猶豫地投降大興軍,因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問題是當年他以台州總兵的身份降清,而大興軍對於降過韃子的前明將領官吏一向都是深惡痛絕,要是自己降了大興軍,到頭來會不會被他們清算?

可如果不降的話,一旦兵敗肯定就是個死!

這可真特麽的愁人!馬信心煩意亂地走出帳外,卻見監軍兵部侍郎張煌言帶了兩名從人匆匆走過來,於是便撒手問道:“侍郎因何至此?”

張煌言雖是永歷朝所封的兵部侍郎,但他卻奉魯監國為主,魯王自去監國號後依附鄭成功寓居於金門,他便也居於金門隨侍左右。

張煌言麾下還有魯監國一系浙東將士近萬人,他和鄭成功之間也並非從屬而是聯合關系,因此這次大興軍攻打廈門,他向鄭成功建議投降被拒之後,便率部回了金門。

“張某此番特為君而來!”張煌言青衣儒帽,大袖飄飄,快步走到跟前回道。

馬信聞言已知張煌言來意,於是便將手一引道:“馬某正為此事煩惱,願聽侍郎指點迷津!請入帳一敘!”

“馬將軍!事情已經火燒眉毛,

不必再講那些虛禮!”張煌言卻拱了拱手,“大興軍數萬大軍頃刻間便至此處,敢問將軍作何打算?”“……不瞞侍郎,馬某本欲順勢投誠,然我聽聞大興軍對曾降虜之將官十分痛恨,因此才猶豫不決,還請侍郎教我,此番該當如何行事才好?”

“話說至此,我也不瞞將軍。昨日定國將軍曾來信勸降於我,信中也提到了將軍之事。‘昔日降虜者,十有三四非出自本意,蓋因韃虜凶殘,或有偽降以伺機反正如馬信者!’這是定國將軍信中原話。”

馬信驚問道:“可是晉王李定國?”

“正是!不過如今他已自去王號投於漢王帳下,日後不可再稱晉王。”

“……前些年定國將軍麾下也有投清後又反正的將領, 他倒是能理解咱們,可現在大興軍是漢王的啊,定國將軍恐怕是作不了主吧?”

“非也!”張煌言擺了擺手,“定國將軍信中所說也是漢王的意思!”

“這是漢王的意思?那他因何不自己寫這封信呢?”馬信心中更加疑慮,漢王自己不寫這封信,而是授意李定國來寫,到時候他不認帳,這事找誰說理去?

“呵呵……誰說漢王殿下沒有書信?”張煌言矜持地笑了笑。

李元利確實寫了勸降信,但那是給張煌言的,張煌言張蒼水值得他寫這封信。至於馬信,愛降不降,別說是降過韃子的,就算沒降過,你一個小小的提督,值得日理萬機的漢王殿下親自給你寫信來勸降?

李元利對降過韃子的前明將官確實是不大感興趣,無論是什麽原因,他都覺得這是貪生怕死的表現。只不過現在大興軍已經佔了整個南方,接下來就是一統天下,殺戮過甚也不是什麽好事,因此對於反正的將官,只要沒有為非作歹、禍害百姓的,他都會網開一面,但要想重用那就不可能了。

張煌言有氣節,在後世歷史上的名聲也好,和嶽飛、於謙並稱西湖三傑。他與錢肅樂、沈宸荃等江浙義士共起義師抗清,時清虜兩江總督郎廷佐寫信向他勸降,他寫了一封信義正詞嚴地加以拒絕。

民族危亡之際,他率義師輾轉東南沿海及長江下遊地區抗擊清兵,後終因勢孤兵敗,卻又遭叛徒出賣而落入敵手。

面對滿清高官厚祿的利誘和死亡的威脅,張煌言寧死不降,全家死於韃子屠刀之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